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動作說明
第三十七式右蹬一根 第三十八式掩手跋拳 第三十九式小擒打 第四十式抱頭推山 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閉 第四十二式單鞭 第四十三式前招 第四十四式后招 第四十五式野馬分累 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閉 第四十七式單鞭 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 第四十九式獺扎衣 第五十式六封四閉 第五十一式單鞭 第五十二式運手 第五十三式雙擺蓮 第五十四式跌岔 第五十五式金雞獨立 第五十六式倒卷肱
第五十七式白鶴亮翅 第五十八式斜行 第五十九式閃通背 第六十式掩手肱拳 第六十一式六封四閉 第六十二式單鞭 第六十三式運手 第六十四式高探馬 第六十五式十字腳 第六十六式指培捶 第六十七式猿猴探果 第六十八式單鞭 第六十九式雀地龍 第七十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一式下步跨肱 第七十二式雙擺蓮 第七十三式當(dāng)頭炮 第七十四式金剛擇碓 第七十五式收勢^
第一式預(yù)備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足距離比肩略寬,兩足尖微向外撇; 兩肩松開,兩臂自然下垂) 兩眼向前平視,面向南(圖五-
要點:要求立而不挺,頂勁領(lǐng)起 《頭要正直,好象頭頂有一物勿讓其 掉下,虛虛領(lǐng)起),唇輕閉,齒微合, 下,微內(nèi)收,松肩(兩肩有意放松, 無》下沉);含胸塌腰(胸部放松,不 內(nèi)凹外凸,睡部放松為塌腰) 使心氣 下降,屈膝松髖,盆骨端正。此要求, 不但在預(yù)備式時,而且在整個拳套的 每個動作,都必須注意》
r)圖五-ir)圖五-ir)圖五-2r)圖五-2r)r)第二式金剛捭碓
r)
圖五-i
r)
圖五-i
r)
圖五-2
r)
圖五-2
r)
r)
身體撤下蹲,兩臂微屈,緩緩 抬起與肩平,掌心朝下(兩手有合勁 之意)》兩眼向前平輯〈圖五-2)。
身體下蹲,隨著重心下降,兩 手緩緩下落至腹前(圖五-3)。
身體略左轉(zhuǎn)?呼向右轉(zhuǎn),重心 先向右而后向左移,同時兩手向左劃
(右手先順后逆,左手先逆后顳), 右手屈臂置于胸前,掌心拼下,指尖 向左I左手置于身體左側(cè),..掌心朝上 <圖五-4)。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移至左 》,以右腳_跟為軸,腳尖翹起外捶, 同時兩手向右上方平?X(左順右逆), 置于身體右側(cè),右手略高于肩,拿心 朝外,指尖向前:左手掌心朝上,指
:尖向右前(租五-5)。
...,,:?.':
?_
<5)身體向右微微下沉,重心控制在右腿,并將左足提起, 在轉(zhuǎn)換重心的同時,雙手略向右上方挪出(圖五-6)。
身體略下蹲,左足尖翹起,以腳跟內(nèi)側(cè)著地,向左前 方45°伸出;雙手仍外擁,與左足有對稱之意(圖五-7)。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腳掌踏實;同 時左手內(nèi)旋向前棚(由順纏變逆纏),手心向下;右手外旋向 右后下方展開,而后隨轉(zhuǎn)體向前移至腹前(由逆纏變順纏),
掌心朝右,指尖向右后(圖五
身體左轉(zhuǎn),右腳跟步,以前腳掌著地;同時右手向前 撩起(順纏),置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 向前擠出;當(dāng)右手?i起時,左掌先轉(zhuǎn)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 , 小臂上(逆纏),掌心朝里,指尖向右(圖五-9〉。
左手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離
身體10厘米);右手變?nèi)?,上提于胸前,拳心向里,再向下?于左掌心內(nèi)(圖五-10)。 ,
?左腿支撐體重,右拳與右足一齊提起(兩?放'松) 左 ?略,沉(圖
?右腳落地震腳,同時,右拳落于左掌心內(nèi),目視前方, 面向南、圖五-12)。 ' ?
要點:
何為金剛搗碓?神話曰:金剛神各修煉之精,如金如 剛其手所持降魔杵,此勢右手捏拳如杵之勢,左手屈如臼之 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搗碓。故名金剛搗碓,此為 象形也!最后震足與右拳擊于左掌心內(nèi),即表示這一拳式結(jié)
束。
纏絲勁是構(gòu)成太極拳的核心,貫串于一切動作過程的 始終,此勢經(jīng)過了五對不同方位的纏絲(里外、上下,左右、
前后、大小),練習(xí)時要以身領(lǐng)手,達(dá) 到上下相隨,節(jié)節(jié)賞串。如只注意手 上的順纏和逆纏,而不注意身法,就 會適得其反。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臨深 淵、如?媳”??岫?桓。ǔ率教?? 拳凡是開步皆如此右拳落于左掌總內(nèi),與震腳要 協(xié)調(diào)一致,勁整,氣下沉。震膨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氣往 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譬如,站 立過久感到疲乏,而環(huán)境又不允許走 動時,兩腳以腳尖點地,將W?提起, 再落下微震,這樣運動數(shù)次,同樣能 敗到恢復(fù)疲勞的功效。另外,II腳的 輕重,可根據(jù)練拳者的年?與身體的 強(qiáng)弱而定,但無論輕或重都必?使下'洱的氣整。勁的整否,還可根據(jù)震腳 聲判斷。% 第三式懶扎衣?①雙手分開,右手先向上,而后 向下劃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塒、 弧,雙手劃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1豐在外(雙手皆大逆纏轉(zhuǎn)開,重心 ?饔遙????希?匭鈉? 目視右 俞方,面向南(囪五-0、14)。 ?②左?微下蹲,同時提起右足,前后、大小),練習(xí)時要以身領(lǐng)手,達(dá) 到上下相隨,節(jié)節(jié)賞串。如只注意手 上的順纏和逆纏,而不注意身法,就 會適得其反。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臨深 淵、如?媳”??岫?桓。ǔ率教?? 拳凡是開步皆如此右拳落于左掌總內(nèi),與震腳要 協(xié)調(diào)一致,勁整,氣下沉。震膨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氣往 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譬如,站 立過久感到疲乏,而環(huán)境又不允許走 動時,兩腳以腳尖點地,將W?提起, 再落下微震,這樣運動數(shù)次,同樣能 敗到恢復(fù)疲勞的功效。另外,II腳的 輕重,可根據(jù)練拳者的年?與身體的 強(qiáng)弱而定,但無論輕或重都必?使下'洱的氣整。勁的整否,還可根據(jù)震腳 聲判斷。% 第三式懶扎衣?①雙手分開,右手先向上,而后 向下劃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塒、 弧,雙手劃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1豐在外(雙手皆大逆纏轉(zhuǎn)開,重心 ?饔遙????希?匭鈉? 目視右 俞方,面向南(囪五-0、14)。 ?②左?微下蹲,同時提起右足,CC-li£-圖-li£-圖3939
前后、大小),練習(xí)時要以身領(lǐng)手,達(dá) 到上下相隨,節(jié)節(jié)賞串。如只注意手 上的順纏和逆纏,而不注意身法,就 會適得其反。
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臨深 淵、如?媳”??岫?桓。ǔ率教?
) 拳凡是開步皆如此
右拳落于左掌總內(nèi),與震腳要 協(xié)調(diào)一致,勁整,氣下沉。
震膨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氣往 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譬如,站 立過久感到疲乏,而環(huán)境又不允許走 動時,兩腳以腳尖點地,將W?提起, 再落下微震,這樣運動數(shù)次,同樣能 敗到恢復(fù)疲勞的功效。另外,II腳的 輕重,可根據(jù)練拳者的年?與身體的 強(qiáng)弱而定,但無論輕或重都必?使下
'洱的氣整。勁的整否,還可根據(jù)震腳 聲判斷。
% 第三式懶扎衣?
①雙手分開,右手先向上,而后 向下劃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塒
、 弧,雙手劃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
1豐在外(雙手皆大逆纏轉(zhuǎn)開,重心 ?饔遙????希?匭鈉? 目視右 俞方,面向南(囪五-0、14)。 ?②左?微下蹲,同時提起右足,
前后、大小),練習(xí)時要以身領(lǐng)手,達(dá) 到上下相隨,節(jié)節(jié)賞串。如只注意手 上的順纏和逆纏,而不注意身法,就 會適得其反。
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要如臨深 淵、如?媳”??岫?桓。ǔ率教?
) 拳凡是開步皆如此
右拳落于左掌總內(nèi),與震腳要 協(xié)調(diào)一致,勁整,氣下沉。
震膨的作用,是使全身的氣往 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譬如,站 立過久感到疲乏,而環(huán)境又不允許走 動時,兩腳以腳尖點地,將W?提起, 再落下微震,這樣運動數(shù)次,同樣能 敗到恢復(fù)疲勞的功效。另外,II腳的 輕重,可根據(jù)練拳者的年?與身體的 強(qiáng)弱而定,但無論輕或重都必?使下
'洱的氣整。勁的整否,還可根據(jù)震腳 聲判斷。
% 第三式懶扎衣?
①雙手分開,右手先向上,而后 向下劃弧,左手先向下,而后向上塒
、 弧,雙手劃至胸前交叉左手在里,
1豐在外(雙手皆大逆纏轉(zhuǎn)開,重心 ?饔遙????希?匭鈉? 目視右 俞方,面向南(囪五-0、14)。 ?②左?微下蹲,同時提起右足,
C
C
-li
£-
圖
-li
£-
圖
39
39
》》》
圖五-16 圖五-丨7 圖五-18
圖五-19 圖五-20 圖五-21
以足跟?地向右橫邁一步(身手自然配合目視右前方(圖 五-15)。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隨轉(zhuǎn)體右腳踏實 左腳以麻跟為軸,腳尖里扣;.左手內(nèi)旋向下?纏至左肋旁, 五指叉腰,大指在后,四指在前,肘往下沉;右手向左逆纏 置于身右側(cè),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目視右前方,面 向南(圖五-16、17)。
-要點;
右手展開指肚用力,左手X 膜,虛虛攏住,不可用力,用力犯硬,
運轉(zhuǎn)不靈。
在即將形成懶衣時弓右腿,右
掌逆纏旋臂向右展開的同時,左期用 力,但膝關(guān)節(jié)與髖關(guān)節(jié)皆不可蹬直(套 路中任何動作髖部都不可挺直)》 ?
懶扎衣定式時,要調(diào)整全身, 特別注意放松左髖,使盆骨端正,氣 沉丹田。
第四式六封四閉
左手上拳至胸前與右手接住 勁,然后,身體略左轉(zhuǎn),重心由右向 左移;同時雙手向左?X,左手置于左 胸下,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右前方; 右手掌心朝前上方,指尖向右,目視 右方(圖五-18、19)。
身體繼續(xù)向左轉(zhuǎn),重心從背后 由左腿移到右腿;雙手向左、向下、而 后向上、向右劃弧,置于左肩前(左手 由逆變頤$變逆纏,右手由?變逆), 右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掌心朝 右前,增尖向后;.目視右前方 <圖五-
. 20, 21 )0
雙手向右斜下按出 右手在 前,掌心朝左前方,左手在后,掌心
圖五-26圖五-26朝右后方,指尖向上;同時左足跟步 ?右腳內(nèi)側(cè),前腳掌點地 目視右斜 下^,,面向南略偏西(圖五-22〉。
圖五-26
圖五-26
要點:
兩手由播轉(zhuǎn)按,要以腰脊為軸 在左右轉(zhuǎn)動時上體仍須正直,不要前俯 后仰,兩掌向右按時,.以右掌為主、 左掌為輔,氣要貼脊背,擋口要??。
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兩手合 勁于左胸前時吸氣,向右推出時,深 長悠緩地呼出一口氣,當(dāng)氣呼完時, 兩掌恰好停止,此式以呼氣為主,動 作配合為輔。
第五式單鞭
身體略右轉(zhuǎn),右掌外旋向里合 (順纏 左掌外旋向前與右掌配合(順
纏) (圖五-23)。
右手五指捏齊成勾手經(jīng)左掌 心內(nèi)向右上方捆起,略高于肩,指尖 向下》左肘向左開到腹前,重心在右 腿,身體微下沉(圖五-24)。
左足提起,以足跟內(nèi)?閏戀叵 左橫開一步;目視左腳(圖五-25)。
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由右腿移于 左腿) 右足尖里扣;隨轉(zhuǎn)體左手內(nèi)旋 向上,屈肘于胸前,指尖略向上(圖
身體左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左掌經(jīng)臉前 向左劃孤(由?纏變逆纏 胳膊展開, 掌根微微下沉,掌心朝左前方,指尖 斜向上》目視左側(cè)(圖五-27〉。
左掌根下沉?xí)r,右手微微向 右,形成開勁(外開內(nèi)合〉單鞭式
目視前方(圖五-28〉。
要點:
右手捏攏向上提時、肘易架起 來,因此演練時要注意隨著身體轉(zhuǎn)正、 沉肩、墜肘。
單鞭成式,頂勁要領(lǐng)起,襠要 開圈,?要松,身要正,胸要虛虛含
/ 住,方能心氣下_,氣沉丹田。
,第六式金剛搗碓 ? ①身體左轉(zhuǎn),右手變掌向下、向
左?纏于左前方,掌心擁左,指尖向 : 下(圖五-29〉。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移向右腿5 ? 同時,雙手向上、向右?X(左順右逆,
雙手相離約40厘米),右臂屈射置于身 右?齲?愿哂詡紓?菩某?埃?訃庀 " 左上方 左手置于?前,掌心朝右,
指尖向左上;目視左?齲ㄍ嘉?3?)? 私③身體先向右稍轉(zhuǎn)再向左轉(zhuǎn),重 貧?、先向右再向左移,略下蹲,左足尖 二:-向外擺》同時左手內(nèi)麻向下、肉前揭
? , 、 ? -
??.....
,% v y / , ,% v y / ,圖五-33圖五-33
,
% v y / ,
,
% v y / ,
圖五-33
圖五-33
圖五“31 . 圖五-32
圖五-34圖五-34m £-35m £-35出(由順變逆)置 于胸前,掌心朝下; 右手外旋向下、向 右后方展開,?心 朝前上方,指尖向 右后方》目視左前 方,面?向東(圖五- 31)?
圖五-34
圖五-34
m £-35
m £-35
身體左轉(zhuǎn), 重心全移至左腿,
右足上步以前腳掌點地;右手隨著上步向前?纏撩起,置于 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臂屈肘向前擠出,當(dāng)右手撩 起時,左掌翻腕上撩,再向里合于右小臂上,掌心朝里,指 尖向右(圖五-32)。
左掌外旋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離 身體約10厘米右手變?nèi)咸幔ㄈ南蚶?,肩要松,肘要沉?再向下落于左掌心內(nèi)朝上 ),隨抑,重心全部移至左腿, 44 ,
右??與右足一起抬起(圖五-33、34)。
上動不停,右拳落于左掌心 內(nèi)》詞時,右足落地震腳于左腳內(nèi)?齲
目視前方(圖五-35)。
要點:
雙手搌向右略快,左手向俞擠 要饅。
右足上步時,左腿要控制好重 心,以腰帶腿,切勿將腿硬拉向前。
震腳前,右拳上提,重心須下 沉,震腳時將周身之勁發(fā)于右足,但 身體不要有意下沉,更不能向左右傾 倒。
第七式白鶴亮翅
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稍向右移再 車移,右足向右后方撤半步,以腳尖 內(nèi)M領(lǐng)先著地,逐漸全腳掌踏實;同 時兩臂伸開(伸而不直),右手向上、 向下、左手向下、向上,各劃一大圈 交叉于胸前(即雙手由逆纏而開轉(zhuǎn)為 ?纏而合〉,左手在上,掌心朝右,指 尖斜向上:右手在下,掌心斜向上》 指尖向左前(圖五-36、37)。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同
③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全移至右③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全移至右時兩臂內(nèi)旋,左掌心朝右,右掌心朝 下(圖五-38)。 ?
③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全移至右
③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全移至右
腿,左足收于右足旁,以足尖著地, 相距約20厘米;隨著身體右轉(zhuǎn),左手 向下經(jīng)左腹前,置于左髖前,掌心朝 下,、尖向前略偏右;右手向上經(jīng)右 胸前置于頭右剽,略高于頭,掌心向 前略偏右;目視前方,面向西(圖五- 39)。
要點:
此式是明顯地大開大合,兩? 虛實要分清,手合足開,手開足收, 上下相隨。右肘兩次抬起并且高于肩, 不能有架肘之意,要求肘尖下垂。
在即將形成白鶴亮翅時右肩 易出現(xiàn)頂勁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重心沒 吉完全移到右腿。如果,重心能控制 在右腿,并隨著轉(zhuǎn)體以身領(lǐng)手而開, 就會做得圓滿順隨。
第八式斜行
身體略向左轉(zhuǎn),兩掌一前一 后,右手向左順纏,置于右前方,手 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 左手向左后方逆纏,掌心朝下,指尖 向左前方(圖五-40)。
上動不停,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 移至右?,同時提起左足,右手向下、 向后逆纏至右髖擁,掌心朝下,指尖 向右前方;左手向上、向前先逆纏后
順纏,置于左胸前略高于肩,掌心朝 右,指尖斜向上;目視左前方(圖五-
上,41)。
身體微下蹲,左足以足跟貼地 向左斜方約45°鏟出,左手不動,右臂 后展,自然配合(圖五-42)。上動不停, 1’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由右腿向前移至左 腿,?轉(zhuǎn)體,左掌向下向左劃弧于體 圖五-42 側(cè)變勾手上提,右掌向上劃弧,屈肘
圖 _ £_46圖 _ £_46圖五-47圖五-47圖五-48圖五-48
圖 _ £_46
圖 _ £_46
圖五-47
圖五-47
圖五-48
圖五-48
45)。
上動不停,右手向前、向右劃 弧于身體右側(cè),臂外旋、坐腕立掌, 手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然后松肩?、 _肘—沉髖,左手自然》合;目視前 方,面向西(圖五-46、47、48)。 .要點:
右手向右劃孤時,以腰帶動 肩、肘、手,但幅度較小,同時左手 不要跟著向右轉(zhuǎn)。
@?此式主要技擊含意是用左背 拆靠,所以,身體向左轉(zhuǎn)的幅度也較 大,必須將兩髖松開,并右腿肚向上 堋,但膝蓋勿挺直。
第九式摟膝.
身體稍往前,同時左勾手變掌 與右掌向下、.向前?纏摟至左膝前 (圖五-49)。上動不停,重心由左腿 移向右腿,同時左足提收于右腳前, 足尖點地,兩膝屈,擋勁合住;隨著 重心的移動雙手上捧,而后坐腌于胸 前,兩掌心斜相對,指尖斜向上;目 視左前方,面向西(圖五-50、51)。
要點:
-①此式顳名思義是雙掌從膝蓋 下?砥穡?煽???希?匭肷硤逑榷??
而后身體先回,以身領(lǐng)手,虛實分清?=
摟膝成式,要含胸、塌腰、坐腕、屈肘、屈膝、圓擋, 周身相合。右腳踏穩(wěn),左腳虛點,有欲進(jìn)之勢c
第十式上三步
身體略向右轉(zhuǎn),同時左腿提起;雙¥向下.向后劃孤, 左手屈肘于胸前,掌斜朝下.右手于右胯側(cè),掌心朝后
目視前方(圖五_52、_53)。
@上動不停,身體略繼續(xù)右轉(zhuǎn),左足向左斜前方上步, 同時左掌向前逆纏、坐腕,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右掌微外 旋,掌心朝下,指尖朝后,作自然配合(圖五-54)。
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由右瞄移到左腿,隨轉(zhuǎn)體,右腿提 起 左掌自上而下劃?。ㄓ身樧冇谧篁v側(cè),掌心朝下,指 尖朝前》右手自下而上(由逆變順)屈肘置于臉右側(cè),高于耳 平,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圖五-55、56 )
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右足向右斜前方上步,以足跟領(lǐng)先著 地,逐漸踏實,隨E卩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 向左斜前方上步,左掌向上、向前劃弧,置于左前方(由逆 變順),略高于肩,掌心朝右,指尖向上;右掌向下劃?。ㄓ? 變逆),置于右髖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視左前方<圖£_ 57、58、59、60b
要點:
此式連續(xù)上步動作,身法、步法、手法,必須協(xié)調(diào)一 致。
第^ 一式斜行
動作與第八式“斜行”相同(圖五~61、62、63、6^65、66)。
第十二式摟膝
動作與第九式“摟膝”相同(圖五-67、68、69)。
圖五-72圖五-72圖五-71圖五-71圖五-70圖五-70圖五-75圖五-75
圖五-72
圖五-72
圖五-71
圖五-71
圖五-70
圖五-70
圖五-75
圖五-75
圖五一 73圖五一 73圖五-74圖五-74圖五-76圖五-76X:
圖五一 73
圖五一 73
圖五-74
圖五-74
圖五-76
圖五-76
圖五-78
第十三式上三步
動作與第十式“上三步”相同 '(圖五-76、71、72、. 73、74、75、76、
77、7%、?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身體略向右轉(zhuǎn),重心前移;隨
V ? 轉(zhuǎn)體,左拿向右劃弧于胸前,掌心朝
右,右掌向左劃弧于腹前,掌心朝下,
雙掌微合(圖五-79)。 圖五_79
身體右轉(zhuǎn),兩掌向左右兩側(cè)逆 纏于身體兩?齲?菩慕猿?攏?訃廡 向前/面向東南(圖五-80 )。
上動不停,重心由左向右移;
同時身體略向左轉(zhuǎn),右掌變?nèi)庑?上于右脅?齲??某?希?笫滯廡? 上、向里劃弧屈臂于左斜前方,.掌心
.朝上,雙掌形成將要發(fā)?さ男釷? 目
視前方(圖五-81 )。 圖五-80
身體速向左轉(zhuǎn),重心速向左
, 移,隨轉(zhuǎn)體,右拳內(nèi)旋速向右斜前方
發(fā)出,拳心朝下;左肘以同樣逢度向 左后發(fā)出(左手置于左脅?齲?菩某 ^ 上,指尖向前 與右拳對稱;目視
俞方,面向東{圖五-82 》 要點:
上三步,在邁第三步時,左手 V 就開始向里與右手相舍。: .圖五_81
右拳前擊和左肘后擊要協(xié)調(diào) —致,發(fā)勁要求,勁起腳根,行于腿, 主宰于腰,發(fā)于梢節(jié)”。這是太極拳的 發(fā)勁規(guī)律,拳論中說:“太極拳,千變 萬化,勢雖而不侔,而勁歸一者”。這 就說明只要掌握其運動規(guī)律,在任何 角度和部位發(fā)力,都能夠做的得心應(yīng) 手。
第十五式金剛搗碓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隨 轉(zhuǎn)體,右拳變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于頭右 '?齲?愿哂諭罰?菩某?遙?訃廡畢 左前方《左手內(nèi)旋向下逆纏置于左膝 外側(cè),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目 視前方(圖五-83)。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繼續(xù)右 移,再向左移 同時左腳向里扣:左 掌外旋向上?纏置于身體左?齲?菩 朝前斜上方,指尖向左前方) 右掌外 旋向下順纏置于身缽右側(cè),掌心斜朝 前,指尖向右后方(圖五-8以。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隨即右足 向前上步,前腳掌點地:右掌前撩于 右脅前,掌心朝上,左掌內(nèi)旋佝里, 屈肘置于右臂上,掌心斜朝下,目視 前方,面向南(圖五.
圖圖圖五-86、87、88動作說明與
圖
圖
圖五-88 圖五-89 圖五-90
第二式“金剛搗碓”的圖五-10、11、
圖五-94圖五-9412相同。
圖五-94
圖五-94
要點與第二式“金剛搗碓”相同。
第十六式撇身棰
身體微下蹲,同時右拳變掌, ’ 雙手芬向左右兩?,指尖相對(圖五-
89)。 ?
身體繼續(xù)下蹲,重心左移,隨 即右足向右橫開一步;雙手向上逆纏 于頜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
兩掌心朝斜前方,指尖斜向上(圖五- 901。
兩腳不動,身體略向右轉(zhuǎn),隨 轉(zhuǎn)體,左掌向左側(cè)逆纏置于身體左?P,
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上;右掌向左逆 纏置于左肩前,掌心斜朝外,指尖向 左上方(囝五-91 )。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隨 轉(zhuǎn)體,右肩向右擠,右掌向右斜下逆
纏置于右髖外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 右前;左掌經(jīng)胸前向右順纏置于右膝‘ 前上方,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圖 _
五_92、93)。
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向右移》隨 轉(zhuǎn)體,左掌外旋向左下煩纏于腹前,
小指?身,掌心斜朝里,指尖向右V 右掌外旋向左》纏置于左胸前,擎也 ’
朝上,指尖向前;目視左前方(圖五- 94 ) 95),
圖五-97圖五-97圖五-99圖五-99'⑥身體向右轉(zhuǎn),隨轉(zhuǎn)體,雙掌變 拳,存拳內(nèi)旋向左、向下、而后向右、 向上is纏,屈臂于右太陽穴上方,拳 心斜朝外:左拳內(nèi)旋向下貼于左腰領(lǐng), 肘尖朝左斜方,拳心斜朝下) 目視左 下方(圖五-96 )?
圖五-97
圖五-97
圖五-99
圖五-99
要點:
①右肩向右擠出時是七寸靠法, 如加大身法可以將右肩從右膝下略 過。
?在動作將要形成 身捶時,重 心仍須向右?后移并下沉,但不要過 低而蕩襠,0腿合住勁為宜。
形成撇身捶,右拳、左肘尖與 左足尖三點要成一線。
第十七式青龍出水
重心由右腿移向左腿,身體 (樣)向有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左拳變掌外旋 向左、向上、而.后向右.順纏于胸前, 掌心斜朝右,指尖斜向前,右拳外旋 向下,向里順纏于右脅前,與左掌合 住勁,拳心斜向上(圖五-97)。
上動不停,重心略右移,身體 略左轉(zhuǎn),左手繼續(xù)向右順纏并下沉, 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右拳收卷于鞠
前并與左掌合住勁(圖五-98)隨即重心下沉,身體略左轉(zhuǎn), 右拳內(nèi)旋經(jīng)腹前向右突然發(fā)出;左手內(nèi)旋以右拳發(fā)勁的同樣 速度向左?確⒊觶??涮?謐笮玻?菩某?錚荒渴佑胰?? 向南(圖五-99)。
要點:
此勢要求下勢較低,擋口要寬而圓,并以腰脊為軸左 右旋轉(zhuǎn),纏繞屈蓄、迅速抖發(fā)。
重心來回移動,使腿部的纏絲勁表現(xiàn)的比較_顯。
右拳發(fā)勁要走下弧形;如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 系四隅手中的捌勁。
第十八式雙推手
身體略向右轉(zhuǎn),重心略向右移,右拳變掌向上逆纏, 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朝左斜前方;左手向右順纏、經(jīng)胸前 引右手,置于右臂內(nèi)側(cè),掌心朝右略偏前,指尖向上(圖五-
100)。’
身體向左轉(zhuǎn)約180%隨轉(zhuǎn)體左足尖向外擺,重心移于 左腿,右足向右前方上步,以足跟著地;同時,左手向左逆 纏,屈肘置于左胸前,掌心斜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右手外 旋向上、向右、而后向左顢纏置于右膝蓋上方,拿心朝上, 指尖向左前方;目視右前方,面向東南(圖五-101)。
上動不停,胸向左轉(zhuǎn),重心從背后向右移,右腳前掌 落地;同時右手內(nèi)旋向后逆纏置于腳前;掌心朝下,指尖向 左,左掌外旋向左、向上順纏于左肩上,掌心朝前,指尖斜 向上;目視前方(圖五-1?2、附102)。
身體向右轉(zhuǎn),右足控制重心,左足收于右_旁,_
尖點地%雙掌向前(略偏右)推出(逆纏 ),掌心朝前略朝里,
指尖斜上與肩同高;目視前方,面向東(固五-103)。
圖五-100 圖五-101 @ 5-102
圖五-附102 田五-103 囝五-104
要點:.
左掌經(jīng)胸前引右掌,身體略右轉(zhuǎn),是欲左先右的過程, 一引即可左轉(zhuǎn)身。
在即將形成雙推手時,注意松瓶、松肩、沉肘,使氣
貫指尖。,
第十九式肘底看拳
兩足不動,身體 向左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左掌向下逆纏置于
左髖旁,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掌 內(nèi)旋向上逆纏置于右前方,略高與 肩,掌心朝外,指尖斜向上(圖五- 104),
圖五-105圖五-105身體繼續(xù)向左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左 . 掌外旋向后弧形而上彳逆纏變順?),
圖五-105
圖五-105
掌心斜朝前,指尖向上;右拿孤形而 下(逆纏變順纏)置于右髖前,掌 心朝左前方,指尖斜向下(圖五- 105 )?
身體略右轉(zhuǎn)并下蹲,隨著身體 右轉(zhuǎn),左手向前順纏,同時屈肘下沉 于左胸前,掌心朝右,指尖向上;右 拿變?nèi)蚶锖辖?jīng)腹前略向上擁(兩手 形成合勁),拳心朝里,拳眼向上;目 視前方,面向東(圖五-106、107),
要點s
在身體由左轉(zhuǎn)變?yōu)橛肄D(zhuǎn)的同 時兩手由逆纏變順纏,由分變合。
在形成肘底看拳時,?要塌, 氣沉丹田,不僅左肘尖與右拳相合, 周身上下都須相合。
第二十式闋卷肱
身體向右轉(zhuǎn),右拳變掌外哮向 后逆纏,左掌外旋向前逆纏,隨即身 體又向左轉(zhuǎn),右掌向上,向前逆纏于 右耳旁,掌心朝里,指尖斜向上;左
圖五-U1 圖五-丨12 圖五-113圖五-U1 圖五-丨12 圖五-113
圖五-U1 圖五-丨12 圖五-113
圖五-U1 圖五-丨12 圖五-113
掌內(nèi)旋回帶于左肩前,掌心朝右下,指尖向前(圖五108、 109 )?
身體佝左轉(zhuǎn),左足向左后方退步,以足尖先著地,而
后全足著地;同時右掌向俞逆纏置于身體右前方,掌心朝右, 指尖向左上方) 左掌向左斜后方逆纏置于左?側(cè),?心朝下, 指尖向前》目視左后方(圖五-110)。
身體右轉(zhuǎn),重心向左移,右足路提起;左掌外旋向上"...
向前逆纏,屈肘于左頏旁,掌心朝里,指尖斜向上;右掌外 旋向上逆纏于身體右前方,掌心朝左斜上方,指尖向右前方 (圖五-111)。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足以前腳掌擦 地向右后方孤形退步,同時,左掌向前逆纏置于左前方咯高 于肩,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上,右掌內(nèi)旋向后逆纏置于右 健《(,隼心朝下,指尖向前(圖五-112、113)。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向右移,隨轉(zhuǎn)體左掌外旋收至左胸 前,掌心朝右上方,指尖斜向前< 右掌外旋向上、向前逆纏, 屈肘于右耳旁(圖五-〖14、丨15)。
身體繼續(xù)向左轉(zhuǎn),里心全部移至右腿;隨轉(zhuǎn)體,左足 經(jīng)右足旁,向左后方伸出,足尖先著地,而后全足著地;同 時,左掌向后順纏置于左瓶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拿 向前逆纏置于右前方,掌心朝右前方,指尖斜向上,成右弓 步(圖五-116、117)。
.要點i
倒卷肱是陳式太極拳套路中唯一的連續(xù)后退拳式,退 步時,皆是先收而后仲,雙掌一合一開(收足時雙掌合勁,后 退時,雙掌形成開勁要求上下肢體協(xié)調(diào)配合,腰勁下沉, 虛實分清,使丹田氣往外運,兩手如風(fēng)催車輪,圓轉(zhuǎn)自如, 使整個動作無凹凸缺陷和內(nèi)勁中斷。
每當(dāng)向后撤步時,重心要移向前腿,轉(zhuǎn)體時,將重心 移于后腿,雙掌由逆纏變?yōu)轫樌p^
第二十一式白鶴亮翅
身體略右轉(zhuǎn),左掌由后經(jīng)臉前去引右掌< 右掌也咯向 上棚與左掌配合,兩?心皆朝右前方(圖五_1丨8)。
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移向左足,隨即右足收于左腳內(nèi)側(cè),
圖五-115圖五-115圖五-114圖五-114圖五-116圖五-116圖五-117圖五-117圖五-118圖五-118圖五-119圖五-119
圖五-115
圖五-115
圖五-114
圖五-114
圖五-116
圖五-116
圖五-117
圖五-117
圖五-118
圖五-118
圖五-119
圖五-119
圖五-126 田五-127 圖五-128
腳尖著地》雙掌向下、向左摁于胸前交又?左手在上,掌心 斜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在卞,掌心斜朝上,指尖向左下 方(圖五-119、120
圖五-12U122動作說明與第七式“白鶴亮翅”相同。 第二十二式斜行 /
動作與第八式“斜行”相同(圖五_ 123、124、125=126)。 第二十三式閃通背
d)車勾手變掌,雙掌向前合于左 胸前,掌心均斜朝上,指失向前(圖
127 )。.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同 時雙掌向右掘(圖五-128)。接著,身
.體''繼續(xù)向右轉(zhuǎn),重兮全部移至右腿, ) 左足收于右腳旁,前足掌著地;隨
轉(zhuǎn)體,左掌向卞順纏于右膝內(nèi)測,掌 心朝右,指尖向下;右掌向右后方逆
纏,掌心斜向右方,指尖向左;目視前方(囝五-129)。
身體左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左掌向上、向左后方先逆纏后順
纏,成勾手置于尾骨上部,勾尖向后;右掌向了、向前、向 左先逆纏后順纏于左膝前,攀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圖 五-130、131、132)。 :
身體略下蹲,左足向前上步,以足跟先著地,隨即重 心前移,將左足踏實;右掌以指尖領(lǐng)勁向上、向前伸出,掌 心朝上,指尖向前;左手在身后自然配合(圖五-133)。
身體向右轉(zhuǎn)約180°,左足尖向里扣,隨即將重心全部 移到左足,提起右足;同時左掌向上、向前?纏屈肘置于頭 左側(cè),高與頭平,掌心知前,指尖向上:右掌內(nèi)旋向右、向 下逆纏置于身右側(cè),掌心朝下,指尖斜向前;目視前方,面 向西(圖五-134、135)。
要點
①身體左右旋轉(zhuǎn),動作要快,注意擰腰,松髖,穩(wěn)定重 心,使之起到前閃后滑、誘敵之妙用。
?此勢易出現(xiàn)右肩頂勁和虛實分不清.,、,失掉襠勁的? 此失波的現(xiàn)象。所以,要特別注意重心的轉(zhuǎn)換與腰脊的配合, 以身領(lǐng)手,周身相隨。
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
右足落地震足,同時提起左足:左掌向下、向左先逆 纏后順纏,置于身左側(cè),掌心朝右上方,指尖向左前方,右 掌向上先逆纏后順纏變?nèi)谟颐{鰨,拳心朝上,面向西(圖
五-136L
圉五-137、138動作說明與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U)相同,唯方向相反
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閉
困五-136困五-136圖五-137圖五-137圖五-138圖五-138田五-139 圖五-140 圖五-141
困五-136
困五-136
圖五-137
圖五-137
圖五-138
圖五-138
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左足以足跟為軸,足尖外 擺) 尻對右拳變掌,左掌內(nèi)旋前引右掌,隨即身體向左轉(zhuǎn), 重心移于左足,右足向右前方上步,足?先著地;左手向下、 向左逆纏,屈肘于左胸前,掌心朝下.右掌外旋向上、向右、 向下?纏于身體右側(cè),攀心朝上;目視右方,面向南(圖五- 139、則。
圖五-14U142動作說明與第四式“六封四閉”(2)相
圖五-142 圖五-143圖五-142 圖五-143圖五-144圖五-144
圖五-142 圖五-143
圖五-142 圖五-143
圖五-144
圖五-144
第二十六式單m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圖 五-143、144、145、146、丨 47、148)。
第二十七式運手
身體略左轉(zhuǎn)再向右轉(zhuǎn),重心移
于右足,隨?u左足收于右足旁,腳尖 著地》左掌向下、向右逆纏于左腹前, 掌心斜朝右:右手變掌向上逆纏(圖 五-149)。 、
身體微下蹲,左足向左?瓤 步;同時身體略右轉(zhuǎn),雙掌略向右棚, 作紀(jì)合動作(圖五-150)。
身體左轉(zhuǎn),重心移左腿,同時 右足向左并一步,落于左足旁;左掌 內(nèi)旋向上逆纏,屈肘于左前方,略高 于肩,掌心?左前方,指尖向右上方; 右掌外旋向下鲼纏于右 前,掌心斜 朝前、指尖斜向下(圖五-15》152)。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移于右足, 左足向左橫開一步,同時右掌內(nèi)旋向 上,屈肘逆纏于右肩前方,略高于肩, 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左上方;左掌 外旋向下頌纏置于左骶前,掌心斜向 上?指尖斜向下(圖五-153)。
圖五-153圖五-153?圖五_154、155、156、157動作 說明‘與圖五-15l、152,153相同。
圖五-153
圖五-153
圖五-154 圖五-155 圖五-156圖五-154 圖五-155 圖五-156圖五-157 田五-158 ? £-159要點圖五-157 田五-158 ? £-159要點①雙掌交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兩?認(rèn)輪?浜蝦 向邁步,開右足右掌由上往下劃孤。當(dāng)左掌向下劃弧, '右掌 ?t淘上劃孤。①雙掌交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兩?認(rèn)輪?浜蝦 向邁步,開右足右掌由上往下劃孤。當(dāng)左掌向下劃弧, '右掌 ?t淘上劃孤。②要以腰為軸,以身領(lǐng)手,上下相隨,形成合勁,同時 注意屈膝松?,保#?A襠。,第二十八式高探馬'? ^ . . ) - . . . .V) ) ?? ... V.5.'? 'V::r:…:v:!:②要以腰為軸,以身領(lǐng)手,上下相隨,形成合勁,同時 注意屈膝松?,保#?A襠。,第二十八式高探馬'? ^ . . ) - . . . .V) ) ?? ... V.5.'? 'V::r:…:v:!:mm.mm.:) ?:) ?...:上...:上__
圖五-154 圖五-155 圖五-156
圖五-154 圖五-155 圖五-156
圖五-157 田五-158 ? £-159
要點
圖五-157 田五-158 ? £-159
要點
①雙掌交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兩?認(rèn)輪?浜蝦 向邁步,開右足右掌由上往下劃孤。當(dāng)左掌向下劃弧, '右掌 ?t淘上劃孤。
①雙掌交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兩?認(rèn)輪?浜蝦 向邁步,開右足右掌由上往下劃孤。當(dāng)左掌向下劃弧, '右掌 ?t淘上劃孤。
②要以腰為軸,以身領(lǐng)手,上下相隨,形成合勁,同時 注意屈膝松?,保#?A襠。
,第二十八式高探馬'
? ^ . . ) - . . . .
V) ) ?? ... V.5.'? 'V::r:…:v:!:
②要以腰為軸,以身領(lǐng)手,上下相隨,形成合勁,同時 注意屈膝松?,保#?A襠。
,第二十八式高探馬'
? ^ . . ) - . . . .
V) ) ?? ... V.5.'? 'V::r:…:v:!:
mm.
mm.
:) ?
:) ?
...:上
...:上
_
_
身體向左轉(zhuǎn),重心移至左足,右足前上半步(略偏右), 隨轉(zhuǎn)體,雙掌?纏于胸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斜朝右.指 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斜朝左,指尖斜向》 (圖五- 158 )?
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隨轉(zhuǎn)體.左掌內(nèi) 旋向上逆纏置于左前方,高于肩平.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 上;右掌內(nèi)旋向下逆纏置于右脅供,掌心斜朝下,指尖向左 前方(圖五M59 1。
身體向左轉(zhuǎn),以右足跟為軸,足尖盡量向默扣,緊接 著左足收于右足旁,前腳掌著地;右掌向下、向 , 、向上先 逆纏后頓纏再逆纏經(jīng)右頦旁,向右推出,掌心朝右前,指尖 斜向上;左掌外旋向前1向下、向左順纏,屈肘置于左脅刺, 拿心朝上,指尖向右;目視右手,面向北(圖五_】60、161)。
要點:
在右掌轉(zhuǎn)臂屈肘附于右頦下時 以腰脊旋轉(zhuǎn),并與左 掌的配合,先卷(蓄勁 ) 后放(放出旋轉(zhuǎn)的按勁),注意塌瞍松
@此式是前后開中有合,步法較為復(fù)雜、重心轉(zhuǎn)換難度 大,易出現(xiàn)凸凹和內(nèi)勁中斷,因此在形成卷勁時右足要里扣, 并與瞟髖協(xié)調(diào)配合,即易作得圓滿?隨。
第二十九式右揀腳
0)左掌前引右掌(逆纏),與右掌接住勁,身體略左轉(zhuǎn), 雙掌一齊向左1BU左掌置于左?側(cè),掌心斜朝下,指尖斜向 前;右掌置于右髖前,掌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圖五-162、 16 夂附 163)0
右手向上順纏,至左腋前時左足向右蓋步成交又步,‘ 同時左掌向左,向上、向右下劃弧,與右掌于胸前交叉,左
72
掌在外,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右上方;右掌在里,掌心朝左 前方,指尖向右上方(圖五-164、附164 )。
上動不停,重心移至左足,雙掌內(nèi)旋上棚于頭頂時,? 向左右兩側(cè)打下,同時右足朝右?壬咸擼?忝嬗胗藝菩撓? 于右斜上方;左掌?平拳于身體左側(cè) 自視右前方,面向北 {圖五-165、166)。
第三十式左擦腳
圖五-167圖五-167身體向右轉(zhuǎn),隨轉(zhuǎn)體,右腿下
圖五-167
圖五-167
落于身體右鲴,足跟著地.,足尖外擺, 同時雙掌交叉于胸前,右掌在上,掌 心斜朝前,抬尖@左斜前方;左掌在 下,掌心斜朝右 指尖斜向右煎方, 面向東《圖五-167)。 -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m心移至右 腿,雙掌內(nèi)旋向上棚,置頭上方時, 雙?朝左右兩側(cè)擊下,同時右》尖外
擺,、左足朝左側(cè)上踢,足面與左掌心迎擊于左斜前上方,右 . 掌側(cè)平拳于身體右倆,面向南(圖五-168、169、170) 要點:
~ '左右插足,以下肢發(fā)勁為主,雙掌逆纏上棚時注意以塌
、腰為主,雙掌上挪為輔,做到有上有下,雙掌下?lián)糇阃咸?時,胸腰摺疊為主,以身領(lǐng)手,由內(nèi)而發(fā)5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根
以右足跟為軸,足尖里扣,身 體向左轉(zhuǎn)略180%隨即左足下落于右 明內(nèi)?齲?敖耪譜諾兀┩?彼?葡蛐 前逆纏,再分向左右兩鰨,拿心皆斜 ?后,指尖皆斜向外(左右兩側(cè) ),面 向北(圖五-17U。
身體微下沉,同時雙掌向腹前 逆纏交叉,掌心斜朝外,指尖皆向下 (圖五-172、附 172
圖五-174圖五-174r…r…圖五-176圖五-176圖五-175
圖五-174
圖五-174
r…
r…
圖五-176
圖五-176
圖五-177圖五-177圖五-178圖五-178圖五-179圖五-179圖五-180圖五-180圖五-181圖五-181圖五一 182圖五一 182
圖五-177
圖五-177
圖五-178
圖五-178
圖五-179
圖五-179
圖五-180
圖五-180
圖五-181
圖五-181
圖五一 182
圖五一 182
右足控制體重,提起左足,向左側(cè)快速蹬出;同時, 雙掌變?nèi)咸嵊谛厍埃S即再變掌向左右兩側(cè)發(fā)出,雙掌心 斜向外,指尖斜向上;目視左側(cè).面向北(圖五-173L
第三十二式上三步
動作與第十式“上三步”相同,唯方向相反 < 圍五-174、 175,176,177,178,179.180,181).
第三十三式神仙一把抓(擊地棰)
身體向左轉(zhuǎn),1心由右向左移,右足尖向里扣,隨轉(zhuǎn) 體,雙掌變?nèi)?,左拳向后、向下、向上逆纏置于身體左側(cè), 略高于頭,拳心朝 ;右拳向后、向上、向下栽拳,置于右 膝前;目視前下方,面向西(圖五-182U
要點:
此勢是向前擊倒地的敵人,所以又名擊地棰。在擊地 的同時兼后滑法.(就是在擊地的同時,假定敵從身后撲來一 側(cè)身將其滑空,為后滑法要側(cè)身順膀?雖身體前俯,但霈 注意尾閭正中,松腰,落髖,氣沉丹田,使步法穩(wěn)固,否則 難防背后的進(jìn)攻5
另一種練法不用拳向下?lián)簦浅笞慵庾?把,左 手背身后。以側(cè)身順膀后滑為主,故名神仙一把抓,
第三十四式踢二起
身體向右轉(zhuǎn)略90°,重心移 右足,左足以足跟為軸, 足尖向里,隨轉(zhuǎn)體,左拳向下逆纏至左膝旁,拳心向后;右 拳向上逆纏至左胸前,拳心向下(圖五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略90%重心從背后全部移于左腿,隨 轉(zhuǎn)體右足收回半步 以前睇掌點地;同時,左拳向上、向前 順纏.屈肘置于左肩前上方;右拳向向前、向下順翁于 身體右側(cè),拳心向上,面向東(圖五_184)?
右腳踏左足向前抬起。左 足?Q未落地,右足隨即蹬地,向前? 平足面上踢,同時雙拳變拿,右掌向 下、向后、向1、向前逆纏與右足面 相擊;'左掌向前、向下,向后、向上 逆纏置于左后方,略高 頭,掌心斜 朝外,指尖斜向上,隨即左足落地I 目視前方:面向東<圖五-185)。
要點:
二起腳主要是訓(xùn)練彈跳力的 動作.因左右兩足相繼離地躍起踢出, 故稱“二起”,也稱“單擦腳'陳式太 極拳的二起腳有四種練法,練者可根 據(jù)身體強(qiáng)弱'和目的來選擇。 以一起 代替二起,就是以右腳上踢,右掌迎 擊腳面.而沒有兩腳騰空的過程,但 練時仍要有^起的上提勁》 b按前述
動作說明的方法,以大開大展的纏絲
圈來協(xié)助身體的躍起和二踢。c減少 動作和縮小纏絲闡,即兩腳相繼騰空 踢起^ d在擊地棰后,翻身兩腳即相 繼騰空踢起,這是難度最大的一種。
.②此勢腰部先橫轉(zhuǎn),繼而上下?| 疊,左右_,下?lián)Q勁,此時易出現(xiàn)凸凹 的現(xiàn)象。拳論中說,有不得機(jī),不得 勢之處,其病必腰腿求之'練習(xí)中一 定要洼意腰腿轉(zhuǎn)換,協(xié)調(diào),SC,.克銀
V、狡'U .... i- ....
^ i :;?'. . ,.-
凸凹的病象。
圖五-186圖五-186第三十五式護(hù)心拳 ①右足落地,左足向左斜后方撤. 步,成右弓步(左膝微屈同時身體 先略左轉(zhuǎn)再略右轉(zhuǎn),右掌向下、向后、 向上逆纏置于右胸前;左掌向上.、向 前逆纏于右臂內(nèi)劁,雙掌心斜朝右前 方,指尖斜向上,面向東偏北(圖五- 186 》
圖五-186
圖五-186
身體略向左轉(zhuǎn),重心由右厙移 于左足,右足收于左足內(nèi)以足尖 點地;.隨轉(zhuǎn)體,兩掌左逆纏右堠纏向
,左摁,左掌置于左前方,略高于肩,
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右輩萱于右胸 前,掌心朝上,指尖斜向前《目視右 方(圖五-187)。 ‘
身體微下明,略向.左轉(zhuǎn),間時 右足向右前方邁出,以足跟著地》雙 掌隨著轉(zhuǎn)體向左播U目視右前方(圖
188)0
身體右轉(zhuǎn),落髖,右足尖著地, 隨轉(zhuǎn)體,雙掌變?nèi)?,右拳向下、向?先順纏后逆纏置于右膝蓋上方,拳心 朝里 左拳向里順纏置于臉前、目視
?身右側(cè)(圖五-189L
,⑤重心右移,身體略向左轉(zhuǎn),右
二:.?糲蚯?、舷|享?纏,屈?置于右耳绔,
摩 ,:V
?V 飛, . ? . . , . ? . ? ?
肘尖向下,拳心朝里,左拳外旋向下 逆纏置于身體左側(cè),拳心朝上;.目視 向前(圖五-190)?
身體繼續(xù)向左轉(zhuǎn),重心略向右 下沉,左足尖向里扣,隨轉(zhuǎn)體右肘仍 豎,臂朝前轉(zhuǎn)(右拳順纏)置于胸前, 拳心朝里,高于肩平;左拳里合,置 于胸前,拳心朝里) 目視向前,面向 東北(圖五-191 )。
要點:
在右拳上拳、左拳外旋向下沉 時,要以重心向右移為主,雙拳的動 作為輔。雙拳一上一卞分向左右,自 然形成擴(kuò)胸的動作,即為開。當(dāng)重心 移于右足,雙拳同時向里合,正如拳 論中所說:開中寓合,合中寓開,一 開一合,開合遞相承。
此式要求里外纏絲,難度比較 大些,需要多次練習(xí)達(dá)到節(jié)節(jié)貫串, 圓滿順隨。此勢是陳式太極拳鍛煉里 外,?逆纏絲勁的主要形式之一,易 ,明顯地表現(xiàn)出一動全動的要求。
此式動作要求襠 略低,兩腿 虛實變?要分、清,尾閭正中,才易感 到會陰之氣上沖尾閭。
第三十六式旋風(fēng)腳
身體略左轉(zhuǎn)隨即向有轉(zhuǎn),重心
移于左足,右足收于左足旁,以足尖點地;同時雙拳變掌向 下,向左?(左逆纏右?纏),左臂屈肘置于胸前,掌心朝左 前方,指尖斜向上;右掌置于身體右前方,掌心朝上,指尖 向右下方;目視右前方(圖五-192、193)。
②身體略左轉(zhuǎn)再右掉,右足向前邁半步,以足跟著地, 足尖向外擺約70%雙掌于胸前交叉,左掌在里,拿心朝右,-
圖五-192 圖五-193 圖五-194圖五-192 圖五-193 圖五-194
圖五-192 圖五-193 圖五-194
圖五-192 圖五-193 圖五-194
指尖朝左上方;右掌在外,掌心朝左 目視向前(圖五-194)。
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移向右 腳,雙掌逆纏略向外攛,右足尖逐漸 落地,待右足掌著地時,左足上踢里 合;同時,雙掌向左右兩側(cè)逆纏,左 掌心與左足內(nèi)倆于前上方迎擊》目視 向前,面向東南(圖五-195)。
身體向左轉(zhuǎn),右腳以足跟為袖 腳尖翹起,向外轉(zhuǎn)約180%左足隨轉(zhuǎn) 體掃半圈落于右足旁《同時雙掌向里 順纏于腹前交叉,雙掌心斜朝外,指 尖斜向下,重心偏右》目視前方面向 北〈圖五-196、附196)。
要點:
此勢系第一路拳套中的高難 動作,而不同于踢二起,思二起是胸 腰上下折疊,在跳躍中手足上下迎擊, 此勢是在身體左右旋轉(zhuǎn)中完$,即要 快,還要整。 ’
?在動作二右足向外擺約70°時. 身體要保持正中,將左《松下,雙手 莫失擁勁,給旋風(fēng)腳轉(zhuǎn)身提供方便的 條件。
第三十七式右?一根
身體微下蹲,左足向左橫開一 步,重心由右足移于左足,接著右足
收于左足旁,以足尖點地,同時雙掌 又 向上分(兩側(cè))、向下合(圖五-197、
198)。
②雙掌變?nèi)郧氨凵侠?逆纏),
右足提起,向右側(cè)突然蹬出,雙拳變 掌以同樣的速度向左右兩側(cè)逆纏發(fā) 出,掌心斜朝外,指尖斜向上;目視 右側(cè),面仍向北(圖五-199、200)。 圖五-200 要點:
右?—根和左蹬一根都是卞 肢發(fā)勁動作,須周身相合,支捧期控 制重心,足趾抓地,足心要空。
當(dāng)雙掌合時,肘窩要有雙開之 意,兩膝微合,而髖要有開之意。
提足、撕臂則為蓄,氣要沉于 丹田,蹬根時要脆,如“蓄勁如開弓, 發(fā)勁如放箭”之勢。
第三十八式掩手肱拳
①#體向右轉(zhuǎn)90%左足以足》 為軸,尖翹起向里扣90°,隨轉(zhuǎn)體, ,雙掌變?nèi)?左拳向下順纏置于左'被旁, ?ば男畢蚯 右拳向左逆纏屈臂置于 胸前,拳心斜朝下:目視前方,面向 東(圖五-201)。
上動不停,右膝向上頂,同時 左拳?纏向上沖,置于頭的左側(cè),商
于頭乎 #令_里》右_?.旋肉I 礓
十::::??十?^淡十.々十::::??十?^淡十.々..diM..diM' ? ? : ? ? " ? ..
十::::??十?^淡十.々
十::::??十?^淡十.々
..diM
..diM
置于右髖側(cè),拳心向上 目視向前,面仍向東(圖五_202)。 ③圖五-203、204、205、206動作說明與十四式“掩手肱
拳”相同。
第三十九式小擒打
?①重心全部移向左足 < 身體微下蹲 ),右足向前上步,以 足踉著地,同時,右拳變掌向前、向上、向后、再外旋向前 順纏,并有向里合之意,I多心斜朝上,指尖斜向下 左掌內(nèi)
圖五-203 圖五-204 圖五-205圖五-203 圖五-204 圖五-205圖五-206 田五:207 圖五-2?閫嘉?206 田五:207 圖五-2?
圖五-203 圖五-204 圖五-205
圖五-203 圖五-204 圖五-205
圖五-206 田五:207 圖五-2?
圖五-206 田五:207 圖五-2?
開步自得輕靈。- ,開步自得輕靈。- ,旋向前、向上逆纏于右臂上,掌心斜 朝前,指尖.斜向右;目視前方(圖五-
開步自得輕靈。
- ,
開步自得輕靈。
- ,
207 。
身體向右轉(zhuǎn),右足踏實,重心 由左足移于右足,隨即左足向前上步, 以足跟著地;左掌向下逆纏置于左膝 蓋上方,掌心斜向,,指尖向右前方; 有掌內(nèi)旋向上、向右逆纏置于身體右 ?齲?哂諭菲劍?菩某?猓?訃廡畢 上$目視前方(圖五-208)。
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微左移,左 腳全腳掌著地,隨即身體右轉(zhuǎn),重心 右移,右掌內(nèi)旋向下、向左順纏,屈 肘置于右胸前,掌心朝里,指尖向左, 左掌外旋向上順纏,屈肘置于左陴前, 掌心朝前,指尖斜向上形成預(yù)發(fā)姿勢, 目視左前方(圖五-209 L上動不停, 身體左轉(zhuǎn),童心由右向左,弓左腿,
‘蹬右腿,隨著重心前移,右掌向左前 方推出,掌心斜朝左,指尖斜朝上; 左掌略向外逆纏于臉前,掌心朝左; 目視左前方,面向東(圖五-210)。 要點:
左足右足先后向前上步,襠要 開,虛實要分?[,切勿雙重,皆以屈膝 松鏞,重心下沉為主,身法調(diào)整合適,
②此勢右掌推出時,可慢也可以 快,根據(jù)自己練習(xí)時的镩緒選擇,兩 聰虛實變化較為復(fù)雜,必須以身領(lǐng)手, 上下相隨,否則易出現(xiàn)上動下不隨,
、 顧此失彼的病象。
、第辟十式抱頭推山
、十 '①重心相向左沉,雙掌交叉合于
左膝蓋上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圖 , 五-md。接著,身體向有轉(zhuǎn)略卯%
?重心移于左足,左足以足跟為軸,足 尖向里扣約70%右足收回半步,以足 尖點地于左足旁,隨辭體雙掌咬向上 擱于胸前,掌心皆朝i,指尖向上; .目視前方,面向西 <圖五-212)。
身體微下沉,同時雙掌分向身 體兩刺,并向上逆纏于兩耳旁,掌心 皆朝里,指尖斜向上(圖五-213)?接
匕著,身體上蹲,左足控期重心,右足 南右前方上一大步,S跟著地(圖五-
214).
身體右轉(zhuǎn),重心前移,右腿弓, 左腿蹬,同時,雙掌向前推出,掌心
’ ? 朝前,指尖向上,兩掌相離約20厘米,
目視前方,面向西??偏南(豳五- 215)。
要點:、
M圖五-212nM圖五-212n圖五-213圖五-214圖五-213圖五-214、①此勢為大開大合,注意上下配
M
圖五-212
n
M
圖五-212
n
圖五-213
圖五-214
圖五-213
圖五-214
舫舫
舫
舫
圖五-218 圖五-219 囝五-220
合,杏則易出現(xiàn)身法渙散的病象。在雙掌平分時,兩膝相合。
②抱頭推山,?名思義,雙掌經(jīng)兩耳邊,同時上一大步 推出,勁足而長,象推山一樣。
第四十一式六封四閉
動作與第四式“六封四閉’,相同(圖五-216、217、218、
219、220)。
第四十=式單鞭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圖
221、222、223、224、225、2 6)e 第四十三式前招 ①身體先略左轉(zhuǎn)再向右轉(zhuǎn),重心 由左移于右,左足收于右足旁?足尖 著地,.豳轉(zhuǎn)體,右勾手變掌向左、向 上、向右先順纏后逆纏,置于右肩前, ,路高于肩,掌心斜朝前/指尖向左前 方 左 向下順纏,置于左腹前,掌 心斜朝前,指尖斜向, (圖227)。接 著身體下蹲,右足控制重心,左足向 左前方上步,足跟著地,?同?跡??葡 右后自然上擁;目視左前方(圖五- 228)0 .
重心前移,身體向左轉(zhuǎn),右家 向下雇纏于右后斜下方,左拿向上逆 纏,左胸前(圖五-229)。上動不停, 重心全部移于左足,右足上半步,以 足尖點她于左足旁^左掌向左逆縝置
于左前方,高于耳平,掌心朝左前方, 指尖向右上右掌向前順纏置于右 腹前,拿心斜朝前,指尖斜向下,目
視右方,面向南(圖五-230〉。
第四十四式后招
兩足不動,身體向右轉(zhuǎn),兩掌隨 著轉(zhuǎn)體,右掌向左、向上、向右逆 ,-
-...:??
外,指尖向左上方;左掌向后、向下、 向右先班纏后煩纏,置于左脧前,掌 心朝右上方,指尖斜向前I目視右前 方,面向西南(圖五-231、232)。
圖五-233圖五-233mm要點:
圖五-233
圖五-233
m
m
前招和后招,僅僅是前與后方
[ 向不詞,左與右?位不同,其身法要
求則完全相同,皆以旋 轉(zhuǎn)背為主, 前招左肩?易用頂勁,注意將左?略 下蹲,隳塌卞;后招右肩容易用頂勁,
右健略下?,??? 即能克服此病。
身體向左轉(zhuǎn)(前招)、向右轉(zhuǎn) (后招?V襠要開,兩膝箱合,在前招 變后招時,用勁的方向改變,雙掌是 順纏變逆纏,逆纏變?yōu)轫樌p,而兩足 不動,此時下肢的順逆變化較明顯, 如拳論中說,纏絲勁發(fā)源于賢,處處 皆有,無時不然”。
第四十五式野馬分? (D身體略左轉(zhuǎn)并向下蹲,歡掌隨 著轉(zhuǎn)體,左拿內(nèi)旋向上棚(逆纏),屈 肘置于額前,掌心朝外,指朱向右; 右掌向下?纏S于右膝旁,掌心斜朗 前,指尖斜向下,隨即右厙提起向右 側(cè)邁一大步,以足跟內(nèi)擁著地,兩掌 隨著開步,S合略向上下》目視右 g向南(思£-辟3、妙4、235)。:
十 ... ?二?'
身體向左轉(zhuǎn),右足尖外擺約 90%重心由左向右移,隨轉(zhuǎn)體,右掌 向上逆纏,屈肘置于臉前,掌心朝前, 指尖向左;左掌向下順纏,置于左》 旁(圖五-236)。接著,身_向右轉(zhuǎn)約 180°,重心全部移至右腿,’隨即提起 左腿,向左橫開一步,以足跟著地, 逐漸至全腳落地;左掌向前順纏置于 圖五-236 左膝上方,掌心朝前;目視左側(cè),胸
l.£-238 l.£-238向北(圖五-237、238)。
l.£-238
l.£-238
重心向左移,身體略左轉(zhuǎn),右 掌前引左掌,掌心朝左,指尖向上(圖
239)。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向右移,雙 掌向右摁〈左順右逆纏),置于腹前 (圖耳_24?)。身體繼續(xù)右轉(zhuǎn),重心由 右向左?兀??憑??蠐肄簦ㄍ嘉? 241)。接著左足尖外擺,身體向左轉(zhuǎn), 重心移向左足,雙掌繼續(xù)向上弧形向 左,掌心均斜朝外,指尖斜向上) 目 視右前方,面向西(圖五-242)。
要點:
野馬分鬃,左右手輪流向左右 兩側(cè),.自下而上,屈肘旋臂向外撥, 如野潤之馬,其鬃向兩邊分' 象形而 得名。
此式是前進(jìn)脫身法。頂勁領(lǐng) ?住,可以加大身法,但襠勁賽虛、要
圓。兩足隨兩手交錯向前、上步,要洼 意上下相隨和身手的配合。
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閉 ①身體左轉(zhuǎn)約90°,重心移至左 腳,.隨即提起右腳,并向右上步,以 料跟先著地,同時雙掌向左?攏ㄍ嘉? 243.244 )?
.②圖五_245、246、247動作說明 與第四式“六封四閉”(2 )、( 3 )相
同?.
第四十七式單鞭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圖
248、249、250、251.252)。
-第四十八式玉女穿梭
身體略左轉(zhuǎn)再向右轉(zhuǎn),重心先 右移再移向左足,左足尖里扣^右足 收于左足內(nèi)制,以前腳掌著地,同時, 右勾手變掌外旋向下先逆纏后順纏于 右釋外?齲?菩某?埃?告儺畢頡? 一左拿向下逆纏而后向上順纏,屈射置 .于頭車側(cè),高于頭平,掌心斜萌前, ?尖斜向上(圖五-253)。接著身體略 右轉(zhuǎn)下蹲,左掌向下于胸前,掌心斜 朝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向上至胸前 .與左掌交叉,拿心斜4朝左,指尖斜向 上,面向西(圖五-254,255)。
右足向前抬起,.隨即_地_
圖五-257
圖五-258
圖五-259
蹬;左足向前躍起一大步;同時兩掌 先拾于臉前、隨著右足落地、坐腌至 胸前,接著左掌側(cè)身向前平推發(fā)出, 拿心?左前方,指尖向上) 右掌向上 逆纏至額前,掌心向前,指尖向左, 面向北(圖五-256、257)。接著左足 落地,并以足睬為軸,身體右轉(zhuǎn)180% 右足落地距左足半步,前腳掌點地, 圖五-260 重心偏左》同時右掌略向_外,屈射置
圖五-261圖五-261于頭右側(cè),掌心朝前:左掌向下劃弧 于左胯?齲?菩某?攏荒渴憂胺劍? 向南(圖五_258、259)。
圖五-261
圖五-261
要點:
雙拿交叉足向下蹬, 周身震 發(fā),左足前跳,跳得越遠(yuǎn)越好,此式 為平縱法。左掌前推時,越快越好,
但切勿用拙力。
奄左足向前落地時,重心迅速 跟上,腿要彎屈,緊接著向右轉(zhuǎn)體, 重心下沉,身體放松,兩手自然與身 體配合保持平衡。
如果疲倦時或年老體弱者,可
_去騰空眺躍,改為轉(zhuǎn)身上步的慢動 作來練習(xí)。 ,
第四十九式懶扎衣
動作與第三式“懶扎衣”相同, 面向南(圖五-260、261、262)。
圖五-262圖五-262
圖五-262
圖五-262
閣五-275閣五-275s圖五-276s圖五-276圖五-277圖五-277第五十式六封四閉第五十式六封四閉五-278五-278動作與第四式“六封四閉”相同, 面向南(圖五-263、264、265、266)。 第五十一式單鞭〃動作與第四式“六封四閉”相同, 面向南(圖五-263、264、265、266)。 第五十一式單鞭〃..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面. ! 向南(圖五-267、268、269、270)。 -第五十二式運手動作與第二十七式“ _手”相同, !面向南(運竽三個)〖圖五-27丨、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面. ! 向南(圖五-267、268、269、270)。 -第五十二式運手動作與第二十七式“ _手”相同, !面向南(運竽三個)〖圖五-27丨、
閣五-275
閣五-275
s圖五-276
s圖五-276
圖五-277
圖五-277
第五十式六封四閉
第五十式六封四閉
五-278
五-278
動作與第四式“六封四閉”相同, 面向南(圖五-263、264、265、266)。 第五十一式單鞭〃
動作與第四式“六封四閉”相同, 面向南(圖五-263、264、265、266)。 第五十一式單鞭〃
.
.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面. ! 向南(圖五-267、268、269、270)。 -
第五十二式運手
動作與第二十七式“ _手”相同, !
面向南(運竽三個)〖圖五-27丨、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面. ! 向南(圖五-267、268、269、270)。 -
第五十二式運手
動作與第二十七式“ _手”相同, !
面向南(運竽三個)〖圖五-27丨、
272、 273 、 274)?
第五十三式雙擺蓮 ?:
左足向左橫開-步,重心向左移,同時兩拿’上、向右 劃一大圈,置于身體右側(cè),右掌在右膝外?齲?菩?朝下,
? 指失向左前,左掌在胸前,掌心朝右下方;目視右腳(圖五-
.275)?
重心全?部移至左足,隨即右足向左前方提起,向右后 方做扇形擺蓮,雙掌向右后擺,并與 右足面迎擊;目視前方,面向南(圖
五-276、277、278 )?
要點:
右足?橄?保?篦乓?桑?醚 ^使右足上提,身法屈蓄,身體不要
磋伏。
擺足時不要單純以雙掌去拍 足面,而是運用前者蓄,以腰為軸帶
.動右足向外擺,雙掌從反方向迎擊《 圖五-279
第五十四式跌岔 (右足落地震足,雙殺交叉合于胸
前,左掌在里,掌心斜朝右,指尖斜 向上;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指尖前,左掌在里,掌心斜朝右,指尖斜 向上;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指尖田五-280田五-280斜向俞(圖279)。隨即右?全蹲,左足 , 以足跟姑地向前蹬出》左掌向下、向
前,左掌在里,掌心斜朝右,指尖斜 向上;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指尖
前,左掌在里,掌心斜朝右,指尖斜 向上;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指尖
田五-280
田五-280
.前逆纏于左小腿內(nèi)側(cè),掌心斜朝,, 指尖斜向前.;右掌向右逆纏于右斜前 方,掌心斜朝前,指尖科向上(圖五- 280) ?
要點:
此式身體向下,兩ii叉開下跌,方為跌叉。跌叉可以將 .
左腿伸直與右膝全部著地,也可將二腿一齊展開,為雙叉。
練習(xí)時可根據(jù)身體條件來選擇,開始可以高些,慢慢仆下,
以免將腿部拉傷。
第五十五式金?獨立
身體左轉(zhuǎn),腰髖向前催,重心移于左足,右足上歡于\
左腳內(nèi)側(cè),以腳尖點地》同時雙掌順 纏向前,左掌在上,掌心斜朝右,指 尖向上;右&在下,掌心朝上,指尖 斜向上(圖五-281}。接著左腿蹬直,
圖五-2的圖五-2的右膝上頂;同時右掌上推,掌心斜? 上,指尖斜向后;左掌向下按,掌心
圖五-2的
圖五-2的
朝下,指尖斜向前,成左獨立勢;目 視前方,面向東(囪五- 282)。
@身體下蹲,有足落地,同財右 掌向下微按,左掌作自然配合,兩掌 心.皆朝下,指尖皆朝前(圖五-283)。 接著右足向右側(cè)橫開半步,左足向右 并步于右足旁,前腳拿著地,同時雙 拿向右、向上、向左、向下經(jīng)臉前劃 弧,左幸置于身體左斜前方,掌心朝 前,指尖斜向下,右掌置于胸前,掌 心斜朝下,指尖斜向前;目視前方.(圖 .五-.284、285、286 )。
身體先略下蹲,同時右腿蹬
^ 直,左膝上m;左掌先?纏后逆纏向
" 上推;右掌逆纏向下按,成右獨立勢 (圖五-287、288身體下蹲,左足
輕輕落地,同時左肘下沉前推;右掌
向后.、向上劃弧,屈肘于左側(cè),掌心 朝前;目視前方,面向東(圖五- 289 )。 ,
要點':要點':’..ii 成海
要點':
要點':
此式如雞的一只腿獨立,一只腿提起,象形而.取名c
跌義下去,變金雞獨立時,身體不能硬向上起,須用 腰襠之勁,一擰向前沖起。
金雞獨立,必須一條腿站穩(wěn),一只手》按,另一只手 上推,兩者上下_對稱,不可--者用力向上?
第五十六式倒卷肱
動作與第二十式“倒卷肱”'相同(圖五-2y()、291、292、
?圖E-290 圖五-291 閿五-292
293、294、295、_296、297)。
第五十七式白鶴亮班?
動作與第二十一式“白鶴亮翅”相同(圖五-298、299、 300、301、’ 302 )。 -
第五十八式斜行
動作與第二十:;式“斜行”相同(圖五-303、304、305;- 306 )?
圖五-296 圖五-297 圖五-298
第五十九式閃通背
動作與第二十三式“閃通背”相同(圖五-M7、308、309、 310、3U、312、313、.314、315)。
第六十式掩手肱拳 -
動作與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相同(圖五-316、3丨7、 3187。
第六十—式六封四閉 .
動作與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閉”相同(圖五-319、320、 321、322)。
第六十二式單鞭
動作與第二十六式“單鞭”相同(圖五-323、324、325、 326 , 327< 328 )?
第六十三式運豐
閣五-326 圖五-327 圖,,-328閣五-326 圖五-327 圖,,-328動作與第二十七式“運手”相同,-面向北(圖五-329、
閣五-326 圖五-327 圖,,-328
閣五-326 圖五-327 圖,,-328
330、331、332、333、334、33 5 336〔 337)。
第六十四式高探馬
動作與第二十八式“高探馬”相同(圖五-338、339、 340、341 ) ?
第六十五式十字腳
?)左掌向上逆纏,右掌向下順纏,雙掌于胸前交叉,右 手在外,左手在里(_五-342、343)接著重心移至右足, 左足抬起向左前方邁步,以足艱著地I
同時左拿?魷祿?。?菩男背?攏? 尖斜向前;右掌向上劃 于右上側(cè),
②重心由右向左移,左S尖著 地,隨童心左移,身體右轉(zhuǎn),左掌向 上、向右劃弧,與右足‘住勁,置于 右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向 下、向左劃孤合于左肘下,??朝下,②重心由右向左移,左S尖著 地,隨童心左移,身體右轉(zhuǎn),左掌向 上、向右劃弧,與右足‘住勁,置于 右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向 下、向左劃孤合于左肘下,??朝下,高于頭平,賽心斜?右,指尖斜向上; ?目視?方(圖五-34 4 )。
②重心由右向左移,左S尖著 地,隨童心左移,身體右轉(zhuǎn),左掌向 上、向右劃弧,與右足‘住勁,置于 右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向 下、向左劃孤合于左肘下,??朝下,
②重心由右向左移,左S尖著 地,隨童心左移,身體右轉(zhuǎn),左掌向 上、向右劃弧,與右足‘住勁,置于 右側(cè),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向 下、向左劃孤合于左肘下,??朝下,
指尖向左(圖五-345、_34節(jié))。 -
身體微下蹲,重心控制在左足右足朝左前方提起,向 右作扇形外擺,足尖里扣 左掌向左與右足相迎1擊;目視前 方,面?向東北(圖五-347、348)。
要點: ’ .
此式是以手形成十字,以左手擊右足,?名十宇腳。
左足向右前方開步,而重心自右向左移,右足尖著地 后,左髖坐下,使右足在身體不上長 的情況下,用?勁將右腿提起外擺,
這樣可以作到虛劣分清,上下相合。
第六十六式指襠捶’
身體向右轉(zhuǎn)略卯。,左足以早 ; 》為神,足尖向里扣,右.越下落于友
.膝內(nèi),兩掌變?nèi)?,?\逆纏向下,
'置于左髖側(cè),拳心斜朝后》右拳置于 左胸前,拳心麴下(圖五“24夂?50)。
1接著膜勁下塌,右膝上頂:左拳外 圖7,-345
旋向上沖拳,拳心朝里,高于頭平;右拳外旋向下發(fā)勁于右 膝外側(cè),拳心朝上;自視前方(圖五-351)。
身體略右轉(zhuǎn),右足落地震足,隨即左足提起向左前.方 伸出,以足跟著地,左拳變掌向向右劃弧置于左前方, 掌心斜朝上,指尖向前;右拳向上置于右肋前;目視前方, 面向南〈圖五-352、353)。
身體向左轉(zhuǎn)(快速),重心由右向左移,右拳內(nèi)旋向右
m
前下方快速發(fā)出,拳心斜朝下,左肘 以右拳發(fā)出的同樣速度,向左后發(fā)出 與右幸對稱;目視右下方,面向西南 (團(tuán)五-354%
圖五-355圖五-355圖五_356圖五_356,' ^^:,' ^^:第六十七式猿猴探果
圖五-355
圖五-355
圖五_356
圖五_356
,' ^^:
,' ^^:
重心先略右移再全部移至左 足,身體.略向右轉(zhuǎn)再向左轉(zhuǎn),左手變 拳,雙拳微逆纏;隨即抬起右足,右 拳外旋向上置于右前方,略高于肩,
拳心朝里,左拳置于左肋前;拳心斜 向里》目視?方(圖五-355)。
身體何左轉(zhuǎn),右足向右側(cè)伸 出,右足著地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移于 右足,接著?左腿收于右腳內(nèi)側(cè),- 時,雙豢變掌內(nèi)旋向$_耳向右下- 出,目視右斜卞方,面向南(圖五- 356、357 )。
第六十八式單鞭
動作與第五式“單鞭”相同,面 向南圖五-358、359、360、361、362、 363)0
第六十九式雀地龍
?:從?:從mm身體嫌右轉(zhuǎn),隨即向左轉(zhuǎn),雙 掌變秦,右拳外旋向下,經(jīng)腹前向左 順纏上橡,拳心朝上》左掌向右,內(nèi) 旋向下纏,屈肘與右手合于胸前,’ 拳心向.下,自視前方,面向東南(圖
?:從
?:從
m
m
圖五-361 圖五-362 圖五-363
五-364、365、366)。
_?_?圖五-36 7圖五-36 7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由左向右移' 并下蹲,左足足尖翹起向前伸,隨轉(zhuǎn) 體左拳外旋前伸于小明內(nèi)?齲?? 策 上★右拳向右上劃弧并沉肘》目視前 方,面向東(圖五-367、368、369)。
_?
_?
圖五-36 7
圖五-36 7
要點:
在重心由左足移向右足,左足前 伸時,氣要下沉,身體下蹲要松瞍落 髖,隨氣沉而下,決不可挺胸或使僵'
勁碹下蹲,蹲下仍要有將要上沖之意。 第七十式上步七星 右II蹬起,重心前移成左%步, 左拳向前 向上弧形上沖,高于肩, 拳心朝里) 右拳向下(有由后向前促 進(jìn)左拳上沖之意),置于右膝蓋上方, 拳心向上 <圖五-370)。上動不停, 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蹲,
右足跟上一步于左足內(nèi)?齲?蟻ノ⑶?
足尖點棒) 同時右拳?纏而下,向前 經(jīng)左腌外制沖起,兩拳腕部于胸前交 叉,?糶慕猿?鎩紡渴憂胺劍ㄍ嘉? 371)。
要點.:
在?左拳上沖成左號步時,注 意用腰襠初,身體放松,不可挺胸上
“上步七星”又名“七星拳”。
所謂七星是指七個關(guān)節(jié),即右拳、右’
肘、右肩《頭、左肩、左射六令助左 拳上沖,同時上步,故稱為“上步七星”。
第七十一式下步跨 ①身體略下?,兩拳變掌,奴掌 向下、向里、向前逆纏一小圈,兩肘 下沉,兩掌心朝上,指尖斜向上(圖 五-37?A373,374、375)。重心略下沉,
, 圖五-370
右足朝右后方伸出,以足跟著地,雙 掌作自然配合,面向東南(圖五-
376 )。
②身體右轉(zhuǎn),重心移向右足,雙 掌向下分向左右兩側(cè),隨即而合,交 叉于腹前,右掌在外,掌心斜朝左, 撣尖斜向下;左掌在里,掌心?臉?遙 指尖斜向下;同時髖略下沉,左足收 右足內(nèi)?齲?慵獾愕兀?渴憂跋路劍 面向南(圖五-377、378、379)<;
要點:-
在雙手向下分時,腰勁塌下,兩 臂莫失棚勁。當(dāng)兩手由分轉(zhuǎn)為合時, 松肩沉肘,后背放松,收回左足,兩 肘相合,兩膝相合,氣歸于丹田。 第七十二式雙擺蓮 ①以右足跟為軸,腳尖外擺,.身 體向右轉(zhuǎn)略90%右掌內(nèi)旋向上逆纏, 屈肘于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 左掌內(nèi)旋向下順纏于左膝外側(cè),掌心 斜朝下(圖五-380)。接著身體繼續(xù) 右轉(zhuǎn)略180%隨轉(zhuǎn)體左足提起,身體 下蹲,左足向左前方伸出,足跟著地, \ 兩掌左下右上向右上方鈿起,再左逆 纏右順纏落于身體右側(cè),兩掌心斜向
下,指尖朝右;目視右方,面向東南
、
(圖五-381、382、383)。
圖五-382圖五-382圖五_380圖五_380圖五-381圖五-381圖五-383圖五-383圖五-385圖五-385圖五_384圖五_384圖五-388圖五-388圖五-386圖五-386圖五-387圖五-387
圖五-382
圖五-382
圖五_380
圖五_380
圖五-381
圖五-381
圖五-383
圖五-383
圖五-385
圖五-385
圖五_384
圖五_384
圖五-388
圖五-388
圖五-386
圖五-386
圖五-387
圖五-387
圖五-附388圖五-附388圖五-389圖五-389圖五-附389圖五-附389②身體左轉(zhuǎn),重々全部移至左 足,右足向左前方提起,兩掌向后擺,
圖五-附388
圖五-附388
圖五-389
圖五-389
圖五-附389
圖五-附389
隨即腰向右轉(zhuǎn),?右足向右后方作扇形 外擺,兩掌向前迎擊右定面:目視右
前方< 面向北(圖五“384、385、386)。' .要點:
氐接上勢,重心仍控制在右足, 左膝要與右膝合住勁,借轉(zhuǎn)身的慣性, 即將右足提起&
②與第五十三式“雙擺蓮”相同。 第七十三式當(dāng)頭炮 ①右足落于右后方,雙掌一齊向 左前方微按(圖387)。接著,身體向 右轉(zhuǎn),重心由左足#向右足,雙掌朝 右后方?,¥雙掌摁到右腹前時,兩 掌變?nèi)蜃笄胺桨l(fā)出,雙拳心皆朝里: 目視左啤方,十面向東北(圖五-388、 附388、389、附389廠i . 、?
要點:
.①;雙擺后.,右琿向右后伸,雙掌 向左^微按,< 要有上合之意,并 且要同時完成。
②雙拳向左前方發(fā)勁時,#先將 向后撖的身法調(diào)整過來,再向前發(fā), 并且運用的是抖勁,這更需要上下配 合,恰當(dāng),松活,彈抖,才能將勁發(fā)
于雙拳。
圖五-附393圖五-附393圖五-附394圖五-附394圖五-394圖五-394
圖五-附393
圖五-附393
圖五-附394
圖五-附394
圖五-394
圖五-394
第七十四式金剛搗碓
身體微左轉(zhuǎn)隨即右轉(zhuǎn),重心向 右移,雙?攀向上、向右、向下、向前 弧形捆起,左掌屈肘于M前,掌心朝 下(右掌置于右膝上方,掌心斜朝上, 面向北(圖五-390、391、附391)。
圖五-392、附392、393、附 393、39“附394動作說明與第二式 “金明搗?”(8)、(9)、<10)、(1丨) 相 同,唯方向相反》
第七十五式收勢
右拳變掌,接著兩掌向左右兩 偏順纏,兩掌心相對,身體也微微上 升,同時悠緩而又深長地吸一口氣 (圖 395)?
兩掌內(nèi)旋向上、向下逆纏,屈 肘置于胸前,掌心粉下,指尖向前, 由吸氣變氣(圖五-396、附396)。
接著,屈膝松概,重心下降, 兩掌隨重心下降落于兩廉側(cè),同時悠 緩地呼出一口深長之氣,隨即,身體 緩嫌起立恢復(fù)預(yù)備姿勢,面向北(圖 397、附 397 )。
要點,
此式是練完整個套路,以深深地 吸一口氣又緩緩地呼出,作為調(diào)解動 作的綰束\它要求在呼》時特?e注意
圖五-397 圖五-附397
先將膝關(guān)節(jié)和髖關(guān)節(jié)彎屈,身體隨著下降,以呼吸為主,動 作 合為輔,達(dá)到最后收勢沉心睜氣,恢復(fù)預(yù)備姿勢。
瀏覽2,00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