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亚洲av色男人的天堂,亚洲人交乣女bbw

太極拳-吳鑒泉式


第九章拳式圖解


根據(jù)拳式名稱一章,吳 太極拳的全套拳式,雖然有八十 四個,但是,除去無動作的預(yù)備式和一起一收(即“太極起 式1?及“合太極”)兩個簡單動作向來不算拳式以外,實在 只有八十一個拳式,再除去重復(fù)式子四十五個,可以稱為基 本拳式的也.,有如下寫十六個:(.1)攬雀尾8式、(2) 單鞭 式、(3)提手上勢3式、(4)白鶴亮翅3式、 (5)摟雜步3式、(6)手揮琵琶1式、(7)搬攔捶 4式、(8)如封似閉2式、(9)十字手2式、(10)抱 虎歸山2式、( )肘底看捶1式、(12)倒探猴2式、 (13 )斜飛勢2式、(14)海底針2式、(15)扇通背 2式、.(16)撤身捶5式、(17)云手3式、(18)高 探馬?式.、.(19 )左右分腳1式、(20 )轉(zhuǎn)身障腳1式、

(21)迸步栽捶]式、(22)披身踢腳1式、(23)退步打 虎1式、(24)二起腳2式、(25)雙峯貫耳1式、(26) 野馬奮鬃1式、(27)玉女穿梭1式、(28)下勢2式、 (29)金鷄獨(dú)立7式、(30)迎面掌3式、(3〇十字?jǐn)[蓮 1式、(32)樓膝指植捶1式、(33)上步七星1式、(34) 退步跨虎1式、(35)轉(zhuǎn)身雙擺蓮1武、(36)彎弓射虎1 式。以上三十六式中,有十九式是有重復(fù)式子的;還有退步 啊虎一式有連續(xù)做左右式的,本書只列左式;金鷄獨(dú)立一式, 可以作為左右二式,也可以把左式含混過去的,在囪解中另 有說明;此外,摟膝拗步、云豐、野馬分橐、玉女穿梭四個 式子都甚左右手連續(xù)傲三次或者四次,也可以說是一個名稱 里面包含了幾個重復(fù)式子,總之,把甚本拳式肯定為三十六 +,是比較^當(dāng)?shù)?。因此,本寒所作圖解,主要在說明上述 三十六式的&作,對其雜重復(fù)式子,除非在接合上有不同的 地方必須加以補(bǔ)充以外,.只是按照次序排列名稱,不再重復(fù) 銳明,以節(jié)省篇幅。另外,還?有幾點意見,也得附帶說明一

下:

.下面所痄圖解廣以誔_拳式的動作為主,并不涉及

動作的用法。因為太極擧.甚重勁不重著的,講著法必須同時 講勁,這麵尙未懂勁的初學(xué)者來說,是很有困難的,而且每

一個拳忐,從著法糴氣雖然都有一定的用法,但是,在應(yīng)

-

用時,在任何一個環(huán)形動作里處處都有變化對說,若要解釋

淸楚,木但作者限于水平,'即本 也限字窵幅,只好略而不談

2.學(xué)太極拳應(yīng)當(dāng)先從拳式久手,迖是毫無疑夂的,但

是,要練好太極拳,以提高這一項運(yùn)動的健身效果,還要從 理論上和法則上去聲淸它的關(guān)鍵所在,如果只學(xué)會一套空架 子,雖然也齊一定的好處,但是在收獲上卻要差得事了。

圖解里所補(bǔ)充的舉照和吳先生的箏照,由于師生功 夫有深淺,難免有不少大同小異的地方。學(xué)拳者在圖解里 遇到動?作上或者方向上有不盡相同的拳照,應(yīng)當(dāng)以文字說明 為主,補(bǔ)充舉照只可作為拳考之用。

4?各式的順序和動作的進(jìn)退轉(zhuǎn)折方位,讅 閱揷蔴 “太極拳舉式方向圖”。

第^?式預(yù)備式(圖1)

本式并無動作,只要靜心站著,^體正直,勿挺胸,眼 向前平視,兩肩放松,兩臂自然 |垂直,指尖向下,手背向前(用 |垂掌不用俯掌,是吳先生晚年的 姿勢),兩腳平行步,兩腿直 |立,膝彎不要挺出,其余可叁考 |基本動作章的有關(guān)說明。又,練 |拳時的方向,本可隨場地形狀而 |定,在這里為便利讀者査對拳式 方向,不能不柢圖照的方向假定 如下:?圖照向前等于向南、向后 1 等于向北、向左等于向東、向右

等于向西,其余可査閲方向圖照上所加實綫是指示下一圖右 手右腳的動向,虛綫是指示下一圖左手左腳的動向。

第=式太埋起式(圖2 )

從上式(圖1)兩手同肘提 起置于胸前,左外右內(nèi),左高右 低,左手為側(cè)掌,掌心向里,拇 指尖與鼻尖正對并要一般高,右 手為立掌,掌心向外,指尖在左 腕之下,同時,左腳踏出半步, 成為虛步,腳跟著地,腳尖上 翹,右腿趁勢微屈,承擔(dān)體重,

方向圖方向圖囝2側(cè)視圖囝2側(cè)視圖面仍向南,如圖2(附側(cè)視圖)。> 又,左腳尖上翹的多少是與屈右 睡的高矮有關(guān),在側(cè)視圖里左腳 尖上翹不多,就是右腿屈陲(即 坐腿)較高的緣故。

方向圖

方向圖

囝2側(cè)視圖

囝2側(cè)視圖

第三式攬雀尾(圖3 -圖 6) 本式分作四個動作,說明 如下:

動作_ “?從上式(圖2 )在 原地向右轉(zhuǎn)身,先轉(zhuǎn)左腳與右腳 成丁字式,踏實后,腳尖向西,

’隨即微微屈睡,承擔(dān)體重,同時提 右腳落在左腳的右前方,變?yōu)槟_ 跟著地的虛步,兩腳相距半步, 在轉(zhuǎn)腳的同時,右手循弧餞,由 下而上,輊過左手掌心,向前伸 出,威為立掌,拇指尖與鼻尖相

對看齊,左竽也同時向里往下徵徵收回,罜指尖接近右手腌 旁時舉變?yōu)榱⒄?,兩肘下墜,眼視正西,如圖3。

動作二:從上式(圖3 )步 法不變,兩肘同時下沉,左肘接 近脅部,兩手在沉?xí)r的同時徐徐 轉(zhuǎn)向,右手轉(zhuǎn)為仰掌,左手轉(zhuǎn)為 俯掌,指尖偏向上方,在沉肘轉(zhuǎn) 掌的同時,微微含胸坐左睡,右 手作舀水狀,預(yù)為下一式的伸掌 蓄勢,方向正西不變,如圖4。


動作三:從上式(圖4 )兩 手趁勢向前伸出,右臂不要太 直,同時右腳踏出宇步.孿為弓 步,.體重在有_,…左興伸直,.友 向丕變;:.如_5。:

動作四:從上式(圖5)仍 為弓步,右手譚自然弧綫向右方 平移,左手指尖搭右腕上隨同移 轉(zhuǎn),同時向右旋腰,身體和兩手 手指均轉(zhuǎn)向西北方,如圖6甲。 此時,?腰邑不能再向右旋,即趁 勢徐徐坐奔腿,.變弓步冷虛步,

同時右手屈臂垂肘取個取圈,轉(zhuǎn)

至右肩前方時指尖已漸漸轉(zhuǎn)向衛(wèi)方,.即徐徐轉(zhuǎn)脾拘正兩方推

出變?yōu)檎?左手跟在右腕之下,由.俯掌轉(zhuǎn)為仰.掌,兩肘微

? O

屈,身向芷西,眼視前方,如圖6乙。攪雀尾總是與下一式 單鞭緊接在一起,在連績運(yùn)動時原難看出圖6乙與圖7兩動 作間的段落,本書為適應(yīng)初學(xué)要 求,故把圖6乙作為本式的末一

茁:5茁:5動作。


茁:5


茁:5

圖:6:乙? ?,—-“ ? --.圖:6:乙? ?,—-“ ? --.本式是動腰最多_的一個式 子:第一動作要向右動腰;第二 動作要向左動腰;第三動作在伸 手時要長腰;第四動作從坐腿到 向前伸掌,腰部要做吾圓形的旋 轉(zhuǎn)動作,這些腰的動作都是與手 的動作密切相結(jié)合的。初學(xué)考坤 能把這一式子的動腰學(xué)會,.對其

圖:6:乙

? ?,—-

“ ? --.

圖:6:乙

? ?,—-

“ ? --.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 ? 71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 ? 71 ?他式子的動腰就比較運(yùn)為-了。- 第四式單鞭(圖7—圖8)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 ? 71 ?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 ? 71 ?

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6乙)屈右膝變虛步為弓步,變步

圖7圖7時,右腳尖微向左轉(zhuǎn),使身體從正 西略偏向西南,同時兩臂也向西 南方伸出,_不要伸直,右掌照原 狀向前推出^微微凸掌,掌心偏 向西南,左手仰掌照原狀仍在右 腕之下,眼視右手前古,如圖7。


圖7


圖7

動作二:從上式(圖7)右 掌輕輕落下,指尖向下,撮五指 變?yōu)樽ト藭r體重已經(jīng)放右腿 之±,趁勢提左腳循弧嫌向左后 方邁步,腳尖轉(zhuǎn)向東南,右腳尖亦

趁勢向南轉(zhuǎn)動,隨即屈腿作騎馬 式,兩膝與兩腳尖同一方向,身 體略偏向東南;在左腳邁步的同 時,左手離開右麻,掌心向里, 變仰掌為立掌,陸即向左方移 動,移至左頰前方時,即將掌心 轉(zhuǎn)向外面,繼績移動,向東方 (略偏南)推出,仍為立掌,頭 部也隨著左掌向左轉(zhuǎn)動,眼視東


囝8 南,如圖8 〇囝8 南,如圖8 〇第五式提手上勢(圖9 —圖10 ) 本式分作兩個‘ 作,說明如下 '

囝8 南,如圖8 〇

囝8 南,如圖8 〇

動作一:從上式(圖8)左腳尖轉(zhuǎn)向正南,隨即坐左腿 承受全身重量,并將右腳移置于左腳的右前方半步變?yōu)樘?br />

圖9圖9步,腳跟著地,腳尖上翹與左腳 同向;在變換步法的同時,右手

圖9

圖9

抓舉放開,落向胸前變?yōu)閭?cè)掌, 掌心向里,全臂成環(huán)抱形,同時將 左手移置于右手里面近腕處,仍 為立掌,掌心向前,身體微向前

傾,眼規(guī)前方(正南),如圖9 (此圖是表示右手已在上提的姿 勢,故向前傾身較側(cè)視圖的姿勢

為小)。

動作二“從上式(圖9)右

腳尖落地踏實,左腳趁勢上步與


右腳成為平行步,兩腿微彎,在

并步的同時,右手趁勢徐徐向上 提起,并轉(zhuǎn)動小臂-?直提到額前 一、二寸許轉(zhuǎn)為仰掌,左手同時 下按,置子胯旁,臂部伸直,但 不要太直,指尖微向上翹,掌心 微向下按,身體方向不變,眼仍 前視;如圖10。

第六式白鶴亮雄_ (圖11— 圖9的側(cè)視圖

圖12)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1〇)不動步,向左轉(zhuǎn)腰,使身體轉(zhuǎn)

向東南方1兩羊仍照雇袂不變,嵐綫與身體同向,如圖l1。 疼?式子,原先在轉(zhuǎn)腰前,要先將上身向前略俯,有時俯身


太過,常被做成低頭的樣子,吳

先生在晚年已把它略去,僅在轉(zhuǎn) 腰的同時微徵傾身,以助其勢。

從上式(圖11) 左臂趁轉(zhuǎn)腰的余勢從左后方直臂 向上舉起(待臂與肩平時苒屈 肘),同時將身體轉(zhuǎn)向正南,此時


左手已舉到左額的左上方與右手

同在額上成為立掌,掌心向前,再

沉肩使大臂稍稍下降,兩手距離 '與肩寬相彷彿,眼視正南, 仍微彎,如圖]2。

第七式嫿膝拗步(圖13 —圖]9)本式分作十個動作

說明如下: ;;-;? :. .;動作一?:從上式(_圖】2)兩腳噚時_向_左轉(zhuǎn),:陴尖向 東,左腳成為腳跟著地的虛 步,右腿微彎,在轉(zhuǎn)腳的同 時,左手向身前落下成為俯 掌,指尖偏東南,右手轉(zhuǎn)為 . 側(cè)掌,置于右類之旁,大臂與 說明如下: ;;-;? :. .;動作一?:從上式(_圖】2)兩腳噚時_向_左轉(zhuǎn),:陴尖向 東,左腳成為腳跟著地的虛 步,右腿微彎,在轉(zhuǎn)腳的同 時,左手向身前落下成為俯 掌,指尖偏東南,右手轉(zhuǎn)為 . 側(cè)掌,置于右類之旁,大臂與 肩相平,眼視東方,如圖13。

說明如下: ;;-;? :. .;

動作一?:從上式(_圖】2)兩腳噚時_向_左轉(zhuǎn),:陴尖向

東,左腳成為腳跟著地的虛

步,右腿微彎,在轉(zhuǎn)腳的同

時,左手向身前落下成為俯

掌,指尖偏東南,右手轉(zhuǎn)為

.

側(cè)掌,置于右類之旁,大臂與

說明如下: ;;-;? :. .;

動作一?:從上式(_圖】2)兩腳噚時_向_左轉(zhuǎn),:陴尖向

東,左腳成為腳跟著地的虛

步,右腿微彎,在轉(zhuǎn)腳的同

時,左手向身前落下成為俯

掌,指尖偏東南,右手轉(zhuǎn)為

.

側(cè)掌,置于右類之旁,大臂與

圖13圖13動作二:從上式(圖13)

圖13

圖13

14 14屈右腿,左腳移前半步,腳 跟先著地,徐徐踏實,變?yōu)?弓步,右腿趁勢伸直,改為左 腿承祖體重,在左腳提腿上步的 同時,左手趁勢向下?lián)ヒ浦糜?左腿膝旁,仍為俯掌,指尖朝前,


14


14

在左手樓膝的同時,右手(側(cè)掌,

指尖朝前)從頰旁徐徐前伸,班:

伸邊轉(zhuǎn)小臂,至臂直時成為正掌,

身體和視綫均向東方,如圖14。

動作三:從上式(圖14)趁 右臂伸直時微微突掌的佘勢,將 右手收回胸前變?yōu)榱⒄疲菩南?左,同時,左手亦自才而上置于 右手指尖之上,作成立掌,掌心向右,在收回右手的同時, 趁勢收腰坐身,并將左腳收回半步變?yōu)樘摬?,使右腿承祖體

.76攀

重,身體和視綫的方向均不變,如圖15。鉍作四:從上式(圖15)左手落下,右手提到右頰之重,身體和視綫的方向均不變,如圖15。鉍作四:從上式(圖15)左手落下,右手提到右頰之

重,身體和視綫的方向均不變,如圖15。

鉍作四:從上式(圖15)左手落下,右手提到右頰之


重,身體和視綫的方向均不變,如圖15。

鉍作四:從上式(圖15)左手落下,右手提到右頰之


圖15 .圖16.

旁,回復(fù)到圖13的式樣。


動作五:從上式(圖 13)把圖14的式樣重復(fù)一 次,如圖16。.

動作六:從上式(圖 16)右手落下變?yōu)楦┱疲?指尖偏向東北,左手上提 置于左頰之旁,變?yōu)閭?cè)掌, 同時,右腳自后面上前一 圖17 步半,置于左腳前東南

角,變?yōu)樘摬?,身體和視綫仍向東方,如圖17。圖]7與 圖13實在是同樣的式子,不過在手腳的左右上鉿倍相反,

讅對照圖13的圖解。 "

' 作七 :從上式(圖17)提右腳移前半歩變:為弓步,左 腿趁勢伸直,.同時右手摟右膝后 置于右膝秦,仍為式子掌,左手從 .頰旁朝相反前伸,轉(zhuǎn)小臂,變?yōu)檎?掌,身體‘視綫的務(wù)向均不變,

如圖13。圖18與圖14實在是同 不過在手腳的左右上 ' ' ?,請對照圖的圖解。

動作八:從上式(圖18)左 手落下,右手餐函右,頌之旁,再 回復(fù)到圖13的式樣,與功 四 相同,圖解從略。


動作九:從上式(圖13)把

圖14的式樣苒重復(fù)—次,與動 : 作士邊者五的動作相同,圖解從

略。:^

動作十從上式( 14>

把圖15的式樣重復(fù)一與動作'

蘭的動作相同,如圖 . 這-^:子還有兩個要點,在

這里作一個總的說明:(1)在 左手摟左膝全前,先要朝右面撇 ^身(即不動步而轉(zhuǎn)腰)隨著右手的前伸再徐徐轉(zhuǎn)正;右手摟 古膝時也要先朝左面撤身,然后隨著左手的前伸,再徐徐轉(zhuǎn)'

第八式手揮琵琶(圖2〇—

|圖21)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明 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19)左

圓腳捕特料弓步,右睡趁勢 伸直,同時兩手手掌變換方向,

左手轉(zhuǎn)為掌心朝外,右手轉(zhuǎn)為掌

心朝里,仍為立掌式,轉(zhuǎn)掌后, 兩手隨即循弧接朝前 ;方徐徐伸 出,左臂較上式(圖19)為直, 右臂較上式更屈,,身偉和視綫仍 向正東,如圖._2〇。

動作二“從上式(圖20)右 腳朝前并步,與左腳成為平行式, 兩膝微屈,同時兩手循弧綫趁勢 圖21 從土方向,胸前微微收回,屈臂垂

時》作手揮琵琶的形狀,方向不變,如圖21。

這一式子,動作雖然簡單,但在初學(xué)時,一般都不易慠

好,因為兩手的伸出和收回均走弧錢,在連續(xù)動作中有一個 橢圃形,如果腰部不能做出同方向的圓動作與它相適應(yīng),在

姿勢上是無法做到全身和諧的。


第九式上步攤攤捶(圖22

一圖24) 本式分作三個動作, 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21)左腳 上命一步成為弓步,同時兩臂先 微屈手再循右面弧綫朝前伸出, 并轉(zhuǎn)變手掌,成為左掌心向南, 右掌心向北,均為立掌,身體和 視綫的方向均不變,如圖22。

動作二:從上式(圖22) 將身體收回坐在右陲上,左腳微 微抽回變?yōu)樘摬剑瑫r,兩手趁 勢循左面弧綫一起收回,左手只 收回一、二寸仍停在前面,右手邊 收邊撞拳(正拳)直收回到胯旁? 為止,方向不變,如圖23。

動作三從上式(圖23) 隨即將右拳從胯旁直接朝前方正 中伸出,臂直,舉與肩平,仍為

正舉,-一面將左手徐徐收囬置于 圖23

右臂肘旁,仍為立掌,同時,左腳微微前移趁勢回復(fù)為原先 的弓步,方向不變,如圖24。

第十式如封似閑(圖25—圖27)本式分作三個動 作,說朋如下: .

動作一:從上式(圖24)右臂微微抬起并向左面微微 彎屈,仍為正拳,同時,左手從


右臂下面轉(zhuǎn)向右臂外側(cè),仍為立

掌,伹掌心方向與前相反,身體 和步法均與上式相同,如圖25。

動作二:從上式(圖25) 右臂繼續(xù)向左面彎屈,右拳隨勢 放開,變?yōu)樾毙瘟⒄疲讣庀?br />
北,左手沿右臂前移亦變?yōu)樾毙?br />
立掌,指尖向南,此時兩手小臂已 成為交叉形(如'),隨即向左 右分開,兩小臂向上竪直成平行 式,兩肘下墜,兩手斜形立掌變 為正乘立掌,手指向上,掌心朝 里,在變換手法的同時,趁勢將 身體坐于右腿,左腳微微收囬, 變?yōu)樘摬?,身體和視綫仍向正東-, 如圖26 (該圖為了看淸兩手故攝 影時微帶側(cè)形)〇

動作三:從上式(圖26)

兩手轉(zhuǎn)為掌心相對,苒轉(zhuǎn)為掌心 圖25 向外然后徐徐朝前方平行推出

(突掌),兩臂伸直仍為立掌,掌心向東,在兩掌前推的同時,

圖仍微帶側(cè)形,原因同上)。圖26圖27圖仍微帶側(cè)形,原因同上)。圖26圖27第十一式十字手(嗎28—圖3〇) 本式分作三個動 作,說明如下:

圖仍微帶側(cè)形,原因同上)。


圖26

圖27

圖仍微帶側(cè)形,原因同上)。


圖26

圖27

動作-?:從上式(圖


兩臂仍伸直向下落,

兩掌先抹后按,到兩臂垂 直時置于左膝前面變?yōu)楦?掌,指尖朝前,步法與上 式相同,方向仍為正東,

如圖28。

動作從上式(圖

兩手向左膝兩旁徐徐 ?圖23

分開,同時,兩腳尖轉(zhuǎn)向正南(左腳尖也可不轉(zhuǎn),因為是

連續(xù)動作,隨勢就要并步的),屈右腿,變?yōu)楣?,左腿?直,身體轉(zhuǎn)向正南,此時/兩手仍在繼嫌分開,徐徐由下而


圖.29圖.29行,身體和視綫均向正南,如圖行,身體和視綫均向正南,如圖上,與肩相平,右手略 高,左手略低,均為側(cè) 掌,掌心向前,眼視左前 方,如圖29。

圖.29

圖.29

行,身體和視綫均向正南,如圖

行,身體和視綫均向正南,如圖

動作三:從上式(圖

兩手上漆過頭,再自上 而下向里合攏成交叉狀, ..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均 為立掌,掌心、分向左右, 同時,左腳上步與右腳平 30。 、

第十=式抱虎歸山(圖

31—圖32) 本式分作兩個動 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30)向 右樹激敝身,將體重置于右腿, 左腳隨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兩

腳腳尖均轉(zhuǎn)向東南,左腿成為弓 弗.右腿伸直,同時,左手落下 膝,置于左膀之旁,成為俯

掌,指尖朝前,右手趁勢向東南

方推出,轉(zhuǎn)為正掌,身體和視綫均向東南,如圖31。

動作二:從上式(圖31)向左微微搬身,使左腿承擔(dān)

體重,隨即將腳尖轉(zhuǎn)向西北,同時提右腿轉(zhuǎn)身向西北,落腳 于左腳的東北方,腳尖向西北,成為弓步,左腿趁勢伸 直,在轉(zhuǎn)身的同時,右手落下,

3 3 樓右膝后 于右胯本旁,變?yōu)楦?掌,指尖向西北,左手自卞而上 置于左頰之旁成為側(cè)掌,指尖向 西北,轉(zhuǎn)小臂,徐徐向前(西 北)推出,臂伸直時變?yōu)檎埃?br />

3


3

圖駝圖駝?wù)菩南蛭鞅?,身體和視綫與左掌 同向,如圖32。這一式子,早 先是作為正反摟膝拗步來稱呼 的,現(xiàn)在作為一個連嫌動作稱 做抱虎歸山(婧 閱拳式名稱 章)。又上面所用方向,動作一 為東南向,動作二為西北向,在 早先也用正南向和正北向,可,由 學(xué)者自便。 &


圖駝


圖駝

第十三式描雀尾(圖略)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圖32)將左手收回胸前,右 手自下而上置于左手之上,如圖 3,伹方向是向西北不是向正 西,以下再接做圖4鑭5圖6各 動作,身體和規(guī)餞均向西北。

第十四式斜簞鞭(圖33)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可從圖6接做圖7圖8的式子,伹 宴身向西南,眼視正南,如圖33。

第十五式肘底看捶(圖34 —圖35) 本式分作兩個 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如圖33, 身向西南)先向左面撇身,‘左 腿承擔(dān)體重,隨即將左腳尖轉(zhuǎn)向 正東,向前弓腿,同時右腳伸腿,

動置于左腳后方穿形)》動置于左腳后方穿形)》循弧綫向南挪動 于左腳后方的 西南角(如圖 使身體轉(zhuǎn)向正東,在轉(zhuǎn)身的同

動置于左腳后方穿

形)》

動置于左腳后方穿

形)》

圖34 ?圖34 ?時,右手放開抓拳,兩手臂腕伸 直朝左面平移,平移時, 左手略慢,右手略快,均 為俯掌,至手指向東時,


圖34 ?


圖34 ?

兩臂成為平行式,眼視正

東,如圖34。

動作二:從上式(圖 34)趁兩臂剛剛平行隨即 抽身坐右腿,并將左腳收 回半步變?yōu)樘摬?,同時兩 手徐徐握拳,屈左臂墜 肘,使拳向上竪立成為立 拳,虎口朝里,一面將右拳攏回胸前置于左肘之下成為正拳,

方向不變,如圖35。

第十六式倒攛猴(圖36 —圖37) 本式分作四個動 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35)

朝前傾身,左腳趁勢前移半小 步,隨即屈隨變?yōu)楣?,右腿?直,同時左拳放開向前微微落下

變?yōu)檠稣?,右拳仍在左肘之下?方向不變,如圖36。.

動作二:從上式(圖36)

左手循弧綫向左后方平移,徐徐 屈肘,變仰掌為側(cè)掌,置子左頰 之旁(如圖17的左手),右拳

放開變?yōu)楦┱疲ㄈ鐖D17


的右手),同時屈右腿變左 腿弓步為虛步(如圖的 步式),將體重置于右腿之 上,然后提左腿后退一步 半變?yōu)榍也[的弓步式

(原先的弓步是屈左腿 的乂在退步的同時,右手 作下?lián)葜糜谟铱柚匀?成俯掌,左手從左頰旁向 前徐徐伸出,隨伸隨轉(zhuǎn)小臂,至終點時,變?yōu)檎?,方向?變,如圖37。這是第一個倒樓猴。

動作三:從上式(圖37)屈左睡坐身,右睡由弓步變 為虛步(如圖17的步式),同時照圖13的動作,左手落下

變?yōu)楦┱?,右掌提置于右頰之 旁,變?yōu)閭?cè)掌,然后提右腿退后 一步半,再變?yōu)榍笸鹊墓?式,一面左手作下?lián)?,置于?膀之旁,仍為俯掌,右手從右頰 旁向前徐徐伸出,轉(zhuǎn)小臂變?yōu)檎?掌,方向不變,圖從略(可 閱 圖14的姿勢)。這是第二個倒 播猴。


動作四:從上式(與圖 相 同)先照圖17接做落右掌提左掌

圖38圖38的動作,苒變弓步為虛步,如 圖13的步式,備后提左腿 后退一步半,苒變虛步為弓 步,同時兩手則接做圖18的 動作,回復(fù)到圖37的式子, 方向仍為正東。這是第三個 倒攆猴。

圖38

圖38

倒攆猴是后退式的樓膝 拗步,在倒瑪前是拗步的虛 歩式,到倒退后變?yōu)檗植降?弓步式,這是與摟膝拗步不同的,其他動作可 考摟膝拗步 的圖解。又,他書有把圖36作為肘底看捶的最后動作的,本

書仍照舊時傳授作為倒《猴的第一動作。

本式分作兩個動本式分作兩個動第十七式斜飛勢(圖38 —圖39)

本式分作兩個動

本式分作兩個動

圖39圖39作說明如下: ,


圖39


圖39

c 動作一:從上式 (圖37)腳步不變,

微微向右面?zhèn)壬?,?時左手轉(zhuǎn)膀墜肘,將 正掌轉(zhuǎn)為仰'掌,身體 趁勢微微前傾,右手 仍在胯旁,眼視正 東,如圖38。

圖40圖40動作二:從上式(圖38)左腳自后而前向右腳的左前 方踏出一大步,腳尖轉(zhuǎn)向東南,屈腿成為弓步,右腿趁勢伸 直,腳尖轉(zhuǎn)向正南,同時左手向 左方伸出,仍為仰掌,右掌向 ?西南方按下,與左手的伸出相呼 應(yīng),身體偏向南方,眼視右手手 背,如圖39。


圖40


圖40

第十八式提手上勢(圖40)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兩手向胸 前合瀹與第五式的第一動作相 .同,但兩腿是由屈左腿的弓步直 接變?yōu)榍彝鹊墓?,與第五式 的虛步不同,面向正南,如圖40。

以下,左腳向前并攏變?yōu)槠叫胁?,右手上舉,左手下按,均

? 87 ?

與圖10的動作相同,請拳考該圖圖解。

第十九式白鶴亮翅(圖略)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可從圖10的式子接做圖 和圖12的 兩個動作, 解從略。

第二十式樓膝拗步(圖略)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圖12的式子,只要接做圖13和 圖]4的兩個動作,圖解從略。 、

第廿一式海底針(圖41—圖42) 本式‘分作兩個動 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如圖14)接做圖15的動作,面向正 東,如圖41。

動作二:從上式(圖41)右 手由立掌落為垂掌(掌心向北) 斜向前方揷下,左手趁勢下移置 于右肘之旁,變?yōu)閭?cè)掌(掌心向 南),同時,左腳變?yōu)槟_尖著 地,兩腿趁右手下捕之>稍稍彎 下,身體微微前傾(不可低頭), 眼向東方平視,如圖42。本式 在傾身時最容易低頭,為避免此 病,也可采用直身下?lián)c的姿勢。


'第廿二式踽通背(圖43 ^圖44) 本式分作兩個動

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 上式(圖42)左腳向東踏出變?yōu)楣剑?腿伸直,同時兩臂照原狀向上抬起,右臂與肩成一直綫,左

圖42 圖

掌仍在右肘之旁,變?yōu)榱⒄?,身體方向不變,眼仍東視, 如圖43 〇掌仍在右肘之旁,變?yōu)榱⒄疲眢w方向不變,眼仍東視, 如圖43 〇動作二:從上式(圖43)右手徐徐收回,

掌仍在右肘之旁,變?yōu)榱⒄?,身體方向不變,眼仍東視, 如圖43 〇

掌仍在右肘之旁,變?yōu)榱⒄?,身體方向不變,眼仍東視, 如圖43 〇

出,同時左腳轉(zhuǎn)向東南方,右腳轉(zhuǎn)向西南方,使身體轉(zhuǎn)向正 南,同時左臂伸直,掌心向外,


仍為立掌,右臂避屈,.手掌收至 右額旁轉(zhuǎn)為反掌,隨即趁勢蹲腿 做成騎馬式,面向東南,眼視左

手手背,如圖44。

第廿三式撇身捶(圖45—

圖奶)本式分作兩今動作說明

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44) 左腳尖 向西南,身體亦轉(zhuǎn)向西

南,體重加在左睡上,右腿為虛

睡,同時兩手落下,在左脅前提拳相對,右拳在上左擊在

動作二:從上式(圖45)隨即提右腳向西北方落步,

變?yōu)楣剑_尖向西,左陲趁勢 伸直,腳尖亦向西轉(zhuǎn)正,使身體 轉(zhuǎn)向正西,同時翻右手俯寧為仰 、拳,并趁勢抽回置于右脅旁,仍 為仰拳,左手在右舉翮轉(zhuǎn)之前變 為仰掌,置于右腕之上,隨即轉(zhuǎn) 腕向前伸出變?yōu)榱⒄?,掌心向?.,指尖向上,臂部不要伸直。右 拳的抽回與左手的伸出要同時到 達(dá)終點,此時的身體也要由正西 微微撇向西北(即向右撤身), 視綫仍向正西,如圖46。圖45的 右拳被身體遮住,不能看見,可 桊考圖46的正視圖,伹方向應(yīng) 為正西,不要誤解。



第廿四式卸步嫌攤捶(圖 47—圖49) 本式分作三個動

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45) 兩手向前伸出,左手仍為立掌, 指尖微向前方,右舉由仰拳伸為 正拳,兩手再微微收回,趁勢屈左腿,變弓步式為虛步式, 方向仍為正西,如圖47。

動作二:從上式(圖47)趁弓步變?yōu)樘摬降挠鄤?,?右腳退后一大步,并趁勢屈右腿,變?yōu)樽竽_在前的虛步式,動作二:從上式(圖47)趁弓步變?yōu)樘摬降挠鄤?,?右腳退后一大步,并趁勢屈右腿,變?yōu)樽竽_在前的虛步式,同時將右拳收回仍置于右脅之同時將右拳收回仍置于右脅之旁,為正拳式,.方向不變,如圖'48。動作三:從上式(圖48) 右拳自旁向前平伸,仍為芷 拳,左手向里收囬,置于右肘之 旁,仍為立掌,在伸窣的同時, 身體前移,左腳趁勢上半步,屈 左睡,變虛步為弓步,右腿伸 直,方向不變,眼視正西,如 圖49。旁,為正拳式,.方向不變,如圖'48。動作三:從上式(圖48) 右拳自旁向前平伸,仍為芷 拳,左手向里收囬,置于右肘之 旁,仍為立掌,在伸窣的同時, 身體前移,左腳趁勢上半步,屈 左睡,變虛步為弓步,右腿伸 直,方向不變,眼視正西,如 圖49。圖46的正親圖圖46的正親圖圖47 圖48第廿五式上步描雀尾(圖50)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49)右拳放開(形狀與圖47 圖48第廿五式上步描雀尾(圖50)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49)右拳放開(形狀與

動作二:從上式(圖47)趁弓步變?yōu)樘摬降挠鄤?,?右腳退后一大步,并趁勢屈右腿,變?yōu)樽竽_在前的虛步式,

動作二:從上式(圖47)趁弓步變?yōu)樘摬降挠鄤荩?右腳退后一大步,并趁勢屈右腿,變?yōu)樽竽_在前的虛步式,

同時將右拳收回仍置于右脅之

同時將右拳收回仍置于右脅之

旁,為正拳式,.方向不變,如

圖'48。

動作三:從上式(圖48) 右拳自旁向前平伸,仍為芷 拳,左手向里收囬,置于右肘之 旁,仍為立掌,在伸窣的同時, 身體前移,左腳趁勢上半步,屈 左睡,變虛步為弓步,右腿伸 直,方向不變,眼視正西,如 圖49。

旁,為正拳式,.方向不變,如

圖'48。

動作三:從上式(圖48) 右拳自旁向前平伸,仍為芷 拳,左手向里收囬,置于右肘之 旁,仍為立掌,在伸窣的同時, 身體前移,左腳趁勢上半步,屈 左睡,變虛步為弓步,右腿伸 直,方向不變,眼視正西,如 圖49。


圖46的正親圖


圖46的正親圖

圖47 圖48

第廿五式上步描雀尾(圖50)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49)右拳放開(形狀與

圖47 圖48

第廿五式上步描雀尾(圖50)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49)右拳放開(形狀與

圖3相似),兩手接作圖4的動作,趁勢坐右腿,變弓涉為 虛步,如圖50 , ¥接做圖€的伸臂動作,趁勢提右腿踏前圖49 圖50圖3相似),兩手接作圖4的動作,趁勢坐右腿,變弓涉為 虛步,如圖50 , ¥接做圖€的伸臂動作,趁勢提右腿踏前圖49 圖50

圖3相似),兩手接作圖4的動作,趁勢坐右腿,變弓涉為 虛步,如圖50 , ¥接做圖€的伸臂動作,趁勢提右腿踏前


圖49 圖50

圖3相似),兩手接作圖4的動作,趁勢坐右腿,變弓涉為 虛步,如圖50 , ¥接做圖€的伸臂動作,趁勢提右腿踏前


圖49 圖50

'51., 東南)。 '51., 東南)。一大步,屈腿變?yōu)楣?,與圖5 的式子完全相同,這就是本式的 -上步 。以下苒接做圖6甲和 圖6乙的動作,以完成攬雀尾的 全式,說明從略。


'51., 東南)。


'51., 東南)。

第廿六式單鞭(圖51)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可從圖 6乙接做圖7、屈8的式子> 完 成時,'如圖取(此時身體已偏向

第廿七式云手(圖52—圖53) .本式分作四個動作,

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51)右腳不動,左腳尖轉(zhuǎn)向南 方,趁勢伸左腿,變右腿為弓步,同時,左臂垂直落下,向

右方上抄,置于右腕下變?yōu)檠?掌,右手抓拳放開,手指向上翅 起,變?yōu)榱⒄疲菩南蛭髂?,身體 微向余側(cè),眼規(guī)正南,如圖52。


動作二;從上式: <圖52) 屈左肘將小臂向上竪起,左手仰 掌變?yōu)榱⒄?,掌心朝里佝左徐?移動,轉(zhuǎn)為掌心朝外時,將臂伸 直,掌心向東(轉(zhuǎn)腰較小者可向 東南),同時右臂由垂直落下, 轉(zhuǎn)向左方上抄,置于左腕下,變 為仰掌,兩手要同時到達(dá)終點;

在云手的同時,兩腳尖均轉(zhuǎn)向東

南(轉(zhuǎn)腰較小者可單轉(zhuǎn)左腳尖, 如轉(zhuǎn)腰較大,左腳夾可偏向東 方),趁勢向左轉(zhuǎn)腰,.屈左腿, 伸右瞇,變左腿為弓步,身體偏 向正東,眼視東南;如圖53。這是 第一個云手。

動作三:從本養(yǎng)(兩53)

右腳趁勢向東并步,并步后,左 圖53

臂垂直落下,右臂 時堅起,重復(fù)圖52的動作,至兩手將 達(dá)終點身體向西南時,左腳向東踏出一步,左腿伸直,右腿

彎屈,仍為弓步式,兩腳尖均轉(zhuǎn)向西南,形式與圖52相同, 身體偏向正西,眼視西南。這是第二個云手。彎屈,仍為弓步式,兩腳尖均轉(zhuǎn)向西南,形式與圖52相同, 身體偏向正西,眼視西南。這是第二個云手。圖54 圖55圖54 圖55動作四:從上式(如圖52)接做圖52轉(zhuǎn)為圖53的動 作(即動作二)苒接做“動作 三”的全部動作,回復(fù)到圖52的 形式(如轉(zhuǎn)腰較大可用?動作 三?的方向),如圖54,到這里 已做完第三個云手了。

彎屈,仍為弓步式,兩腳尖均轉(zhuǎn)向西南,形式與圖52相同, 身體偏向正西,眼視西南。這是第二個云手。

彎屈,仍為弓步式,兩腳尖均轉(zhuǎn)向西南,形式與圖52相同, 身體偏向正西,眼視西南。這是第二個云手。

圖54 圖55

圖54 圖55

第廿八式單鞭(圖55)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圖54)接做田8的動作,方 向相同,如圖55。

第廿九式離探馬(圖56)

本式是從東南轉(zhuǎn)向正東的式 子,從上式(圖55)右腳尖轉(zhuǎn)向正東,趁勢向左轉(zhuǎn)身,坐 身于右腿之上,隨即將左腳收回大半步,變?yōu)槟_尖著地的虛

步,腳尖也向正東;同肘落左臂,屈肘,肘尖貼近左脅,左手與 小臂平,變?yōu)檠稣?,指尖向東;右手抓拳放開,隨著轉(zhuǎn)身的 動作,收回胸前,繼續(xù)向左 前方伸出,置于左肘之右上 方,成為立掌,掌心向北,


眼視正東,如圖56。這一 .式因為兩手偏在左面,有人 叫做左高探馬,原先是不加|

左字的。

第三十式左右分腳

(圖.57—圖60) 本式分作

五個動作,說明如下:

57 57動作一:從上式c圖 56)右手向前伸出,.至手和臂伸

57

57

直成為俯掌時,繼績向右方平

移,至指尖向東南時,手臂落下 苒屈肘上抄變?yōu)檠稣疲糜谧笸?之下,指尖向東北,左手隨著右 手轉(zhuǎn)動的方向在胸前轉(zhuǎn)半個圓圈

將仰掌變?yōu)楦┱疲ㄈ鐖D示),置 于右腦之上,指尖向東南,兩腕

相搭成交叉形;同時左腳踏出大

半步變?yōu)楣?,趁勢向左面?身;在撇身的同時,兩手撞拳上 舉置于左額之前,兩內(nèi)腕相搭成交叉形,均為立拳,左拳在

里,右拳在外,眼向東視,如圖57。 動作二,從上式(圖57)在兩拳上舉的同時,趁勢提

出,故方向略偏)出,故方向略偏)右腿,隨即向東南方踢腳,高與

出,故方向略偏)

出,故方向略偏)

胯齊,腳面與腿相平,左腿伸 直,同時,兩拳分開變掌,自上 而下,右手落向東南方,左手落

、 在左方,均為側(cè)掌,兩臂伸直與? 肩相平,身向正東,眼視東南,

.如圖58。(圖中要將左臂照

動作三:從上式(圖58) 踢腳后隨即向前落步成為弓步, 腳尖向東,同時兩手收回,在右

胸前作成左手立掌、右手仰掌的

形式(即右高探馬的式子),身 體與視綫均向正東,如圖59。 動作四:從上式(圖59)

兩手向左面轉(zhuǎn)圈,轉(zhuǎn)成左手仰掌

(在下)、有手俯掌(在上)、

兩腕相搭的交叉形后,隨即握拳 上舉,置于右額之前,兩內(nèi)腕相 搭成交叉形,均為立拳,左拳在

圖60 .外,右拳在里,同時向右面撇

身,眼視正東,形狀與圖57相似,但圖57是左撇身式,這 是右撇身式,手腳都要左右易位,請拳考“動作一”的說

明,圖從略。

動作主::從上式(與圖57相反的右撇身式)在兩拳上舉 的同時,趁勢提左腿,隨即向東北方踢腳(右腿由屈變?yōu)槁?直),同時,兩拳分開落下,左手落向東北,右手落向右方, 均為側(cè)掌,兩臂伸直,與肩相平,身向正東,眼視東北,如 圖 O (圖58是右分腳,圖60是左分腳)。

本式是左右腳連續(xù)起踢的動作,中間的右高探馬,在練 熟以后,可以簡化,即從圖58落為弓步后直接提拳相搭, 舉至右額之上,接做圖60的動作。如此,可以使左右連續(xù) 分腳的動作,做得更加緊湊,原先在高探馬吝后,只有左右 分腳的名稱,也就是以這種做法為根據(jù)的。

第卅一式轉(zhuǎn)身蹬腳(圖61—圖62 ) 本式分作兩個 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60)兩 手屈肘收回,提拳上舉,?置于右 額前,左拳東外,右拳在里,均 為立拳,同時屈左膝成提腿式,

小腿下垂,腳尖朝下,隨即將右 腳尖轉(zhuǎn)向西北,身體也轉(zhuǎn)向西 北,眼視疋西,如圖61。

動作二:從上式(圖51)隨 即將左腳向正西蹬出,腳尖微向 里翹,兩手動作與方向梅反的圖 "圖61

o的動作相同,眼視正西,如圖52。

以上各式,在踢腳或者蹬腳之前,都有提拳上舉的動作,

_記?。悍彩翘撸ǖ牛┳竽_總是左拳在外、右拳在里;踢右 腳總是右拳在外、左拳在里。以后還有踢腳動作,仍要這!

樣。


第卅二式進(jìn)步栽捶

(圖63—圖65) 本式分作 三個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62)

左腳蹬出后隨即落在右腳的 左前方一步,屈魅成弓步, 右腿伸直,同時左手落下, 摟左膝后置于左腿之旁,左 臂垂直,掌心向下;右手先收

至右頰旁再向前推出,由側(cè) 掌轉(zhuǎn)為正掌,身體和視綫均向正 西,如圖63。這一動作與圖14


的動作相同,伹方向相反,可叁

動作二:從上式(圖63)右

腳上前落在左腳的右前方一步, 屈腿成弓步,左腿伸直,同時右手 摟右膝,放在右腿旁,左手先提 至左頰旁苒向前推出,均與上式

的動作相似,但手腳要左右易 位,方向不變,如圖64 (可再拳閱方向相反的圖18的說 明 ).〇

動作三:從上式(圖64)左腳上前一步,回復(fù)圖63為弓步 式,同時左手摟左膝后,循弧綫從左方向上轉(zhuǎn)置于右時之旁,

圖 64圖 64成為斜 立掌,右手提拳提至右 頰之旁^隨即向下前方捶下,成 為倒拳,要與左手立掌同時完成 動作,身體微向前傾,眼視右拳 的前方,.如圖65。


圖 64


圖 64

上面一二兩動作,為便利初 學(xué),故按照摟膝拗步的式子分別 圖解,練熟后,應(yīng)當(dāng)作成連纘樓 膝上步的式子,將左右手的前推 動作略去。

第冊三式翻身嫩身捶(圖

66)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 65)右拳向上向后翻,變?yōu)檠?葶,身體亦趁勢向后轉(zhuǎn),左腳在 原地腳尖轉(zhuǎn)向正余,右腳從左腳 的右后方隨同轉(zhuǎn)身移至左腳的右 前方,相距一步,成為屈右聰?shù)?弓?步,同時,左手在右拳翻轉(zhuǎn)時仍 搭在右臂肘部一起轉(zhuǎn)動,先變?yōu)?br />
俯掌/當(dāng)右拳從胸前抽回移置于 圖65

右面脅旁的同時,左手軎向前捋出變?yōu)榱⒄?臂微屈身體由

正東微向右撇,眼從左手指尖之上平視前方(正東),如圖

66 (希拳閱方向相反的圖45的動作)。

第州 四式上步高探馬(圖耵)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 上式(圖55).為右腿弓步,氣在 左腳上步變?yōu)樽笏?同時左 手向左脅收周轉(zhuǎn)為仰掌,指.尖向 前,右拳放開向胸前伸出,變?yōu)榱?掌,掌心向北,身體和視綫均向 東,如圖67。


第冊五式披身蹋腳(圖68)

圖68(圖69—圖73) 本式分作三個圖68(圖69—圖73) 本式分作三個圖(57圖(57第 六式退步打虎第 六式退步打虎本式是圖57和圖58的重復(fù)式子, 不過在踢腳后身體要微向左后方 傾側(cè),使下一式可以趁勢退步,其 袖1說明從略,踢腳的姿勢如圖38。

圖68

(圖69—圖73) 本式分作三個

圖68

(圖69—圖73) 本式分作三個

圖(57

圖(57

第 六式退步打虎

第 六式退步打虎

動作,說明如下:

勢向西北方落下伸直,屈左腿為弓步,右臂照原狀伸向東南 不變,左手上舉,循拋物綫

圖69圖69向東南方落下,置于右肘的 左下方,均為立掌,身體和 視練均向東南,€如圖69。 這 動作,最初是用跳躍動 作的, 卩右睡落下時左腳踢 起,后來不用跳躍曾改為交 叉步式,即右睡跪在左腿的 后面,如圖69的拳考圖, 現(xiàn)在交叉步也好久不用了。


圖69


圖69

動作二:從上式(圖冊)

兩豐不變,左退后一步,屈 右腿為弓步,方向仍為東南,如


圖70。

圖69的拳考圖迖-?動作,有抬腿與圖69的拳考圖迖-?動作,有抬腿與動作三:從上式(圖70)右 手自上而下循弧綫收回胸前,握 成立拳,拳背向外,左手自下而' 上循左面弧綫舉至左額上方,握 成虎口向下的反拳,兩拳虎口上 下相命,同時,屈左腿,將右 腳收回半 1步,變?yōu)槟_尖著地的虛 步,身體轉(zhuǎn)向正東,眼視前方,如圖71

圖69的拳考圖

迖-?動作,有抬腿與

圖69的拳考圖

迖-?動作,有抬腿與

不抬腿兩種做法,抬腿很不易做,因為本式要連續(xù)退步,還

沒有站穩(wěn)就要抬腿,初學(xué)都有困難,故此處用虛步式,健身 體可以站穩(wěn)。如要練習(xí)抬腿的式子,請拳閱圖71的正視圖。

圖 71第卅七式二起腳(圖72)本式有兩種踢法,=種與圖圖 71第卅七式二起腳(圖72)本式有兩種踢法,=種與圖58的踢法完全相同;一種是從上 式(圖71)右腿先向正面提起,58的踢法完全相同;一種是從上 式(圖71)右腿先向正面提起,苒順勢用橫掃式向右面踢出,同苒順勢用橫掃式向右面踢出,同掌,右手指尖向東南,左手指尖掌,右手指尖向東南,左手指尖向東北,身向正東,眼視東南, 如圖72。向東北,身向正東,眼視東南, 如圖72。時,兩手向左右平分,均變?yōu)楦r,兩手向左右平分,均變?yōu)楦┑谪Π耸诫p峯貧耳(圖73、

圖 71

第卅七式二起腳(圖72)

本式有兩種踢法,=種與圖

圖 71

第卅七式二起腳(圖72)

本式有兩種踢法,=種與圖

58的踢法完全相同;一種是從上 式(圖71)右腿先向正面提起,

58的踢法完全相同;一種是從上 式(圖71)右腿先向正面提起,

苒順勢用橫掃式向右面踢出,同

苒順勢用橫掃式向右面踢出,同

掌,右手指尖向東南,左手指尖

掌,右手指尖向東南,左手指尖

向東北,身向正東,眼視東南, 如圖72。

向東北,身向正東,眼視東南, 如圖72。

時,兩手向左右平分,均變?yōu)楦?br />
時,兩手向左右平分,均變?yōu)楦?br />
圖71的正祺圖 圖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明如

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72) 右腳趁勢向前落下成為弓步,

同時兩手轉(zhuǎn)為仰掌向胸前會合,隨即向腹前按下轉(zhuǎn)為俯掌, 指尖相對,兩臂微屈作循抱形,身體和視綫均向正東,如圖

73 (本圖為照象方便,方向略


東南)。

動作二:從上式(圖73)步 法不變,兩手左右分開向上翮 轉(zhuǎn),趁勢握拳,分置于兩額前成 為立掌,虎口相對,兩臂微屈,

仍作環(huán)抱形,方向仍為正東,如 圖74 (該圖的兩拳是兩手由下而 上尙未舉到額前時的姿勢,故較


正視圖的兩拳為低)。

第卅九式翻身二起腳(圖

75二圖78) 本式分作五個動作,說明如下:

圖74

跪左腿弓右腿,向右轉(zhuǎn)身,兩睡

圖73

動作一:從上式(聞74)

成交叉步,兩立拳亦趁勢交叉置于右頰前,左拳在外,右拳 在里,兩內(nèi)腕相交,左拳拳心向里,右拳拳心向外,身體偏

圖74的正視圖圖74的正視圖向東南,眼視正東,如圖75。


圖74的正視圖


圖74的正視圖

動作二:從上式(圖75)右 腿伸直身體立起,左腳趁勢向東 鵾出(亦可用蹬腳),兩拳左右 分開,左手循拋物綫落向正東伸 平,右手循拋物綫落向南方伸 平,均為側(cè)掌,與圖60的動作 相似,身向不變,眼視東方(略 偏北),如圖76。

? 75 圖 76西,身體亦轉(zhuǎn)為同一方向,兩掌趁勢握拳,收回胸前,成交 叉式,置于右頰前面,均為立拳(左拳在里,右拳在外),? 75 圖 76西,身體亦轉(zhuǎn)為同一方向,兩掌趁勢握拳,收回胸前,成交 叉式,置于右頰前面,均為立拳(左拳在里,右拳在外),動作三:從上式(圖76)左 腳不落地,右腳尖向右轉(zhuǎn)向正


? 75 圖 76

西,身體亦轉(zhuǎn)為同一方向,兩掌趁勢握拳,收回胸前,成交 叉式,置于右頰前面,均為立拳(左拳在里,右拳在外),


? 75 圖 76

西,身體亦轉(zhuǎn)為同一方向,兩掌趁勢握拳,收回胸前,成交 叉式,置于右頰前面,均為立拳(左拳在里,右拳在外),

眼視西南,如圖77。

動作四:從上式(圖77)左腳向前落步成為弓步,隨即將 腳尖轉(zhuǎn)向東北,變?yōu)樽攀?,?腳趁勢將腳尖轉(zhuǎn)向正東,收回大 半步,變?yōu)槟_尖著地的虛步,兩 拳不變,但在轉(zhuǎn)身時趁勢移置于 左頰之前,身體偏向東北,眼視 正東 如圖78。另附正視圖,


以供拳考。

動作五:從上式(圖78)右 腳向東踢出(因為是轉(zhuǎn)身式,

圖77圖77也可用蹬腳,但右腳已落地,與 前面第舟一式轉(zhuǎn)身蹬腳的提腿踢

圖77

圖77

圖78圖78出不同,所以還是用踢腳為順, 上面“動作二”的踢左腳,因為 是蹲身式,用蹬腳是方便的), 兩拳變?yōu)閭?cè)掌,與圖58的動作完 全相同,方向也同為正東,圖解 從略。

圖78

圖78

這一式子,在圖解里,雖然 分做五個動作,伹在連續(xù)進(jìn)行時 ,實只有轉(zhuǎn)身踢左腳和翻身踢右 腳兩個連續(xù)動作,以踢右腳為 主,所以叫%翻身二起腳,又,本式是由上一式的向東,在 左右踢腳后7仍轉(zhuǎn)回原方向,初學(xué)時很容易弄錯方向,希注

第四+式撇身捶(圖略)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如圖58)右腳落地時接做圖45

意。意。和圖46的動作,但方向恰恰相反, 是向東不是向西,圖解從略。這 式子,也有改用“高採馬”的, 不如撇身捶為順,故照舊不改。 第四十一式上步撣擱捶 (圖略)

意。

意。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如圖46,但方向相反),左掌 右拳一起向前伸出,左腳趁勢上 前一步,成為弓步(如圖22),隨即

左掌微微收回,右拳抽回到右脅 旁,變?yōu)榱⑷脛葑彝?,左睡變?yōu)樘摬剑ㄈ鐖D23),以 下接做圖24的動痄。這一式子,是上步不是卸步,與廿四式 不同,方向也相反,與第九式方向相同,希注意。其佘動作 可 考圖47—圖49或者圖22—圖24的有關(guān)說明,圖解從略。 第四十二式如封似閉(圖略)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如圖24)接做圖25、圖26

和圖27的動作,圖解從略。

第四十三式十字手(圖略) 第四十四式抱虎歸山(圖略) 第四十五式攬雀尾(圖略) 第四十六式斜單鞭(圖略)

以上四式都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如圖27)接傲第十一 式一直到第十四式為止,動作與方向完全相同,圖解從略。

第四十七式野馬分鬃(圖

79—圖84) 本式分作七個動作 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如圖33, 但不拳照原路綫)左腳尖轉(zhuǎn)向西 方,右腳收回半步變?yōu)樘摬?,?時兩手?jǐn)n向胸前變?yōu)榱⒄疲ㄈ鐖D ? 79);隨即屈左肘,使左掌靠近 右肩,右掌趁勢落下,變?yōu)榇?、掌,手臂伸直,斜向身體左面, 身體亦微向左轉(zhuǎn)(腳步不動), 眼視西北,如圖80。另附正視 圖,供拳考。

動作二“從上式(圖80)右 腳上前半步變?yōu)楣?,同時兩手 向上下分開,右掌自下而上向西 北方伸出,變?yōu)檠稣?,左掌從右?落下向東南方掠出,變?yōu)楦┱疲?兩手分向上下時,掌心要相對而 過,右手向西北上伸時,右肩隨

同側(cè)向西北,身體和視錢均偏向 圖80

西南,如圖81。

動作三:從上式(圖31)步法不變,身體由側(cè)回正,同

時,兩手仿照圖80的動作,將右手?jǐn)n回左肩變?yōu)榱⒄?,?手向右方落下變?yōu)榇拐?,身體微向右轉(zhuǎn)(腳步不動),眼視

圖.80的正視圖圖.80的正視圖西南,如圖32。


圖.80的正視圖


圖.80的正視圖

動作四:從上式(圖32)左 腳上前一步變?yōu)楣?,同時,兩 手上下分開,左掌自下而上向西 南方伸出。變?yōu)檠稣?,右掌從?肩落下向東北方掠出,變?yōu)楦?掌;在上下分手時,掌心相對而 過, 左肩隨同左手的伸出側(cè)向西 南,身體和視綫均偏向西北,如 圖830

圖81圖81圖82圖82動作五:從上式(圖33)步

圖81

圖81

圖82

圖82

法不變,身體由側(cè)回正,左手?jǐn)n回右肩,右手落向左方,與 圖 0的動作相同(伹腳步不同),如圖84。

動作六:從上式(圖34)右腳上前一步變?yōu)楣?步,兩手上 下分開,與圖81的動作完全相同,圖解從賂。

動作七:從上式(如圖 81)右腳收回半步變?yōu)樘摬剑?br />

兩手?jǐn)n回胸前均變?yōu)榱⒄疲?br />
如圖3,以下照圖80和圖31 的動作重復(fù)一次鏇到圖85.

的式子為止,可拳考動作一

和動作二的說明,圖解從八式和動作二的說明,圖解從八式玉女雜

和動作二的說明,圖解從八式

和動作二的說明,圖解從八式

圖84圖84圖85圖85(圖36—圖91) 本式分作 六個動作,說明如下:

圖84

圖84

圖85

圖85

動作一:從上式(圖3&?)左腳移置于右腳前肀步變?yōu)樘?br />
步,同時,左手上抄,屈臂作環(huán)抱形,變?yōu)檠稣?,置于左?前,高與肩平,右手從右上方循拋物綫向左手小臂落下,翻 ? 成俯掌,身向正西,眼視西南,

如圖86 〇如圖86 〇圖86圖86動作二:從上式(圖8 )左腳

如圖86 〇

如圖86 〇

圖86

圖86

隨即踏出半 變?yōu)楣?,兩手?原狀趁勢向西南方送出,邊送邊 向外轉(zhuǎn)左膀,轉(zhuǎn)至左手掌心向下 時,趁勢坐右腿,左腳回復(fù)為虛 步,左膀繼續(xù)向上轉(zhuǎn),至左掌掌

同一方向,如圖37。同一方向,如圖37。心轉(zhuǎn)向西南,將變?yōu)榉凑茣r,右 手趁勢向南方(微偏西)推出, 變?yōu)榱⒄?,左腳苒回復(fù)弓步,身 體轉(zhuǎn)向西南(腳步不動),眼視

同一方向,如圖37。

同一方向,如圖37。

動作三:從上式(圖87)右 手立掌轉(zhuǎn)為仰掌,左手隨即收回 落在右手小臂上,變?yōu)楦┱?,?左腳前半步變?yōu)樘摬?,身向?東,眼視東南,如圖839,

圖87 動作四:從上式(圖88)右

腳踏出變?yōu)楣?,兩手向東南方送出,同時轉(zhuǎn)右膀,至右手 掌心向下時,趁勢坐左腿,右腳變?yōu)樘摬?,右膀繼續(xù)翻轉(zhuǎn)罜

右掌心轉(zhuǎn)向東南將變?yōu)榉凑茣r,左手趁勢向南方C微偏東)推 出,變?yōu)榱⒄?,右腳回復(fù)弓步,身體轉(zhuǎn)向東南(腳步不動) 眼視同向,如圖39。(附注:圖 85和圖87是玉女穿梭的第一個 左式,圖88和圖89是轉(zhuǎn)身后第 一個右式,兩式動作相同,但身 體的方向和手腳的左右都是相反

圖83圖83動作五:從上式(圖39)右


圖83


圖83

手向左落下變?yōu)榇拐?,左手舉至 右肩前變?yōu)榱⒑?,同時,右腳收

囬半步變?yōu)樘摬?,形式和動作與 圖80相同,但方向相反(應(yīng)當(dāng)

是向東),以下接做圖81的動作 (方向與圖81相反),以上是野


馬分崇的式子,從此式,左腳上 前一步接做圖86和圖87的動 作,身體和視綫均向東北,如圖

0(這是轉(zhuǎn)身后的第二個左式)。

動作六:從上式(圖%)接 做圖沾和圖89的動作,身體和 視綫均向西北(兩手的動作可拳 考圖88和圖89的說明,伹方向 圖89

?是相反的),如圖91 (這是轉(zhuǎn)回原向后的第二個右式)。

第四十九式攜雀尾(圖略)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第五十式單鞭(圖略)

圖90圖90圖92圖92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如圖6乙)接做圖7和圖8的 動作,方向相同,圖解從略。


圖90


圖90


圖92


圖92

第五十一式云手(圖略)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如圖8)接做第廿七式的各項 動作,方向相同,圖解從略。

第五十二式單鞭(圖92)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如圖47)接做圖8的動作,成 為圖92'的式子,圖解從略。


第五十三式下勢(圖93) 本式分作兩個動作,說明如

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92)兩腳尖轉(zhuǎn)向東,右腿趁勢伸 直,使左腿成為弓步,動作一:從上式(圖92)兩腳尖轉(zhuǎn)向東,右腿趁勢伸 直,使左腿成為弓步,9 9 同時,左手屈時,將掌

動作一:從上式(圖92)兩腳尖轉(zhuǎn)向東,右腿趁勢伸 直,使左腿成為弓步,

動作一:從上式(圖92)兩腳尖轉(zhuǎn)向東,右腿趁勢伸 直,使左腿成為弓步,

9

9

心轉(zhuǎn)向南,仍為立掌, 右手放開抓拳,循拋物 綫自后而前落在左腕之 下,變?yōu)榱⒄?,掌心?北,身體和視綫均向正 東,形式與圖22相同。

動作二:從上式(如圖22) 右腳向西北退后小半步,腳尖向 南轉(zhuǎn)C略偏西),身體趁勢蹲下, 體重偏向在右腿方面,左腿伸 直,腳尖轉(zhuǎn)向東南,腳底全部 著地,-在蹲身的同時,兩手下 沉,左臂伸直,指尖接近左腳, 變?yōu)閭?cè)掌,右手抽回胸前,指尖 接近左臂肘部,亦變?yōu)閭?cè)掌,身 體向南(略偏東),勿彎腰低頭,

眼視左腳前方,如圖93。

第五十四式金魏獨(dú)立(圖94一圖96) 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93)身體向前直起,右腿趁勢伸直,左 腿彎屈變?yōu)楣剑瑑赡_尖轉(zhuǎn)向正東,兩手隨著身體的直起同

時抬起,將右手伸出在左手的前面,仍為側(cè)掌,掌心分向左 右,身體向東,眼視右手前方,如圖94。

圖95的正菔圖圖95的正菔圖動作二:從上式(圖94)右 手繼續(xù)向上抬起,轉(zhuǎn)為反掌(拇指 在下)置于額前上方,指尖向北, 左手轉(zhuǎn)為俯掌隨即向下按,指尖 向南,微向上翹,在右手抬起的同 時,右腿隨同提起,膝高于胯右 腳在左膝前,腳尖翹起,左腿直 中微屈,身體和視綫都向正東, 如圖95 (所附正視圖兩手距離較 近 ?是比較含蓄的姿勢)。這, 右式。 '


圖95的正菔圖


圖95的正菔圖

動作三:從上式(圖95)右 腳向前落下成為弓步,右手隨同 落下轉(zhuǎn)為俯掌,右腳踏實后,左 腿隨即提起,左手同時自下而上 穿過右腕向上舉起轉(zhuǎn)為反掌(拇 指在下)置于左額之前,方向不 變,如圖96 (附正視圖),這是 左式。1

第五十五式倒攆猴(圖略)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圖%)左手落向前方伸出,轉(zhuǎn)為立掌,臂伸直,與肩相平,同 時右手落下置于右胯之旁,左腿趁勢向后伸出,右腿鸞屈成 114 ?

為弓步,方向不變,形式與圖37相同,這是第一個倒灌猴。 以下接做第二第三兩個倒 猴(即第十六式的動作三和動作 四),方向不變,圖解從略。圖93 ' ? 圖96的正顕圖為弓步,方向不變,形式與圖37相同,這是第一個倒灌猴。 以下接做第二第三兩個倒 猴(即第十六式的動作三和動作 四),方向不變,圖解從略。圖93 ' ? 圖96的正顕圖

為弓步,方向不變,形式與圖37相同,這是第一個倒灌猴。 以下接做第二第三兩個倒 猴(即第十六式的動作三和動作 四),方向不變,圖解從略。


圖93 ' ? 圖96的正顕圖

為弓步,方向不變,形式與圖37相同,這是第一個倒灌猴。 以下接做第二第三兩個倒 猴(即第十六式的動作三和動作 四),方向不變,圖解從略。


圖93 ' ? 圖96的正顕圖

第五十六式斜飛勢(圖略) 第五十七式提手上勢(圖略) 第五十八式白鶴亮翅(圖略) 第五十九式樓膝拗步(圖略)

第六十式海底針(圖略)

第六十一式覇通背(圖略) 第六十=式撇身捶(圖略)

第六十三式上步攤攔捶(圖胳) 第六十四式上步攬雀尾(圖略) 第六十五式單嫌(圖略)

第六十六式云手(圖略)

第六十七式單鞭(圖略)

以上十二式都是重復(fù)式子,可從上式(如圖37)儂次接做

第十七式到第二十三式的各項動第十七式到第二十三式的各項動圖97圖97作,再依次接做第四十 —式(因 六十三式是上步式,故不用二十 四式)和第二十五式到第二十八 式的各項動作,以做到圖97的式 樣為止,圖解從略。

第十七式到第二十三式的各項動

第十七式到第二十三式的各項動


圖97


圖97

第六十八式迎面掌(想98)

本式從上式(圖97)兩腳腳尖 —起轉(zhuǎn)向正東,趁勢屈左腿伸右 腿,變?yōu)楣绞?,同時,右手 放開抓拳,自后而前掠過左手

Q此時左手亦正在抽回)循左 臂下面收回,置于左腋下,變?yōu)?俯掌;.左手原為立掌,趁勢收回 轉(zhuǎn)為仰掌,在右掌下徐徐抽回胸 前,苒從右掌上面繞過,向前伸 出,轉(zhuǎn)為正掌;身體和視綫均向 正東,如圖98。

第六十九式轉(zhuǎn)身十字?jǐn)[蓮 (圖99一圖100) 本式分作兩

圖98 個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從上式(圖98)兩腳尖向右轉(zhuǎn)一起轉(zhuǎn)向西南,

同時右腳腳跟提起變?yōu)樘摬?,在轉(zhuǎn)身時(即轉(zhuǎn)腳時〉》右手 趁勢下按,左手趁勢上舉,轉(zhuǎn)為反掌,掌心向前置于左額上 方,身體偏向西南,眼視正西,'

圖99圖99如圖99。


圖99


圖99

動作二:從上式(圖99)左 腳趁勢提起高逾左膝,隨即循弧 綫從左向右槿踢(用腳的外側(cè)不 用腳尖),同時,左手自上而下 從右方掠向左方拍腳而過(拍不 到腳的,可盡拍腿,),身體轉(zhuǎn) 向正西,右手仍回腋下,眼視西 北,在將要拍腿時的形狀,如圖 100〇

圖100圖100第七十式搶膝指播捶(圖


圖100


圖100

101—圖 102)

本式從上式(圖1〇〇)拍 右腳后,右腳趁勢落地成為弓 步,同時,右手從左腋落向前方 摟右膝,摟膝后,左腳隨即上 步,右手趁勢自上而下?lián)ё笙ィ?樓膝后,右手已握拳置于著脅旁, 如圖101,右拳隨即從脅旁斜向 前方捶下(拳的虎口向上),左手 在摟膝后,隨即由下而上向左方繞一圓圈,落在右臂肘部成 為立韋,身向正西,眼視右拳前方,如圖102。(摟膝動作可拳

閱搶膝勘步的說明)

第七十一式上步攬雀尾(_略)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圖101圖101(圖102)右腳上前一步成為虛 步,.兩手向上舉起,做成圖3的 形式,以下再接做圖4圖5和圖 6的動作,圖解從略。


圖101


圖101

第七十四式上步七黑(圖第七十四式上步七黑(圖104)104)本式從上式(圖103)身體本式從上式(圖103)身體圖1 2 圖103向前直起,右腿趁勢伸直,左腿彎屈變?yōu)楣?,右腳隨即上 前…步變?yōu)樘摬?,腳跟著地(也可腳尖著地),此時左腿由圖1 2 圖103向前直起,右腿趁勢伸直,左腿彎屈變?yōu)楣剑夷_隨即上 前…步變?yōu)樘摬?,腳跟著地(也可腳尖著地),此時左腿由第七十二式單轘(圖略) 第七十三式下勢(圖略) 以上兩式都是重復(fù)式子,可 從圖6乙依次接做第五十二式和 第五十三式的動作,做到圖93的 形式為止如圖103。

第七十四式上步七黑(圖

第七十四式上步七黑(圖

104)

104)

本式從上式(圖103)身體

本式從上式(圖103)身體

圖1 2 圖103

向前直起,右腿趁勢伸直,左腿彎屈變?yōu)楣?,右腳隨即上 前…步變?yōu)樘摬?,腳跟著地(也可腳尖著地),此時左腿由

圖1 2 圖103

向前直起,右腿趁勢伸直,左腿彎屈變?yōu)楣?,右腳隨即上 前…步變?yōu)樘摬?,腳跟著地(也可腳尖著地),此時左腿由

弓步轉(zhuǎn)為微直,同時兩手向胸前會齊,右手繼續(xù)上獾,高出 左手之上均為立掌,方向仍為正東,如圖H)4。

第七十五式退步跨虎(圖

105—?圖10 ) 本式分作兩個

圖104圖104圖105圖105動作,說明如下:


圖104


圖104


圖105


圖105

動作一:從上式(圖104) 右腳退后一步,腿伸直,屈左腿 為弓步,兩手趁勢落卞,微向右 偏,變?yōu)榇拐?,成交叉形,左?在外,右手在里,兩臂近乎垂 直,身體向東,眼視兩手前下 方,如圖105。

動作二:’從上式(圖105) 向后坐身,右腿直立(膝微 屈),左腿隨勢提起,膝高于胯, 小睡伸向右方(即南方),腳尖向 東南,無需上翹,同時兩手左右 分開,左手成為抓拳,臂伸直與 肩平,右手成為立掌,臂伸直,較 左臂略高,身體仍向東,眼現(xiàn)東 方(略偏向東北),如圖10 。附 正視圖供拳考。

第七十六式轉(zhuǎn)身迎面單 (0107)

本式從上式(圖10 )左腳向后落地成為弓步,身體轉(zhuǎn)向正

圖107圖107西,右腳趁勢轉(zhuǎn)腳尖,兩腳尖均與身體同向,在轉(zhuǎn)身前,右手 攏回左肩前,仍為立掌,左手放開抓拳,趁勢落下,苒向上轉(zhuǎn)至西,右腳趁勢轉(zhuǎn)腳尖,兩腳尖均與身體同向,在轉(zhuǎn)身前,右手 攏回左肩前,仍為立掌,左手放開抓拳,趁勢落下,苒向上轉(zhuǎn)至 .106 圖106的正視圖 .106 圖106的正視圖右腕里面,在右手移置左腋下的 同時,趁轉(zhuǎn)身余勢向正西伸出, 變?yōu)檎?,眼視西方,如圖107。 第七十七式轉(zhuǎn)身雙擺蓮


圖107


圖107

西,右腳趁勢轉(zhuǎn)腳尖,兩腳尖均與身體同向,在轉(zhuǎn)身前,右手 攏回左肩前,仍為立掌,左手放開抓拳,趁勢落下,苒向上轉(zhuǎn)至

西,右腳趁勢轉(zhuǎn)腳尖,兩腳尖均與身體同向,在轉(zhuǎn)身前,右手 攏回左肩前,仍為立掌,左手放開抓拳,趁勢落下,苒向上轉(zhuǎn)至

.106 圖106的正視圖

.106 圖106的正視圖

(圖103—圖109) 本式分作兩 個動作,說明如下:

動作一:從上式(圖107)兩 腳腳尖同時向右轉(zhuǎn)向正東,左腿

微屈,右腳收回少許變?yōu)樘摬剑?同時兩手一起向右面平移,右臂

伸直,右手變?yōu)榱⒄疲菩南蚰?,_左手?jǐn)n至右胸前變?yōu)楦?掌,指尖偏向西南,身體轉(zhuǎn)向東南,眼視右手,如圖1〇8。

動作二:從上式(圖103)左腿立直,右腿趁勢提起,膝高 于胯,小腿向左面伸出,同時兩手微向上舉,自右腳從左向右 橫踢時,兩手隨即自上而下向左 方拍右腳(拍不著腳時也可拍 腿),左手先拍右手后拍要依末 掠過腳背,身體方向不變,雙豐 拍腳后,眼視東南,在提腿時的 形式如圖103,兩手將要拍下時 的姿勢,請閱109的正視圖。

圖103圖103圖109圖109圖109的正視圖圖109的正視圖第七十八式彎弓射虎(圖110—圖 2) 本式分作兩第七十八式彎弓射虎(圖110—圖 2) 本式分作兩本式與轉(zhuǎn)身十字?jǐn)[蓮?fù)?拍腳后,右腳就立即著地,故未 能把拍腳后的形式攝成圖片。


圖103


圖103

圖109

圖109

圖109的正視圖

圖109的正視圖

第七十八式彎弓射虎(圖110—圖 2) 本式分作兩

第七十八式彎弓射虎(圖110—圖 2) 本式分作兩

個動作,說明如下;

%

動作一:從上式(圖L09)兩手拍右腳后,右腳隨即向左腳 的東南方落步成為弓步,左腿伸直,此時兩手已隨著拍腳的佘

圖110圖110圖1+1〇的正視圖 圖 身體微向東南,眼視正東,如圖112 (所附反視圖,兩拳距離 較近,也是比較含蓄的姿勢)。 _圖1+1〇的正視圖 圖 身體微向東南,眼視正東,如圖112 (所附反視圖,兩拳距離 較近,也是比較含蓄的姿勢)。 _下為正拳,兩拳平行,虎 相對,下為正拳,兩拳平行,虎 相對,勢伸向左方成為俯掌,身體向東, 眼視東北,如圖 0 (圖中兩手看 不出,可拳考圖110的正視圖) 動作從上式C圖110 ) 腳步不變將兩手從左面落卞循弧. 綫經(jīng)過腹部移到右面,仍為俯掌, 身體方向不戔,如圖L11(附圖111 的正視圖),隨即趁勢握拳向東 方擊出,右拳在上為反拳,左拳在


圖110


圖110

圖1+1〇的正視圖 圖

身體微向東南,眼視正東,如圖112 (所附反視圖,兩拳距離 較近,也是比較含蓄的姿勢)。 _

圖1+1〇的正視圖 圖

身體微向東南,眼視正東,如圖112 (所附反視圖,兩拳距離 較近,也是比較含蓄的姿勢)。 _

下為正拳,兩拳平行,虎 相對,

下為正拳,兩拳平行,虎 相對,

圖1. 的正視圖 圖112 '圖1. 的正視圖 圖112 '


圖1. 的正視圖 圖112 '


圖1. 的正視圖 圖112 '

本式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112)左腳上前一步,右拳

圖 2的反視圖圖 2的反視圖變?yōu)楦┱?,左拳變?yōu)檠稣疲笳?微微抽回,右掌向左掌前落下, 左掌苒從右掌上面向前伸出,轉(zhuǎn) 腕變?yōu)榱⒄?,身體與視綫均向正 東,如圖113。也有在本式前先做 —“上步高探馬”的式子,苒接 做迎面掌的,本書認(rèn)為略去高探 馬在動作上比較緊湊,故照舊不 改。


圖 2的反視圖


圖 2的反視圖

第八十式翻身撇身捶(圖

114)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113 )左手收回置于右

手下面,隨即向右轉(zhuǎn)身轉(zhuǎn)向正西(先轉(zhuǎn)兩腳 1尖),同時右 手握拳上翻置于右脅旁成為仰拳,左手從右拳拳心捋出伸向

前方變?yōu)榱⒄?,如圖 4。

、

圖113圖113第八十一式上步離探馬


圖113


圖113

(圖 5)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圖114 )左腳上前一步成為弓 步,左手屈肘變?yōu)檠稣疲胰?開,向前伸出置于左掌之上成為 立掌,身體仍向正西,眼視右手 前方,正準(zhǔn)備再 步接做下一式 的形狀,如圖115。

囝 114 _ 圖 1}5


第八十二式上步攬雀尾(圖略)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圖115 )右腳上前一步,

兩手趁勢翻轉(zhuǎn)接做圖4圖5圖6各動作,說明見前,圖解從 略。

第八十三式單嫌(圖略


本式也是重復(fù)式子,從上式 (圖6乙)接做圖7、圖8兩動

作,說明見前,圖解從略。

第八十四式合太捶

(圖略) ―

本式是最后一個式子,從上 式(如圖8 )兩手同時落下置于膀 旁,變?yōu)榇拐疲菩南蚝?右腳隨 即向左并步與左腳成為平行步, 圖 6

回復(fù)第一式的形式,如圖116。

以上所作圖解,主要是把上肢和下肢的動 ,分別作了 說明。對于很重要的腰部動作,僅僅在第三式(攬雀尾)最 后一段的說明里略為提及,其實,太極拳的每一個式子或者 毎-?個動作都要在動手動腳的同時一起動腰的(拳閱盤架子 法則里的“靈活” -?點,),初學(xué)雖然可以不在動腰上下功 夫,但動腰是全部動作里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在開始學(xué)習(xí)動 作W?也應(yīng)當(dāng)十分注意它。其次,太極拳的動作是要全身同時 活動的,在圖解里,已經(jīng)在許多動作上加上“同時”字樣, 也希望學(xué)習(xí)者給以注意。至于其他法則,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學(xué)習(xí)程度 而酌分先后,在盤架子的法則里已經(jīng)作了總的說明,足供 考硏究,而且在圖解里也無法細(xì)說,所以不談。

瀏覽1,3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
  • 牡丹園/花園路校區(qū)(海淀區(qū))

    查詢地圖 公交/駕車去這里
  • 首都體育學(xué)院校區(qū)(海淀區(qū))

    查詢地圖 公交/駕車去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