(二)動作說明
第
一 段
第一式
預(yù)備式
兩臂緩緩向上抬起與肩平,兩肘微屈,兩掌心朝下, 指尖向前;同時,身體微下蹲;眼向前平視(圖七-2)。
重心下降微右移,兩掌緩緩下落于腹前;身體微左 轉(zhuǎn),同時,》掌內(nèi)旋、右掌外旋一齊向身體左側(cè)劃?。ㄗ笳?逆纏,右隼順纏),目視左前方(圖七
重心繼續(xù)右移、下降,兩掌仍以左逆右順纏向左上棚 起,左拿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斜向上,右掌略低于肩, 掌心朝上,指尖向左前方;目視左前方;面向西南(圖七- 5) ?
身體右轉(zhuǎn),同時重心向左移,右掌內(nèi)旋由順纏變逆纏, 左掌外旋由逆纏十變順纏;目視左前方,面向西(圖七-6八
@身體繼續(xù)向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圖七-7)。隨轉(zhuǎn)體 右腳尖向外擺,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上提;目視左 前方,面向西(圉七-8、附8 )。
, ⑥身體微下蹲,左腳尖翹起以腳跟內(nèi)側(cè)著地向左前方鏟 J66
圖七-6
圖七-7
圖七-8
出(釣45")同時兩掌要有向右后方上擁之意,目視左前方(圖
隊
@重心左移,身體微左轉(zhuǎn),左腳由腳踉過渡到全腳掌著 地;同時,左掌內(nèi)旋向右、向前先順纏變逆纏,屈肘于胸前, 掌心向下,右掌外旋向下先逆纏變順纏,置 右胯側(cè),掌心 向上;目視左前方(圖七-10)。
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腳上步于體前, 以腳尖著地成虛步;同時右掌由后向前撩掌,掌心朝上,左 掌外旋上撩再內(nèi)旋向里合,搭于右前臂上,掌心朝下,兩掌 形成合勁;目視前方,面向西(圖七-u)?
右掌向上順纏屈肘變?nèi)?,拳心朝里,左掌外旋向下?于腹前,掌心朝上;同時,身體微下蹲,右腳提起;目視前 方(圖七13)s
@右掌落于左掌心內(nèi);同時右腿向下震腳于左腳內(nèi)側(cè);
目視前方(圖七-1』、附14)。
要點;
左腳向左前方貼地輕輕鏟出,要“如臨深淵,如履薄 冰”.輕而不?。ㄒ韵麻_步皆如此
右拳落于左掌心內(nèi)與震腳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勁整、氣下 沉。
第三式白鶴亮翅
身體微左轉(zhuǎn),隨即向右轉(zhuǎn),重心右移;同時左拳變掌 內(nèi)旋向上經(jīng)左胸前,先順纏變逆纏于額前,掌心朝前指尖 向左上方,左掌內(nèi)旋向下逆纏于左髖前,掌心朝下,指尖向 右前方;目視前方,面向西 <圖七-15)。
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腳抬起向右前方約45°紀(jì)出; 同時右掌外旋向下順纏,左掌向上順纏,兩掌于胸前交叉,
m
圖七-14圖七-14
圖七-14
圖七-14
左掌在上,掌心朝右、指失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上,指尖 斜向左;目視右前方,面向西南(圖七-16)。
身體左轉(zhuǎn),右腳尖里扣,重心由左腿移于右腿,同時 右掌內(nèi)旋向下逆纏至左肘側(cè),掌心朝下。接著左腳收于右腳 旁,以腳尖點地,同時右掌向上逆纏于頭的右側(cè),高 ?頭頂, 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左掌向下逆纏至左髖側(cè),掌心朝下, 指尖斜向前; 目視前方,面向南 <圖七-17、18)。
要點:
此式為典型的大開大合動作。上肢的開合要配合兩腿 的虛實轉(zhuǎn)換,手合足開,.手開足收。右肘兩次抬起小得有架 肘之意。轉(zhuǎn)體時要以身領(lǐng)手,使動作圓滿順隨。
在即將形成定勢時,右肩易出現(xiàn)頂勁現(xiàn)象。這主要是 重心沒有完全控制到右腿的緣故。
第四式上三步
身體微右轉(zhuǎn),同時右掌向前順纏,左掌向后逆纏;B 視前方(圖七-19)。
接著身體右轉(zhuǎn),左掌外旋向上、向前先逆纏變順纏, 置于左前方,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上^右掌內(nèi)旋向后先頤 纏變逆纏,置于右??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同時左腿屈 膝上提;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_20)?
身體微下蹲,左腳向左前方約扣u鏟出,腳跟著地; 右掌向后逆纏展開,左掌微向左格;目視前方,面向西南(圍
21)。
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左移,左腳掌著地;同時左掌內(nèi)旋 向下,向左先?纏變逆纏至左胯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前; 右掌外旋向上,內(nèi)旋向前先逆纏變順纏至右前方,掌心朝前, 指尖向上;同時右腿屈膝上提,向右前方約40%以腳跟著地
鏟出;.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南(圖七-22、23、21)。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移到右腿,右腳掌著地;左掌外旋 向上、向前先逆纏變?纏置于左前方,掌心朝右,右掌內(nèi)旋 向下、向、后先?纏變逆纏置于右髖旁,掌心朝下;左腿屈膝 上提;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2S、
要點:
動作應(yīng)在連續(xù)上步中完成。在上右腿時,要把,心控制 在左腿,上左腿時,要把重心控制在右腿,注意兩腿虛實分 清,以身領(lǐng)手。上步時,?體不要上聳,要做到圓滿順隨, 使無凹凸缺陷之處和內(nèi)勁的中斷。
第五式斜行
?)身體微下蹲,左腳向左前方約45°伊出:身體向左轉(zhuǎn), 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同時左掌內(nèi)旋向下掠 左膝,先 順纏變逆纏,隨即變勾手上提于身體左側(cè),略?l 肩,勾尖 向下:右掌外旋向后,向里逆纏,屈臂 右耳旁,掌心朝右 耳;目視左前方(圖七-27、28、29)。
②身體微向左轉(zhuǎn)隨即向右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右掌經(jīng)左手旁由左 前向右平圓逆纏,眼隨右手,接著松右髖,身體微左轉(zhuǎn),沉 肩墜肘,氣沉丹田;目轉(zhuǎn)向前方,面向南略偏西(圖七- 30)。
要點:
圖七-27過渡到圖七-28時,注意屈膝松髖,不要彎 腰,保持身體中正,虛領(lǐng)頂勁。
斜行成勢圖七-30應(yīng)做到:內(nèi)外相合,即要外形開展, 又要周身上下相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髖合),達到 八面支撐。
-第六式摟膝
圖七-25 圖七-26 圖七-27圖七-25 圖七-26 圖七-27圖七-28圖七-28
圖七-25 圖七-26 圖七-27
圖七-25 圖七-26 圖七-27
圖七-28
圖七-28
①勾手變掌,雙掌上撩,指尖相對,掌心朝前;服隨 手略向上看,面向西南(圖七_31);,
@重心下降,網(wǎng)掌外旋向下順纏,?胸前交叉,掌心皆 向上,指尖皆向前;目視前方(圖七-32)。
身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隨轉(zhuǎn)體左腿屈膝提起, 腳尖自然下垂,右膝微屈成獨立式;同時兩掌內(nèi)旋向下至左 膝前,掌心斜朝下:眼看兩手方向,面向西南(圖七-33、 34)。
要點:
①太極拳動作要求“欲上先下”‘?欲》先上”,圖兩掌 上撩即為欲下先上的引勁過程。
@圖七-34為合勁獨立式,難度轉(zhuǎn)大,要想達到支撐擇、 定,關(guān)鍵在,頂勁領(lǐng)起,氣沉丹田,周身相合,兩掌逆纏時 意貫在兩個小指。
第七式前?拗步
’左膝微往上提,同時,兩掌向右側(cè)以左順右逆下纏:- B視左前方;面向西南(圖七-35)。
左腳落地,腳跟若地,腳尖外擺,身體左轉(zhuǎn);同時,左 手外旋拘上順纏至胸前,掌心朝內(nèi),右掌向上?纏至左腕)、 掌心向前,兩腕交叉;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36)。
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左腿,隨轉(zhuǎn)體兩掌左逆右順 纏至左掌心朝外,右掌心朝里;右腳向右前斜方約45°鏟出, 目視右側(cè)(圖七-37、38)。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由左腿移于右腿,兩掌向上、向左右 兩側(cè)逆纏,掌心皆朝外,指尖向上;目視前方,面向東南(圖
39、 40、 41)。
要點,
圖七-35圖七-35圖七-34圖七-34圖七-36圖七-36圖七-37圖七-37圖七-38圖七-38圖七-39-圖七-39-
圖七-35
圖七-35
圖七-34
圖七-34
圖七-36
圖七-36
圖七-37
圖七-37
圖七-38
圖七-38
圖七-39-
圖七-39-
圖35在左膝上提時,重心微,沉,兩掌向右側(cè)下纏要 與左膝上提相對應(yīng),以保持身體平衡。
兩掌落 身體右側(cè)接著纏至胸前、要做到內(nèi)勁不斷; 兩臂交叉時須合住勁,然后分向左右,意貫?zāi)粗干希瑫r重 心微下降,氣沉丹田。
第八式掩手肱拳
身體右轉(zhuǎn),右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外擺,接若重心全 部移于右腿,右掌變?nèi)瓋?nèi)旋向下順纏置于右肋旁、拳心朝上, 左掌外旋向前順纏至左前方;同時左腿屈膝上提;目視前方, 面向南(圖七_.彳2、43)。
身體微下蹲,左腳向左前方約35°鏟出;0視前方,面 向西南(圖七-U)。
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迅速向左移成左弓步,右腿后噔, 勿挺直;同時右拳快速向右前方約15°沖拳,拳心隨轉(zhuǎn)朝》; 左掌速收 左肋旁;目視前方,面向南略偏西(圖七-45)。
要點:
①圖七-43動作要求頂勁領(lǐng)起.右膝微屈,重心》沉、氣 沉丹田、左膝上提與右膝形成上,對稱,左掌與右拳相合。
@圖七-45S心向左移,右腿后蹬,腰脊迅速左轉(zhuǎn)將右 拳發(fā)出,使氣達j1右拳。
第九式撇身拳
身體右轉(zhuǎn)、重心繼續(xù)左移,隨轉(zhuǎn)體,左掌變?nèi)蛏? 向右?纏于臉前,拳眼朝上;右拳向 逆纏于右膝上方;目 視身體右側(cè),面向西略偏南(圖七-祁、47)。
重心右移,左拳向下逆纏于腰側(cè),右拳向上逆纏 :接 著重心繼續(xù)右移,身體微左轉(zhuǎn);同時右拳內(nèi)旋向右順纏;目 視身體右側(cè)(圖七-48、柏)。
③身體微左轉(zhuǎn),右拳外旋向左順纏至胸前(拳心朝上) 時,身體向右轉(zhuǎn),屈肘轉(zhuǎn)臂于右太陽穴旁,拳心朝外;左拳 在左腰?拋黽?∧娌??螅??謐笱?浚杭涫保?畔魯粒? 腳尖向里扣;眼看左腳方向,面向西略偏南(圖七-50、 51)0
要點:
①要求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注意以腰為袖,右臂隨睡擰自然轉(zhuǎn)折。
③圖七-51要求:右拳、左肘尖、左腳尖二點成一線。
第十式雙推手
兩拳變掌向右前方伸出,接著身體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左 腿,隨轉(zhuǎn)體,左掌向左逆纏,右掌外旋向左順纏:同時右腿 提膝;目視前方,面向南略偏東(圖七52、33、54)。
身體微下蹲,右腳向右前方約45'鏟出:身體微左 轉(zhuǎn),重心右移;?帳保?藝頗諦?蜃竽娌?諦厙埃?菩某 下,左掌外旋向上逆纏,略高于肩,掌心朝上(圖七-55、 5,j)?
?接荇身體向右轉(zhuǎn),,心全部移 右腿,兩掌經(jīng)胸前向右 前方合勁推出,兩指尖略低于下頦;丨時左腳尖擦地收 右 腳旁》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57、58)。
要點-十
圖七-55過渡到圖七-58時,注總右髖放松 沉,避 免左肩上抬,保持不丟不頂?shù)纳矸ā?
圖七-58向前推手時,注意不要聳肩,要沉肩墜肘,含 胸塌粳,松髖下沉,氣貫指尖》
第二段第二段
第二段
第二段
?炱?58 -南微偏東(思七7邱)。?炱?58 -南微偏東(思七7邱)。第十一式三換掌 ①身體微右轉(zhuǎn),左掌外旋向前伸 .(?纏 ),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右掌 外旋向里順纏收至左肘內(nèi)?齲?菩某 左上方,指尖向前 目視前方,面向
?炱?58 -南微偏東(思七7邱)。
?炱?58 -南微偏東(思七7邱)。
身體微左轉(zhuǎn),右掌內(nèi)旋向前推(逆纏),掌心朝前下方, 指尖向左;左掌向下順纏收于腹前,指尖向上;目視前方, 面向南(圖七-60)。
身體微右轉(zhuǎn),左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隨即向前推出,掌 心朝右前方,指尖向上) 右掌外旋向左順纏至左肘側(cè),掌心 朝上,指尖向左前方;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
要點:
此式注意以身帶手,“用力在腕,機關(guān)在腰”。換掌時,i, 意身法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使內(nèi)氣貫通不斷。
第十二式肘底捶
身體微左轉(zhuǎn),左掌向下逆纏至左髖側(cè),掌心朝下,指 尖向前;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于右前方,掌心朝前,指尖向左 上方;目視前方,面向東南(圖七-62)。
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左掌外旋向后、向上先逆纏變順纏 (逆纏至身后?急淥巢?┲鐐紛蟛啵?愿哂諭罰?菩某?埃? 尖向上;左掌外旋向下順纏至腹前,掌心朝左前方 指尖斜 向下;目視前方(圖七-63)。
、 ③身體微右轉(zhuǎn)下沉,隨轉(zhuǎn)體,左掌屈肘下沉,掌心朝右;
右掌變?nèi)瓋?nèi)旋合于左肘下,拳眼朝上,目視前方,面向南(圖 七-64)。
要點:
圖七-64在左掌屈肘下沉,右掌變?nèi)嫌谥庀聲r,左肘有 下沉,右拳有微往上托之意,使之形成合勁。
第十三式倒卷肱 I
①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微下沉;同時.左掌外旋向前逆纏, 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右拳變掌,自左肘下向上逆纏合 于胸前,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上;目視前方,面向西南
圖七-59 圖七-60 圖七-61
(圖七-65)。
身體左轉(zhuǎn),左腳經(jīng)右踝內(nèi)側(cè)向左后方以前腳掌擦地弧 形撤步,成右弓步;同時,左掌向下逆纏至左髖前,掌心朗 下,指尖向前;右掌向前逆纏展開,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 目視前方,面向東南(圖七-66)。
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左掌外旋向上逆纏 至左頰旁,掌心斜朝右前方;右掌外旋順纏至胸前,同時收 回右腿;目視前方(圖七-67、68、69八
身體右轉(zhuǎn),右腳經(jīng)左踝內(nèi)側(cè)向右后斜方以前御掌擦地 弧形撤步,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內(nèi)旋向左,向后逆纏至右 髖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左掌向前逆纏展開;目視前方, 面向西南(圖七-70、71)。
身體微右轉(zhuǎn)再左轉(zhuǎn),重心右移;同時,右掌外旋向上、 向前逆纏至右頰側(cè);左掌外旋向左順纏至胸前,與右掌形成 合勁(圖七-72、73)。
身體左轉(zhuǎn),左腳經(jīng)右踝側(cè)向左后斜方弧形撤步,成右 弓步;同時,左掌內(nèi)旋向后逆纏至左?前,掌心朝下;右掌 向前逆纏展開;目視前方,面向東南(圖七-74)。
以上動作重復(fù)三次,連退三步。
要點:
①此式是由開而合,又由合而開。這種特殊的開中寓合, 合中寓開的動作是在連續(xù)后退中完成的。根據(jù)“進退須有轉(zhuǎn) 換”的要求,在兩個退步的動作中,形成一個雙開的姿勢和 內(nèi)勁的轉(zhuǎn)換,成為退中有進,進中有退,退即是進、進退自 如,支撐八面的太極拳后進法。要求在后退中伴隨著微小的 順、逆纏絲,并要做得圓轉(zhuǎn)順隨,無凹凸缺陷之處和內(nèi)勁中 斷的現(xiàn)象。
1S2
圖七68 圖七-69 圖七_70
圖七-71 圖七-72 . 圖七-73
在往后撤步時,重心要控制在前腿,轉(zhuǎn)體時,將重心 移于后腿。
第十四式退步壓肘
①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左移,左掌向上逆纏,掌心朝外 右掌外旋向左順纏至胸前,掌心朝上;目視前方(圖七-75)。
@身伴向右轉(zhuǎn),重心由左向右移,同時,右掌向左逆纏 屈肘至胸前,掌心朝 ,指尖向左;左掌外旋略向下順纏, 掌心朝上;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南(圖七-76、77》 .
身體右轉(zhuǎn),繭心移至左腿,隨轉(zhuǎn)體左掌向右逆纏,虎 口貼于胸前.指尖向下;右掌向右、向下,右腿上方先順纏后 逆纏,掌心朝 ,指尖斜向下;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南(圖
78、79)。
右腳跟提起,_尖擦地經(jīng)左睬內(nèi)側(cè)向右后//撤步震 腳,成左弓步,腳尖朝右前方;同時,右掌向左、向后逆纏 至胸前與左臂環(huán)抱合住,虎口貼于左肘前,指尖斜向下。緊 接著右肘向右后方發(fā)勁,掌心?于胸前,左掌逆纏向左前方 發(fā)勁推出,掌心朝前,指尖叫上;目視前方,面問西南(圖
80、 81、 82)。
要點:
圖七-78、79右掌先順纏后逆纏繞一小??保?⒁獬 肩墜肘,要以腰脊旋轉(zhuǎn)帶動來完成。
右腳在右后方震腳,右肘向右后發(fā)勁,左掌向左前方 發(fā)勁,三者要同時完成。
第十五式白蛇吐m
①身體微右轉(zhuǎn)并微》蹲,S心全部移 右M,左腳收 右腳旁,腳尖點地;同時,右掌外旋向右順纏于右腹前,掌 心朝左上方,指尖向前,方;左掌向右逆纏屈肘于胸前,掌 J84
圖七-77 圖七-78 圖七_79
心朝右,指尖)上;目視前方,面向南略偏西(囝七-83)。
②身體微下蹲,左腳向左前方約30"鏟出,身體微左轉(zhuǎn), 重心前移,左腳掌苕地成左弓步;?帳保?笳葡螄履娌?粗 左髖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掌經(jīng)右胸前向前穿出,略 高于肩,掌心朝上,指尖向前: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㈦、奶)。
要點:
圖七-83收回左腿時,要注意身體微下蹲,沉肩墜肘, 含胸塌腰,使氣沉丹田,重心穩(wěn)定:
圖七85右掌向前穿出,是在身體左轉(zhuǎn),旋腰轉(zhuǎn) 脊的同時進行的,使氣從丹田發(fā)出,賈到手指;左掌在左髖 旁微下按須與右掌對稱,同時重心微 沉,左髖放松,右腿 后蹬。
第十六式閃通背
①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左腳尖里扣;同時,左掌 外旋微向下順纏至左膝旁,掌心朝前,指尖向右掌內(nèi)旋 向臉前逆纏,屈臂¥頏前,掌心朝前,指尖向左;目視左側(cè), 面向西略偏南(圖七-86)。
@重心全部移于左腿,以左腳跟為軸,身體迅速向右轉(zhuǎn) 180°;同時右腳以腳前掌貼地向右后方掃半圈,隨即以腳跟 落地震腳;右掌向下逆纏按至右髖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右 前方,左掌向上順纏,屈臂經(jīng)左耳旁向前下劈,掌心朝右, 指尖向上;目視前方,面向北略偏東(圖七
要點:
在轉(zhuǎn)體1肋。時,要周身相隨,節(jié)節(jié)貫串,一氣呵成。 初學(xué)時可先轉(zhuǎn)成圖七-86的身法,再轉(zhuǎn)成圖七-S7的身法,動 怍熟練之后,再連續(xù)一氣呵成。
圖七-87右腳跟落地??睥與右掌下按,左掌向前下劈
的動作要一致。
第十七式前梭播步.
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上提;同 時,右掌?纏至右?側(cè),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右后方,左掌 向下逆纏軍右《前,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右后方;目視前方, 面向東北(圖七-88)。
圖七-89動作與第七式“前?拗步”相間,惟方向 相反。
第十八式青龍出水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右移,左掌變?nèi)庑蛴?纏,屈 肘置于胸前,?ば某?? 右拳向左順纏與左臂環(huán)抱栩合,繃 緊脊背,掌朝左上方;目視左前方,面詢西偏北(圖七-
90)。 、
@身體微右轉(zhuǎn),檔勁下沉,.左拳內(nèi)旋向下逆纏,抖腌部 的尺骨側(cè)向左??方發(fā)??拳心向后;右掌向右逆纏,伺時右 肘向右_發(fā)力,右掌?于胸前) 目視左前方,面向S偏北(圖 七二 91、附 91)。
)麟^:...要點: L.
此式邁步大,擋要?,是腿部表現(xiàn)纏絲勁最明顯的例 i ? 子。腿部纏絲是:某腿上的一只手是順纏時,該腿一般也隨
兩腿好象沒有動,其實腿部也在隨著纏絲。兩腿好象沒有動,其實腿部也在隨著纏絲。②此式稱為“出水”,是因為這一種發(fā)勁如“物將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說在向下的半圈終點,帶有向上 的勁,所以又名之為“出水的辨勁”。②此式稱為“出水”,是因為這一種發(fā)勁如“物將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說在向下的半圈終點,帶有向上 的勁,所以又名之為“出水的辨勁”。著_蓋向外順纏,反之,則膝蓋里合內(nèi)逆纏。從該式圖中看,
兩腿好象沒有動,其實腿部也在隨著纏絲。
兩腿好象沒有動,其實腿部也在隨著纏絲。
②此式稱為“出水”,是因為這一種發(fā)勁如“物將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說在向下的半圈終點,帶有向上 的勁,所以又名之為“出水的辨勁”。
②此式稱為“出水”,是因為這一種發(fā)勁如“物將掀 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就是說在向下的半圈終點,帶有向上 的勁,所以又名之為“出水的辨勁”。
圖七-86 圖七-87 囝七-88
圖七-89 圖七-90 囝七-91
致,形成對稱。
第十九式擊地捶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微左移,左拳變掌外旋向上順纏于 身體左側(cè),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右掌向左逆纏 于左胸前,掌心朝左前方,指尖向上,略低于左掌(圖七-92)。
這)身體向右轉(zhuǎn)約90°,右腳尖向外擺,重心全部移于右 腿,左腿屈膝上提》同時,右掌向右逆纏至右前方,高與耳 平,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左掌外旋向右順纏至左膝上方, 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左前方,面向東北(圖七_93、94)。
身體微下蹲,左腳向左前方約45°鏟出,重心微前移, 左掌繼續(xù)向右順纏,右掌向右逆纏(圖七-95)。
接著,兩掌變?nèi)?,身體微右轉(zhuǎn)再左轉(zhuǎn)微下蹲,左腿前 弓) 同時,左拳向上順纏,屈肘向左上方提起,拳心朝下, 右拳向左賴尖方向下?lián)?,拳心朝里;眼看_Bl,下方,面向北(圖 七_96、附%、打、附97、98、附98)u
要點:
此式要在俯身中達到“尾閭正中神貫頂”
?圖七-96身體左轉(zhuǎn)前,“兩掌變?nèi)?,身體先右轉(zhuǎn)”,是 “欲前先后”之意。
在左拳上提,右拳向左腳尖 擊時,注意側(cè)身順膀。
第二十式二起腳 ,
①身體右轉(zhuǎn),重心移于右M,左腳尖向里扣;同時,左 拳向下逆纏至左膝旁,拳心向后,右拳向上逆纏至左胸前, 拳心向下》目視左前方,面向東偏北(圖七-99、附99)。
(I)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同時,右腳收M 半步,以腳尖點地;右拳外旋向上、叫下逆纏于右胯前,拳 心向上;左拳向上、向前順纏,屈肘于左肩前上方,拳心向
m
圖七-附96 圖七-97 圖七附97
圖七-附99 圖七-10U 圖七-101
里;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100)?
右腳睹實,重心前移,左腿屈膝上提,隨即落地,右 腳?地妖起,繃平腳面向前上方踢起;同時,右拳變掌向后、 i向上、向前迎擊右腳面;左拳變掌向前,向下、向上逆纏于 身體左后方,略高于頭,掌心朝外,指尖向上;.目視前方,
.面向南(圖七-101)。
要點:
兩足虛實轉(zhuǎn)換要分清,胸腰折疊和踢腿要協(xié)調(diào)一 第二十_式護心拳
①右腳落地,隨即左腿向左斜后方橫開一步,成右弓步 」同時,身體右轉(zhuǎn),左掌向前順纏;右掌向下逆纏,兩掌合住 ? 勁向右前方微按,掌心皆朝右前方,指尖皆向上目視左前
方,面向東南(圖七_1?2)。
. ②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左腿,右腳收于左腳前,腳尖
點地》同時,左掌向左逆纏至左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前, ?指尖向上;右掌外旋向左順纏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 目視右前方,面向南偏東(圖七-103〉。
身體左轉(zhuǎn),右M向右撤半步,膝微屈,左腿弓;同時,
?)
兩掌變?nèi)蜃筵p右順_,左拳至左后上方,略高于肩, 拳心朝外;右拳至臉前,拳心朝里;目視右方,面向東略 偏南(圖七-1?4、105)。 ,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繼續(xù)向左移,隨轉(zhuǎn)體,右拳向下、 向右逆纏于右膝蓋上方,拳心朝里;左拳向右順纏于臉倒, 高與耳平、拳心朝里(圖七-106-、107)。
圖七-103圖七-103圖七-102圖七-102圖七-U)4圖七-U)4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向右移,右拳外旋上拳,高與耳平, 拳心朝里;左拳外旋向下于左前方,拳心朝上,目視前方, 面向南偏東(圖七_108、109)。
圖七-103
圖七-103
圖七-102
圖七-102
圖七-U)4
圖七-U)4
圖七-108 圖七? 丨09 圖七-110
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重心繼續(xù)右移下沉》同時,左拳內(nèi)旋 向腹前顛纏里合;右拳內(nèi)旋向下順纏合于胸前,兩拳心皆朝 里》目視前方,面向東南(圖七-丨1?、111)。
要點:
此式要求里外纏絲,節(jié)節(jié)貫串;周身一致。動作襠口 要圓而低,兩腿虛實變換要分?[,才易感知會陰之氣上沖尾
閭。
右拳上拳,左掌外旋向下時,注意左肩放松下沉,成 擴胸的動作。
第二十二式前招
①身體先略左轉(zhuǎn),隨即向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 ? 腳收于右腳?牛?偶獾愕兀煌?保?餃?湔疲?笳頗諦?蜃
上.? 右煩纏至左腹前,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前;右掌內(nèi)
- 旋向i上、向右逆纏,屈肘至右肩前,掌心朝前,指尖向左;
目視左方,面向南略偏東(圖七_112、113)。
?身體微下蹲,左腳向左前方伊出,睇跟著地,隨即身 體向左旋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左腳掌著地,右腳收于左 腳側(cè),腳尖點地;同時,左掌內(nèi)旋向下、向上逆纏,掌令朝
外,指尖向右;右掌外旋向下、向前順纏至腹前,掌心朝左 上方,指尖斜向前卞方;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偏南(圖七-
第二十三式后招
身體向右旋轉(zhuǎn),右腳跟著地,重心移于右腿,左腳跟提 起;同時,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上挪)至右前方,略高于肩, 掌心朝外,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外旋向下順纏至腹前,掌心 朝右上方,指尖向前;目視前方,面向東南(圖七-丨17、118)。
要點:
前招、后招主要是左右旋腰轉(zhuǎn)背和旋踩轉(zhuǎn)膝。在上下左 右旋轉(zhuǎn)時,必須周身相隨,節(jié)節(jié)貫串,一動全動。在“前招” 身體向左旋轉(zhuǎn)時,注意松左髖,沉右肩,左膝與右膝相合; “后招”身體向右旋轉(zhuǎn)時,注意松右髖,沉左肩,兩膝相合。
第二十四式右?粢桓
①身體左轉(zhuǎn),左腳跟著地,重心全部移于左腿,緊接著 身體微下蹲,右腳提起以腳跟著地向右鏟出) 同時,左掌內(nèi) 旋向上逆纏至額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外旋向下順 纏至右膝蓋上方、掌心朝前,指尖向右下方;目視右方,面 向東(圖七-11M20)。
@上動不停,重心向右移,成右弓步,左膝微屈;同時, 身體先向左轉(zhuǎn),陸即向右轉(zhuǎn),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屈時至右 胸前,略低于肩、莩心朝下,指尖向前;左掌略向下?纏至 左上方,掌心朝外,指尖向上,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圖 七-121),
重心移于左腿,左掌略向上逆纏,右掌向右逆纏,兩 掌心皆朝外,指尖皆向上;目視右方,面向東(圖七-122)。
身體微下蹲,右腳收于左腳腳,腳尖點地同時,兩
圖七_114
圖七-120 圖七-121 S七-122圖七-120 圖七-121 S七-122
圖七-120 圖七-121 S七-122
圖七-120 圖七-121 S七-122
掌外旋向下?纏于腹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右掌在 下,掌心朝左,指尖皆向前下方;目視右方,面向東(圖 七-123、124)。
接著兩掌變?nèi)瓋?nèi)旋向上逆纏環(huán)抱置于胸前,拳心皆朝 下,同時右腳屈膝上提》、目視右方,面向東(圖七-125)。
上動不停,右腳向右側(cè)急速蹬出:同時兩拳變掌向左 右兩_發(fā)出,兩拿心朝外,指尖皆斜向目視宕方,面向 東(圖七-126)。
第二十五式左蹬一根
身體微下蹲,右腳落地,腳尖外擺;接著重心全部移
于右?,左腳提起,身體向右轉(zhuǎn)體約180°,左腳向左方爐出, 腳跟著地》隨轉(zhuǎn)體右掌外旋向下、再內(nèi)旋向上逆纏至右前方,
高與頭平,掌心朝外,指尖向左上方》左掌隨左腿順纏至左
,膝前,掌心朝前下方,指尖向左;目視左方,面向西(圍七?,- 127,128,129),, ' '
身體微向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右膝微屈
同時,左掌^旋向上(經(jīng)腹前)逆纏,屈肘于左前方,略高 于肩,掌令?前,指尖斜向上》右掌外旋向下順纏至右膝蓋
,M;,M;
,M;
,M;
圖七-123 圖七-124 圖七-125
上方,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下;目視左方,面向西(圖七-
130 )0
身體向右微轉(zhuǎn),重心移于右腿;同時,兩掌向后逆 纏,兩掌心皆朝前,指尖斜向上;目視左方,面向西(圖七-
。
?身體微下蹲,左腳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腳尖點地,同時, 兩掌向下?纏合于腹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右掌在 下,掌心朝左,指尖皆斜向下;目視左方,面向西(圖七-
D
兩掌變?nèi)蛏夏胬p,環(huán)抱于胸前,拳心朝下;左腿屈 膝上提;目視左方(圖七-133)。
上動不停,左腳向左側(cè)急速蹬出;同時,兩拳變掌向 左右兩側(cè)發(fā)出,掌心皆朝外,指尖皆斜向上(目視左方,面 向西(圖七-134),
要點:
①此式的蹬彈勁是在雙合中產(chǎn)生的雙開勁。在蹬根時, '注意腰髖放松,不要彎腰,蹬根與兩掌發(fā)勁要致。
第二十六式玉女芽梭
左腳落地,身體左轉(zhuǎn)約9?°并微下蹲,重心全部移于 左睡 隨轉(zhuǎn)體右腳上步,以腳尖點地于體前;同時,兩掌外 旋向下、.向上順纏合于胸前交叉,左掌在下,掌心朝右,右 掌在上,拿心朝左,指尖皆向前;目視前方,面向南(圖七- 135).
兩掌內(nèi)旋以腌部向上捆,左掌經(jīng)右腕下,向里、向上,
與左腕交叉,接著重心下沉,兩掌坐腕立掌于胸前,右掌在 前,掌心朝左,左掌在里,掌心朝右;目視前方,面向南(圖 七-136,137,13s)。 _
圖七-133圖七-133圖七-134圖七-134圖七-132圖七-132圖七-136圖七-136圖七-135圖七-135
圖七-133
圖七-133
圖七-134
圖七-134
圖七-132
圖七-132
圖七-136
圖七-136
圖七-135
圖七-135
右腳向前提起,兩掌微提,隨即落右腳踏地后蹬,左 腳向前躍進一大步:身體向右轉(zhuǎn)左掌向左平推發(fā)勁,掌心朝 左前方,指尖向上;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置于額前,掌心朝前, 指尖向左;目視左側(cè),面向西略偏南 <圖七_139、140、141、 142、143)。
上動不停,以左腳跟為軸,身體向右轉(zhuǎn)體約180%右 腳落地距左腳半步,重心微右移;同時,左掌隨著身體右轉(zhuǎn), 向下逆纏置于左髖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右 逆纏至右前方,高與頭平,掌心朝前,指尖向左上方;目視 右方,面向東略偏南(圖七-144)。
要點:
在左腳向前躍進一大步落地時,注意重心要迅速地跟上, 腿要彎屈,緊接著右轉(zhuǎn)身時,要放松髖部,重心下沉,以身 領(lǐng)手,兩手自然地與身體》合,保持身體平衡:
第二十七式懶扎衣
①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左腿,右腳收于左腳旁,以腳 尖點地》同時,兩掌外旋向胸前順纏交叉,右掌在下,掌心 朝上,指尖向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指尖斜向前,接著
右腳向右紀(jì)出,腳跟著地;同時身體微左轉(zhuǎn)》目視右方,面
向東(圖七-145、146)。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左膝微屈勿 挺直;隨轉(zhuǎn)體兩掌內(nèi)旋向里逆纏,掌心皆朝下,接著,身體 微右轉(zhuǎn),左 外旋微向外?纏,拿心朝上,右掌微向外逆纏, 掌心斜朝外》目視右方,面向東(圖七_147、148)。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右移,左腳尖里扣,隨轉(zhuǎn)體兩掌 由合變開,右掌向右逆纏,至右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右 前方,指尖斜向上;左掌內(nèi)旋向下?纏經(jīng)腹前置于左腰時,
圖七-144 圖七-145 圖七-1猶
以虎 卡睽《接著身體轉(zhuǎn)正,調(diào)整左髖,重心微下沉,目視
前方,面向東(圖七-149、150、附150)。
要點:
①?x扎衣成勢時,要調(diào)整左髖,同時注意全身調(diào)整,使 周身自缽相合,氣沉丹田。 _
逗)在即將形成?性?鹿?移冢?藝葡蠐夷娌?箍?耐?保
左膝與左II不要蹬直。
第二十八式六封四閉
身體微右摶,右掌隨轉(zhuǎn)體向外逆纏,指尖向左前;同 ‘時左掌屈腕經(jīng)胸前搭于右腕上,指尖向里,兩掌合住勁向右
上方弧形擠出;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南 <圖七-151、152)。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移寧左路,同對,右掌外旋順纏上托,
勁貫掌指,指勿軟;左掌向下、向左上??上棚,略高于肩, 勁賞手背,S指斜向" 目視右前方.(圖七_153、154)。
::③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右?,同時兩掌內(nèi)旋向上逆 纏置于兩耳下.,兩拳心相對,指尖向上,面向東略偏北(圖I 155)。 '
兩掌合勁向右下按至右髖前,掌心朝下,虎口相對》
圖七-152 圖七-153 圖七-154
圖七-155 圖七-156 )七-157
同時身體右轉(zhuǎn),左腳收于右腳旁,腳尖點地》目視右方,面 向東南(圖七-156)。
要點:
①兩掌置于耳下時吸氣,然后合勁向下按時,深長悠綏 地呼出一口氣,呼氣完止時,兩掌也恰好按到底。此式以]呼 氣為主,動作配合為輔。_
(D兩掌由合轉(zhuǎn)開或由開轉(zhuǎn)合,都要以腰脊為軸來帶動, 在左右轉(zhuǎn)動時上體仍須正直,不要前俯后仰.網(wǎng)掌下按時以 ,掌為主,左掌為輔,要氣?脊背,襠要圓虛。 ?
第二十九式單鞭
身體微右轉(zhuǎn),隨即向左轉(zhuǎn);同時右掌外旋向上?纏, 左,掌外旋向前順纏,兩掌心皆朝上,指尖皆向右前方,隨即 右掌變勾手內(nèi)旋向右上方提抽,略高于肩,左掌收至腹前, 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在身體左右旋轉(zhuǎn)時,左腳尖也隨著左 右旋轉(zhuǎn);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圖七-157,158)。
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體微下蹲,提左腳向左側(cè)鏟出, 腳跟先著地;目視左方(圖七-159、附159)。
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右腳尖向里扣 同時身體微右 轉(zhuǎn),左掌微向上托于胸前,再內(nèi)輝向左逆纏至左0,掌根微 下沉;在左掌根下沉?xí)r,右手 合著微微向右,^成開勁;
目視前方,兼?兩側(cè),面向東(圖七_160、161、162、163、附 163)。
要點:
從圖七-156過渡到圖七-160時,須以鼷脊為軸來帶動, 才能做得圓勁瀟脫。并要使該動作表現(xiàn)出勁是從丹田發(fā)出到 右腳跟,再利用地下的反作用力,通過右腿脊背上升而行于 左手指,然后松開右髖,身體轉(zhuǎn)正%
第三十式雀地龍
身體左轉(zhuǎn),同時右手變?nèi)庑蛳?,?jīng)腹前向左上撩, 拳心朝上;左掌鸞拳向右逆纏合于右前臂上側(cè),拳心朝下; 目視左前方,面^東北(圖七_164、165)c
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右移,同時下蹲,左腿下仆,左拳 外旋前伸至左小腿內(nèi)俾,拳心朝上,右拳向右上逆纏而后下 沉 目視前方,面向北略偏東(圖七-1冊、167)?
,要點:
-①此式是三十八勢套路中唯一的下仆大身法動作,如果
圖七-158 圖七-159 圖七-附159圖七-158 圖七-159 圖七-附159圖七-160圖七-160圖七-161圖七-161圖七-162圖七-162
圖七-158 圖七-159 圖七-附159
圖七-158 圖七-159 圖七-附159
圖七-160
圖七-160
圖七-161
圖七-161
圖七-162
圖七-162
圖七-165 圖七-166 圖七-167
韌帶和體力較好,可以將左腿全仆在地上,但要逐步地適應(yīng), 不可猛一下子仆下,以免受傷。
②在重心右移、仆步蹲下時,注意放松腰髖,身體旋轉(zhuǎn), 氣要下沉,身法是隨著氣沉而下,不可挺胸或帶僵勁往卞
蹲。.
第三十—式上步七星
重心向前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右膝微屈I同?左拳旁 由下向上沖,略高寧肩,拳心向±,右拳向下外展,置于右) 膝蓋上方,拳心向上(圖七-168、附
右腳上步,以腳尖點地于左腳的右前方;同時右拳向 下、向銪順纏經(jīng)左腕外?瘸迤穡?餃?醞蟛拷徊嬗諦厙埃?? 心皆朝里)目視前方,面向北(圖七-169、附】69)。
要點:
“上步七星’’又名“七星拳”。所謂七星是指:右拳、 右肘、右肩、頭、左肩、左肘六節(jié)助左拳上沖,同時沖拳上 步,所以叫“上步七星”。
在左拳上沖成左與步時,注意蹬.右腿,同時左液放松,
身體、要嫘旋上升,不要上拔。
? .
第三十二式小擒打
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橛謨彝齲?餃?湔疲?遺聘?諾兀 左腳提起以腳銀著地向左前方約20°鏟出》同8^右掌向右# 上方逆緝,屈臂置于右前方;高與頭平,.掌心朝外,指尖斜 向上;左掌向下逆纏至左膝上方,掌心朝下,指尖肉右前方; 目視左前方,.面向東北(圖七_170、171、172、附172)。?
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撖左移,左腳前腳掌著地,接著身 體右轉(zhuǎn),重心移于右班 同時右掌向下、向左順纏至右胸前, 拿心朝左,指尖斜向上;左掌向上順纏,小臂豎起‘,掌心朝前, 指尖向上;目視左前方,面向東北(圖七_173、174、175)。
身體速向左轉(zhuǎn),重心左移,弓左腿,蹬右腿,同時 右掌向左推出(發(fā)勁U置1于左肘下,掌心朝左,指尖向上; 左掌向左逆纏,掌心朝左前方,緝尖向上,目視前方,面向 北略偏東(圖七-176、附176)。
左腿伊出前,注意屈膝松髖,重心下沉,兩掌逆纏分 開與左腿鏟出動作,配合協(xié)調(diào)一致。 ~
此式最后的動作,重心轉(zhuǎn)換和.扭腰發(fā)勁,不要中斷,
圖七-附169 圖七-170 圖七-171圖七-附169 圖七-170 圖七-171圖七-172圖七-172圖七-附172圖七-附172圖七-173圖七-173
圖七-附169 圖七-170 圖七-171
圖七-附169 圖七-170 圖七-171
圖七-172
圖七-172
圖七-附172
圖七-附172
圖七-173
圖七-173
圖七-附176 田七-177 圖七-178
必須承上啟下在不停留的過程中完成。重心左移,弓左腿, 蹬右腿時,右掌經(jīng)胸前推出,是一個短促的發(fā)勁?只有松腰 圓襠,放松左髖,將周身調(diào)整好,才能在不中斷的動作過程 中突然將勁發(fā)出來。
第三十三式運手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移于右腿,左腳以腳跟為軸腳尖 向里扣,成右弓步;隨著身體右轉(zhuǎn),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帽 于有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 左掌外旋向下順纏至
'左膝蓋上方,掌心朝前,指尖向左 目視左前方,面向東(圖 七-1771 '
身體向右轉(zhuǎn)心移于左腿,右腳向左腳后偷步;同時 左#向右順纏至腹前內(nèi)旋向上、向左上方逆纏,置于左前方, 略商于肩,掌心朝左,指尖向右上方 右掌外旋向,順纏置于 聯(lián)前,掌心朝左上,指尖向前下方(圖七_178、179,180)。
身體撤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越,左腳向左橫開一步》 同時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屈肘置于右胸前,掌心朝煎,指尖 向左上方;左掌外旋向下順纏至左膝蓋上方,掌心朝前,指 尖向左下方;目視左前方,面向東(圖七-18U182)。
以上動作重復(fù)三次,連偷三步。
要點s
此式的??步動作,特別注意對圓襠的要求,只有在圓襠 正確的情況下進行動作,才能使腿部產(chǎn)生_絲暗勁。否則,
高站而尖擋〈即人字襠),低姑而蕩檔.(即過低使動作感到勉 )
強),不僅練不出纏絲暗勁反而覺得動作別扭。
第三十四式高探馬 ?
①身體左轉(zhuǎn),重令全部移于左?,隨轉(zhuǎn)體右腳向右前方 跨出半步,左掌向上‘纏于胸前,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I
右掌向下、向左?纏,掌心朝左,指尖斜向上,兩臂交叉于 胸前,右臂在下(圖七-183,184)。
重心右移,兩掌內(nèi)旋微向下逆纏,莩心朝下;目視 前方,面向東北(圖七-185)。
身體右轉(zhuǎn),兩3,向左右兩側(cè)逆纏,略高于肩,兩掌心 皆朝前下方,指尖皆斜向上(圖七-186)。
兩掌外旋向左右展開,身體左轉(zhuǎn),右腳尖里扣,隨即 重心移于右腿;右掌向左順纏,屈肘附于右頦側(cè),掌心朝左 前,指尖向上,左掌與右掌配合?纏微向里合,掌心朝上, 指尖斜向右前方,目視前方,面向東北(圖七-I87)。
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腳尖擦地收于 右腳側(cè),腳尖點地;隨轉(zhuǎn)體左掌向右經(jīng)右肘下以小指貼身向 左順纏置于左腹前,掌心朝上;右掌向右逆纏推出,略高于肩, 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視右前,面向西(圖七-188、 189、190)。
要點:
①右掌推出,左掌向右、向左順纏與左腳收步孑者要協(xié) 調(diào)一致。
(D當(dāng)右掌向左??纏屈肘附于右額側(cè)時,須氣貼脊背,先 行卷勁,只有卷足再敢才能放出一種旋轉(zhuǎn)的暗勁。
此式在右手前推高探馬時,須具有支撐八面之勢。前 后弁'中寓合的勁,弁要求在纏絲中沒有凹凸和內(nèi)勁中斷。
第三十五式雙擺蓮
身體微下蹲,重心左移;左掌向左上撩,掌心朝前, 指尖斜向上;右掌向下順纏,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同時左腳 跟落地,右腳踉提起(圖七-191〉。
順纏,兩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時右典I踏實,左腳跟提起,目視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圖七」192)L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順纏,兩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時右典I踏實,左腳跟提起,目視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圖七」192)L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向左前方約45°鏟出》同時兩掌逆纏,左掌向下經(jīng)腹?<纏 至左膝蓋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纏至 右上方,高與頭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視前方,面 向西北(圖七-193,194)。向左前方約45°鏟出》同時兩掌逆纏,左掌向下經(jīng)腹?<纏 至左膝蓋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纏至 右上方,高與頭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視前方,面 向西北(圖七-193,194)。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向左移;左掌向下逆纏,右掌詢上
順纏,兩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時右典I踏實,左腳跟提起,目視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圖
七」192)L
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
順纏,兩掌以腌部交叉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朝右卞方, 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朝左上方,指炎向左前方:同 時右典I踏實,左腳跟提起,目視左前方,面向西略德北(圖
七」192)L
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右腿微下蹲,左M
向左前方約45°鏟出》同時兩掌逆纏,左掌向下經(jīng)腹?<纏 至左膝蓋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纏至 右上方,高與頭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視前方,面 向西北(圖七-193,194)。
向左前方約45°鏟出》同時兩掌逆纏,左掌向下經(jīng)腹?<纏 至左膝蓋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掌向上逆纏至 右上方,高與頭平,掌心朝右.指尖斜向上:目視前方,面 向西北(圖七-193,194)。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移于左M,隨轉(zhuǎn)體,兩掌向右、 向下左順纏右逆纏,左掌置于右髖前,右掌置于右髖?齲? 掌心皆向下,指尖皆向右后方 目視右下方,面向西北(圖 七-195、196)。
? ⑤接著重心全部控制在左腿,右腿向左前方提起,兩掌
向后擺,隨即右腳向右后方作扇形外擺,兩掌由后向前迎擊 ) ?右腳 i (圖七-197、附 197、198、附 198》
要點:
①在上體微前傾擺腳時注意放松腰?,保持身體平衡。 并且以媵為軸來帶動右腳外擺。年老體弱者可以變?yōu)槁齽幼鳎?手可以不拍擊腳面。
'②擺腳時,不要以兩掌去拍擊腳面,手和足要互相迎擊。
第三十六式當(dāng)頭炮
①右腳向右后方落步;同時兩掌變?nèi)蚝?、向前煩纏,兩 拳心相對,左拳在下,右拳在上,盒于左前方:目視右前方, 面向西略偏北(圖七-199、附199、200)。
②接著重心后移,右腿屈膝微下蹲,左膝微屈,身體右 轉(zhuǎn),同時兩拳內(nèi)旋向下?纏于腹前,左拳心朝下,右拳心朝
左,方;目視左前方 <圖七-201、202)。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兩拳內(nèi)旋向 左前方發(fā)勁,兩射微屈,兩拳心皆朝g視前方,面向西 略偏北(圖七-203、附203、2?4)。
要點: ,
兩拳內(nèi)旋向下順纏至腹,要松肩沉肘,注意不要夾 ??向前沖拳時,注意放松左髖,以便于旋腰轉(zhuǎn)背,使勁 力?達于兩拳。
此式兩拳向左前方發(fā)出,運用的是抖勁。抖勁是短距 離的發(fā)勁。須表現(xiàn)出有如火星落到皮膚上那樣一種驚覺的勁, —抖而出。年老體弱脊可以改為柔和動作來練習(xí)。
'第三十七式金剛搗碓
①身體右轉(zhuǎn),重心后移,右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拳變掌 向右后方孤形棚起,左順纏右逆纏置于身體右側(cè),掌心皆朝 右前方,指尖斜向上(圖七-205〉。
②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移于左腿》同時,左掌內(nèi)旋向下逆 纏,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向下順纏,掌心朝右,目視左前方 (圖七-206)。
圖七-196 圖七-197 圖七-附197圖七-196 圖七-197 圖七-附197
圖七-196 圖七-197 圖七-附197
圖七-196 圖七-197 圖七-附197
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腳上步,以腳尖著 .地》同時,右掌向前?纏撩出,?掌心朝下;左臂屈肘向前擠
出,左掌先外旋上撩再內(nèi)旋向里合于有前臂上,掌心朝下 兩掌形成合勁;目?前方,面向西(圖七-207〉。
右掌變?nèi)蛏?纏,掌心朝里,左掌外褲向下沉, 掌心朝上;同時,身體微下蹲,右腿屈_上提;目視前方(圖 七-208、209)。
闌七-202 圖七-203 圖七-附203闌七-202 圖七-203 圖七-附203左掌落于腹前,.右拳隨即落,于左掌心內(nèi):同時,右腳 ..向左腳內(nèi)側(cè)?腳;目視前方,面向西(圖七-210)。
闌七-202 圖七-203 圖七-附203
闌七-202 圖七-203 圖七-附203
第三十八式收勢
右拳變掌,兩掌同時向左右兩_順纏,掌心相對;身 體微微上升》悠緩而又深長地吸~口氣(圖七-211、附211)。
兩掌向上、向下逆纏,屈肘置于胸前,掌心朝下,指 尖向前,同時由吸氣變呼氣 <圖七-212、附212)。
.接著屈膝松髖,重心下降,兩掌隨重心下降至兩?前, 掌心朝里,指尖向下;同時悠緩地深呼;收視返聽,含光默 默;面向西(圖七-213〉。
④緩緩站起/恢復(fù)成斑備式姿勢(圖七-214)。
圖七-207 圖七-208 圖七-209
圖七-211 圖七-附211 ' S圖七-211 圖七-附211 ' S圖七-210圖七-210
圖七-211 圖七-附211
' S
圖七-211 圖七-附211
' S
圖七-210
圖七-210
要點:
此式以深吸氣,又緩緩地呼氣作? 為調(diào)節(jié)動備的結(jié)束。以呼吸為主,動 作》合為輔。它要求在呼氣時特別注 意先將膝蓋和髖部彎屈下蹲,身體隨 著下降,這樣才能做到細、勻,深長, 呼吸與動作相協(xié)調(diào)。
II
I
I
瀏覽2,7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