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先生言談錄(7)
僵拙之笨力,是絕對用意念強想支配,或用器械重物練就的本力施為。吾拳之力求松整,達靈具活,為功力也。靜松中求,緩運中解,神充至用。如虎、熊之松沉,似鷹、貓之捷迅。非善奔之馬鹿,家養(yǎng)之兔豬也。以松靜入手求剛堅之施作,一張一弛,一松一緊。弛中含張,松即是緊。過緊則僵,過松必懈也。
解拳之要,而后得拳之妙。得練之途,而后悟用之道。
不能自律己者,難于制人。不能用功者,難求功效。而律己當堅肯持久,用功當苦練精參。比較分高下,驗證見弱強,事實辨真?zhèn)危t求必升堂。如功無偏錯,堅肯之志利研求。如用欲達效,實戰(zhàn)之行中得獲。
輕人如輕己,驕滿者難提高?!白怨膨湵嘀翑。瑥膩磔p敵少成功。”古人言不可違。敬人、謙慎處事,悟練持之以恒,堅忍果決應敵,操勝有望也。
“頂上力空靈,身如繩吊系”“正頭頂項”“懸頂系發(fā)”等。其言練功時頭頂的要求,諸說之間并無矛盾,只是統(tǒng)一要求的實論而已。頂項為頭有上頂之意,系發(fā)為向上提系之意,所以頭應有上頂和下拉雙向二兩爭之意,猶如手有“抱六撐四”為內回抱、外分撐反向二爭,伸、屈為二爭,分、合為二爭,頭的向上挺拔應多于下蓄,這是原則,但不是只有挺拔無下蓄之意,應各有側重,也應同時包容。所以動中含不得不止,止中含不得不動,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不如生生不已之動,動中之靜,靜中之動方為正,余上述雖有方向和靜動的區(qū)別,然都是互含互為之原理,絕對就易入“矯枉過正,過猶不及”之誤。練功時如認識明確, 自有正確的體會和功效。
神充、意注、松身、形整、力勻、氣平、聲靜、性定、心慈、行果、言實、慎為、謙處、堅修、博學、深究,為“十六令”,實為拳之要則也。
斷手,遠則窺敵勢,謀欲達發(fā)機。近處勿遲疑,下手當狠辣。神不真、功不 到、心不定、意不堅者莫作,否則失多于得,操無勝算。
練當以己之短為重,戰(zhàn)當以己之長為用。習當以己之無為求,教當以己之知為授。言雖淺易,而施時多非也,當謹記此言。
初得易暴,至精多隱。謙慎大為,粗狂落敗。
身不在高矮,力不在大小,功不在深淺,速不在快慢,輩不在高低,實是在其對拳學的修為如何?如得名師嚴教,德善慎謙,堅習精悟,含納諸理,體認于身,練用兼達,施為無過,持之以恒,自可制勝無敵,進而有望登極也。
授藝切勿保守自秘,否則吾拳失傳矣!本人不知切勿亂傳誤授,否則吾拳失真矣!然其功夫未達時授亦不解,當適人施教。
拳各有側重是一般與重點謂,應為全面皆達一定境界而重在其突出者。勿認為只一則,而諸功盡棄也。吾之弟了中有一般者,亦有較全面者,亦有側重一功者與突出特長者,有善于變化者,有強于技擊者,有重修養(yǎng)生者,有推手突出者,有功力深厚者,有渾厚精實者,有瀟灑善變者,有精神肯忍者,有謙恭含忍者,有善搏明戰(zhàn)者,諸皆各有側重之謂。側重多源于特長,亦源于專好,亦有因偏求所至。有特長故易突出,吾所要求,還應并達兼?zhèn)錇榧?。爾等應善解而求之,方入完整之境也?br />
習源于傳,而習后亦應專立為傳,故拳藝不失也。繼承之后,應有提高,方可發(fā)揚光大之。利民利國為拳之旨,如拳藝不精深,如何能利民、利國。實力于練用中求,解理為精究得悟,不可失學,不可輕藝,不可一知半解,方有成之可能。 吾拳是公開之藝,只如諸述,然深嚴解理,體悟至精,某一功均有高低、深淺之別, 亦如求諸高妙,高者著言細深,明解髓理、廣博多參、統(tǒng)備豐富、不隨一般之流,坐必得敬位,練、用則超群,同仁、門人皆交識,不欲出名則眾人皆知,乃年月持恒多年修悟,歷經長輩熏陶,且徒授人眾者,故多已至老年方達,是歲月無情心堅于半世而得,所以非易也。見多方能明高低,比較必辨真?zhèn)渭吧顪\,如此自能辨層次之別,選求名師指教當無誤也!
正頭、正身、正己、正人,守正應正心,心正得誠真。“正”為拳德之第一貴也。 正人君了之為,所求由正人,均應達也。
第六節(jié) 八卦走轉養(yǎng)生行修功法
鐵恩芳八卦掌養(yǎng)生行功歌訣(一)
身心修養(yǎng)走當先,四正四隅八步圈。里直外扣舒膝胯,平起平落中空涵。凝視前方平落處,雙臂環(huán)抱踏臍前。左轉右兮右轉左,上下與中平三盤。三盤旋轉氣為宗,周身環(huán)節(jié)須放松。應將有相能無相,陰陽變化自然中。中正安舒和定意,道悟德培妙峰登。祛病延年微渺果,明心見性智慧融。
鐵恩芳八卦掌養(yǎng)生行功歌訣(二)
簡易松無緩,環(huán)行神意凝; 氣聚身沉抱,智覺妙感通; 離名空相寂,一巧任從容; 師教圓明悟,久轉功自成; 久轉功成中,接手找勁聽; 靜如秤準立,動內吸呼濟; 虛涵雙重避,卸化順連續(xù); 實舍己從人,勢如從心欲。
以上是武術家鐵恩芳一生的練武心得??芍^,大音希聲,大相虛無,大道至簡,大我踐行。會過鐵老的人,或者是在網絡視頻中見過鐵老的人,無須多少時刻,僅需聽他一席話,便可以感受到什么叫世外高人。鐵老做到了用他一生對武學的理解去參透人生哲理,解釋萬象。可謂知識十分之淵博。他生前最大的貢獻就是將其對健康養(yǎng)生的理解融入到了拳法之中,并總結凝聚在以上兩首詩中。 《八卦掌健身研修心得》和《八卦掌養(yǎng)生行功歌》,言簡意賅地高度概括了八卦掌的練法,用法和養(yǎng)生的功法理論。以鐵老一生對八卦掌的癡迷及人品,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拳訣之中定藏有大內涵、大智慧,對于以武術進行養(yǎng)生健身的愛好者們,千萬不要小視,勤加練習,終會收獲頗豐。
一、八卦掌走轉養(yǎng)生的練習方法
八卦掌走轉養(yǎng)身健身練習法,是一種極具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質的鍛煉方式。 之所以謂之“八卦走轉”,則是從名相和運動狀態(tài)來命名的。八者,講的是方位和空間,即四正四隅八個方向。卦者,意思是變化也,即陰陽變化;走者,即身體重心和位置的移動,也包括時間的流逝;轉者,即圓也,旋也。健身法,即通過此方式方法來達到修煉身心,涵養(yǎng)生機。與普通的體育運動健身不同之處在于:此養(yǎng)生功法強調內外結合,在練習過程中,要做到精神內守,所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通過根固從而強骨,從而通經絡活氣血。此外,在走轉練習的過程中,習練者們同樣要遵循武術內功鍛煉的一些基本的形態(tài)要求,即豎項提頂、含胸拔背、松腰收腹、合膝舒胯、凝神定氣等傳統(tǒng)武術功法要領。只有認認真真做到形體上的這些要求,長此以往,才能將體內的氣血流動調理成一種有序順暢的狀態(tài),氣血流動通暢有序了,自然就能起到對身體健康的調養(yǎng)功效。
二、 八卦走轉的基本要領
鍛煉者以散步的幅度轉圈走,一般以八步為一圈(不要超過十二步);繞樹走或畫一個圓圈沿圈走均可。左(旋)右(轉)交替進行。走多少圈換方向,由練者自己定,如果走一小時,則半小時換一次方向。
每天至少練一次,每次連續(xù)走轉30分鐘至1小時,可邊走邊背誦16句口訣。
三、 八卦走轉的進步階梯
第一階段:隨意走圈轉圓
只要尋找一處環(huán)境相對安靜的空曠之地,想象自己沿著一個直徑約1米多的圓圈(初學者也可直接用粉筆在地上劃一個圓圈);然后沿著這個圓圈“散步”, 也可以借助外界環(huán)境中的練功條件,或圍繞大樹,或圍繞建筑石柱等,進行走轉 “散步”。當然,此散步與平時的散步還是有區(qū)別的。首先要求做到屈膝微蹲,身體保持中正。其次在散步行走的過程中,要做到眼睛平視,呼吸均勻深長。每走轉一圈要做到正好是八步。行步時邁步的幅度不要大,速度也不要快,兩手順其自然的隨意擺動。此階段的關鍵就是不要想太多的練功細則和要求,只要能做到以上基本的要求即可。
此階段時間上每次走轉半個小時左右,在正式走轉練習之前,可以做適當的伸展熱身準備活動,而后進行,效果更佳??稍?—2個月后進入下一階段的練習。
第二階段:七分轉圈三分練
瀏覽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