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會忘記,當電影《少林寺》在國內放映時,場場爆滿,使 人大開眼界,連連贊嘆:“我們中國竟有這么好的武術?!钡拇_,有相 當一部分人,也包括我們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對我們民族所獨有 的傳統(tǒng)武術頗為生疏,或者不甚了解。其實,像李連杰等一批優(yōu)秀 武術運動員,他們早已出類拔萃,蜚聲武壇。只是他們的功夫不太 為武術圈外的人所知,像埋藏于地下的金子,還未發(fā)出璀燦奪目的 光彩來。
武術,是我國具有古老傳統(tǒng)的民族體育之一,是民族精神的一 個象征,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在振興中華的年代里,開展武術更有 深遠的意義,正如全國武術工作會議指出的:“一種具有民族特點、 民族風格的文化活動形式,一旦得到普及,被廣大人民所掌握,就 會成為這個民族風貌的一部分,對振奮民族精神產(chǎn)生難以估量的作 用?!笨梢哉f,中小學開展武術的意義,就在于通過武術教學來從小 培養(yǎng)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發(fā)其愛國熱情。
武術運動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凝聚著歷代人民的智慧,許多 拳種、功法是由數(shù)代宗師嘔心瀝血、反復磨礪而成的。它在人民中 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歷史上,盡管有些帝王為維護其統(tǒng)治,采用收 天下兵器、禁民間結社、不準習武弄刀等禁條,但都未能使武術斷 代絕跡。今天,如果讓武術從我們手中淡薄遺忘,讓熱衷于追求中 國武術的外國人將武術發(fā)展成他們的東西,在世界上傳播推廣,豈 不是有愧于祖先,有辱于中華民族! 一個不懂得尊重自己國家和民 族古老文化的民族,必然是一個缺乏自信心的民族。因此我們要把 武術作為繼承傳統(tǒng)文化、光大民族精神的體育項目擺到重要位置, 積極開展。在今天,武術作為一種體育運動形式,它具有強筋壯骨、 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作用,這些對于中小學生來說 都是很適宜的。中國的武術運動源遠流長,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 樣,技藝之深廣,決不是三拳兩腳的打斗。它不僅具有技擊性,還具 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是一項十分有益于學生德智體全 面發(fā)展的體育運動。有人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夠調皮了,再讓他 們學了武術那還得了?!逼鋵崳嬲龑W武術的人是很講武德的,從不 惹是生非。我們所熟悉的一些全國冠軍,如李連杰、趙長軍、原文
慶、胡堅強、孫建魁等,都曾是作風正派、忠厚淳樸的青年,既朝氣 蓬勃,又虛懷若谷。傳統(tǒng)的武術教學,對學生從來都是嚴格的,除 了教技術、練功一絲不茍,強調“嚴、苦、勤、恒”之外,還重視武德 教育,如少林拳的“十戒”,內家拳中的“五不傳”,就是對不遵守武 德、恃武逞強的人的制約。在武術教學中,只要我們加強思想教育, 堅持正確引導,定會使青少年獲得多種益處。
此外,武術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受場地、季節(jié)、器械等的限制 較小,比較簡便易行,俗話說:“拳打臥牛之地?!碧碇靡恍┲駝?、竹 刀、棍、槍也花不了太多的錢,再不行,在普遍開展拳術的基礎上, 挑選少數(shù)優(yōu)秀者組成業(yè)余武術隊或小組學習器械也可。
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武術占的比例很小,真正能教武術 的教師也不多。在相當一部分學校里,連僅有的一點教材也沒有完 成。武術在社會上是很有群眾基礎的,公園和綠化地帶練劍習武者 隨處可見。相比之下,中小學武術的開展是很不夠的。全國武術工 作會議提出:“要逐步做到受過中等教育的大部分人都能對武術有一 個基本的了解,并學會一套拳和一種器械套路?!边@的確是一個振奮 人心的目標,然而要切實做到卻非易事,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需要擁有 大量的武術教學師資。我們應當為此而努力。
■看武術,談“距離”
——武術套路的實用價值何在?
武術作為體育項目與實用技擊應有所不同。
中華武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歷盡滄桑。它曾經(jīng)為軍事戰(zhàn)場上的攻 戰(zhàn)搏殺效力,為綠林豪杰“替天行道”生威;為統(tǒng)治者“庭前相擊” 一娛耳目,也為顛沛流離的江湖藝人糊口謀生。然而新中國成立以 后,武術被正式確定為體育項目,一驅歷史塵埃的籠罩,步入了體育 科學的殿堂。
武術中離不開踢打摔拿、閃展進退,技擊性是它的一個主要特 點,然而一招一式講規(guī)格、講方法、講勁力、講功夫、講節(jié)奏、講神 采、講用氣、講用意等等并不完全從實用出發(fā),也要講科學性和藝 術性。
武術就其概念而言,從來也不應全是實用本身,只能說它具有 較高的防衛(wèi)實用價值。在古戰(zhàn)場上,武術從形式到內容都須圍繞著 實用這一點。今天人們更多需要的是用武術來強健身體、陶冶性 情、豐富文化生活。從體育的角度來說,允許武術與實用技術存在 一定的“距離”。正如射擊運動與戰(zhàn)爭中的射擊有“距離”,競走運動 與行人走路有“距離”,自行車運動與大街上騎自行車也有“距離”, 不要說與實用活動更遠些的球類運動了。總之,生活中的實用活動 是無法替代體育運動的,唯體育才會使人得到全面的活動和強有力 的鍛煉。武術運動從健身和競技的要求出發(fā),就要提高動作的幅 度、動作的速度、動作的難度、動作的技巧……這些勢必要與實用攻 防術拉開一定的“距離”。
從演練和觀賞的美學角度看,“距離”也是必要的。美從最廣義 的審美價值來說,沒有距離的間隔就不可能成立。19世紀的一位法 國畫家有一次在野外寫生,一個過路人問他:“你在干什么?”畫家 答道:“你沒看見我在畫橡樹嗎? ”那人卻說:“橡樹不是已經(jīng)長在那 兒嗎?你還畫它干什么? ”這位過路人把藝術與生活混為一談,卻 也提醒了畫家:藝術不是追求如實地反映客觀,需要升華。武術若 與現(xiàn)實沒有“距離”,只能形同嗜血的廝斗了。
從審美感覺來說,當你從武術功利的觀念走出來,會發(fā)現(xiàn)武術 運動中豐富的美學因素。從審美對象來說,武術中挺拔的身姿、優(yōu) 美的身法、鏗鏘的節(jié)奏等也是有別于實戰(zhàn)動作的。我國古代藝術家
很早就提出了 “離形得似”、“不即不離”的美學理論。齊白石老人 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敝袊膫鹘y(tǒng)藝 術歷來主張既不杜撰荒誕不經(jīng)、非目所知的抽象,但也不追求毫發(fā) 畢現(xiàn)、一覽無余的具象。
武術屬于體育運動,畢竟需要拳腳的實地功夫,不可生搬硬套, 但是在提高套路運動的健身價值和藝術價值這點上,可引為借鑒。 武術套路技術只有保留傳統(tǒng)的技擊特點、技術的本質特征,才不失 為武術。武術只有隨著時代前進,才會為人類創(chuàng)造更多的福益。
■ 常見的基本功練習
武術的基本功是很豐富的,而且也很有系統(tǒng)。戲曲、舞蹈、雜 技以及其他體育項目的運動員常常借鑒于武術的基本功。
什么是武術的基本功?通常指人們在從事武術運動中經(jīng)常起作 用的那些基本的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
基本功訓練一般包括腿部訓練、腰部訓練、襠步訓練,樁功訓 練、鼎臂訓練、手眼訓練、沖拳訓練等。有的書著中還有肩臂訓練, 以增強肩帶的柔韌性,也是很必要的。
蔡龍云先生所著的《武術運動基本訓練》和人民體育出版社出 版的《武術基礎練習》內容都比較全面,各有所長。這里僅選擇幾 個最常用的基本功練習,著重技術要領,從簡加以敘述,供練習者 參考。
五步拳
五步拳是弓、馬、仆、歇、虛等五種步型和拳、掌、勾等三種手 型的組合練習,加上起勢、收勢,即成為一個小套。既達到基本功、 基本動作的練習目的,又可以增加襠步練習的興趣,克服枯燥感。 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教材中編選了這一組合,很適合初學者練習,本 文略作改動,加以轉載。
動作:拗弓步?jīng)_拳——彈踢沖拳——馬步架打——歇步蓋 打一一^提膝仆步穿掌——虛步挑掌。
■幾個難度動作的要領和練法
前面說過,所謂難度是相對而言的。諸如騰空飛腳、旋風腳、 前掃腿、后掃腿等技術雖屬于武術的基本技術動作,但對初學者來 說,亦屬于難度動作。技術上也的確比較復雜一些。為了便利自 學,我們將上述幾個動作的技術要領和練習方法做一些介紹。
騰空飛腳
騰空飛腳也叫“二起腿”,顧名思義,在空中連發(fā)兩腿??稍?br />
或助跑完成。
技術要點:
(1)助跑時動作要輕松自然,最后一步要跨大一些,身體微向 后傾斜,重心下降,使助跑中獲得的水平速度,在踏跳后變?yōu)橄蛏系?速度,以免騰空前沖而降低騰空高度。
(2 )踏跳動作要迅速有力,要伸踝、伸膝、伸做,以充分發(fā)揮腿 部各肌肉的蹬力;擺動腿與兩臂要協(xié)同配合積極有力地向上擺;同 時要提氣、立腰、頭上頂。
(3 )在身體達到最高點之前,蹬地腿迅速直腿向前上方彈踢, 腳面要繃平,高與肩平,上體微前壓,腰宜收緊,使腿與身體折疊, 擺動腿屈膝收控于體前,腳面宜繃。
(4 )空中擊響要清脆,第一響在擺動腿上擺,蹬地提氣時進行, 第二響在騰空最高點完成,兩響接得要緊湊。
練習方法:
(1)做不騰空的單腿飛腳,加上兩次擊響。左腳向前上一步, 右腳繃腳面向正前方擺踢,同時以右手背與左手心在頭前擊響,隨 即右手掌拍右腳面,左手變勾手移于體側左上方,此練習為 建立手腳配合的概念。
(2)并步站立,先將左腿向前向上提起,然后屈膝繃腳面收控 于體前,緊接右腳蹬地騰空,并立即直腿向前彈踢。此練習為 建立兩腿交替的概念和身體騰空的身體感覺。
(3)作三步助跑后,右腳蹬地跳起,左腿屈膝收控于體前,大腿 盡量接近身體。要求身體盡量垂直向上騰起,并配合兩臂上 擺和體會提氣、頭上頂?shù)囊I,蹬地后兩手在空中完成第一次擊響。 該動作著重體會右腳的踏跳動作和在空中維持身體平衡。
(4)兩腳前后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向前上一步,即蹬地做騰空 飛腳。然后再逐漸過渡到三步助跑踏跳動作。
技術要點:
(1)助跑時動作要輕松自然,最后一步要跨大一些,身體微向 后傾斜,重心下降,使助跑中獲得的水平速度,在踏跳后變?yōu)橄蛏系?速度,以免騰空前沖而降低騰空高度。
(2 )踏跳動作要迅速有力,要伸踝、伸膝、伸做,以充分發(fā)揮腿 部各肌肉的蹬力;擺動腿與兩臂要協(xié)同配合積極有力地向上擺;同 時要提氣、立腰、頭上頂。
(3 )在身體達到最高點之前,蹬地腿迅速直腿向前上方彈踢, 腳面要繃平,高與肩平,上體微前壓,腰宜收緊,使腿與身體折疊, 擺動腿屈膝收控于體前,腳面宜繃。
(4 )空中擊響要清脆,第一響在擺動腿上擺,蹬地提氣時進行, 第二響在騰空最高點完成,兩響接得要緊湊。
練習方法:
(1)做不騰空的單腿飛腳,加上兩次擊響。左腳向前上一步, 右腳繃腳面向正前方擺踢,同時以右手背與左手心在頭前擊響,隨 即右手掌拍右腳面,左手變勾手移于體側左上方,此練習為 建立手腳配合的概念。
(2)并步站立,先將左腿向前向上提起,然后屈膝繃腳面收控 于體前,緊接右腳蹬地騰空,并立即直腿向前彈踢。此練習為 建立兩腿交替的概念和身體騰空的身體感覺。
(3)作三步助跑后,右腳蹬地跳起,左腿屈膝收控于體前,大腿 盡量接近身體。要求身體盡量垂直向上騰起,并配合兩臂上 擺和體會提氣、頭上頂?shù)囊I,蹬地后兩手在空中完成第一次擊響。 該動作著重體會右腳的踏跳動作和在空中維持身體平衡。
(4)兩腳前后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向前上一步,即蹬地做騰空 飛腳。然后再逐漸過渡到三步助跑踏跳動作。
瀏覽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