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秘而習之已歷四十余載,更添以道家丹法,始悟源流之澤 長,光耀九州。然修之不易,猶如深海尋珠,循寶光而不舍,歷 艱辛而不頹,始得而獲。更知珍貴,雖萬金而不售。斯道氣常存 者也。噫!孰鑒道求真難于此乎?而身不其驗,動不明其用,輒 言得道,津津善辯,而惑人輩,猶為可悲耳。詐偽橫溢四海,真言不悄而聞,故大道當隱,俟時漸復。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
太極本遭
先師曰:“習拳習道,理義須明。功不間斷,其藝乃精?!?夫拳之道者,陰陽之化生,動靜之機變也。知氣養(yǎng)而增命,善竟 撲而全身,此為習拳之妙理。氣何以養(yǎng)?寅時吐納,神守天根, 意沉海底,心靜息寂,神意互戀,升降吞液,腹中如輪,旋轉(zhuǎn)如 規(guī)。是以知水火之和氣,為兩腎所出。此人身性命之本,須刻刻 留意為是。撲何以善?手腳四肢皆聽命于心神,動靜虛實隨意氣 而定取。上動下合,左轉(zhuǎn)右旋,前移后趨,惟心神之所向,意 氣之所使也。腰為真機,而貫串肢節(jié),勢無所阻,是收內(nèi)意者 為用耳。
太極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焉?;谝?,是名太極。先 天者,太極之一氣;后天者,分而為陰陽,凡萬物莫不由此生。 有生有死,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降,氣運之消長無端。體像 者有常可知,變化無究者莫測。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 太極之理,無乎不在。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成。陰陽之氣,修 身之基。上陽神而下陰海,合之者元氣生。左陽腎而右陰腎,合 之者元精產(chǎn)。背外陽而懷內(nèi)陰,皆合者而元神定。陰中有陽,陽 中有陰,本乎陽者親上,本乎陰者親下。是則手以陽論,腳以陰 名,相合者而身自靈。虛實分而陰陽判,動靜為而陰陽變??v者 橫之,剛者柔之,來者去之,開者合之,無非陰陽之妙理焉。
然陰陽和合,斯理孰持?勝負兩途,斯驗孰主? 一判陰陽兩 極分,聚合陰陽逢在中,是以云:“其妙者一也,其竅者中也?!?然陰陽和合,性命雙修之學也^性者天,上潛于頂,頂乃性之根;命者海,下潛于臍,臍乃命之蒂。故知雙修之道,在天根 海蒂之合也。真意為其中使,而有所驗,動之始則陽生,靜之極 則陰生,陰陽剛?cè)?,太極拳法四肢義通。且陰陽之中復有陰陽, 剛?cè)嶂袕陀袆側(cè)?,故有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太剛太柔,少剛 少柔。太極拳之手八法備焉。曰捧、捋、擠、按、采、捩、肘、 靠。一以中分,而陰陽出,陰陽復而四時成。中為生化之始,合 時成用,五氣行焉。東有應木之蒼龍,西有屬金之白虎,北陸玄 龜?shù)盟远鴿摰兀戏匠酁醯没饸饷w升,中土孕化,以生成而 明德。五行生克,太極拳腳之五步出焉。曰:進退顧盼定。
夫太極者,呼吸二五之中氣,手運八法之靈技,腳踩五行之 妙方,上下內(nèi)外與意合,節(jié)節(jié)貫串于一身,因而萬千之變,無乎 不應。此所以根出于一,而化則無窮,太極拳之所寓焉^卑使學 者默識心通,故為說之而已哉.
瀏覽7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