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之一,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僅在國內日益得到普及而且備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被西方冠以“東方文化的象征"及“東方藝術芭蕾之美譽,是世界公認的理想的健身、養(yǎng)身的運動項目。
簡化太極拳"于1955年創(chuàng)編,從整套動作結構來看,符合由簡到繁、先易后難的原則,是一種以柔和、穩(wěn)靜、輕靈為主的拳術。在練習太極拳時,除了要有正確的姿勢外,還要注意運動方法,尤其對于運動中的精神,心理方面的訓練是極為重要的。只有做到“心靜體松",“以意導體",排除一切雜念,專心練拳,始終保持心情舒暢和從容不迫的狀態(tài),才能達到“身心并練",體現(xiàn)出太極拳獨特的風格。練習太極拳除了能強身健體,還有較大的醫(yī)療保健價值。實踐證明,練習太極拳對于各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肺結核、心臟病、胃潰瘍、關節(jié)炎等均有一定的醫(yī)療效果。太極拳強身、健身、修身的功能以及不受年齡限制的靈活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動作說明
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臂自然下垂放在大腿外側,眼向前看,兩臂前平舉,與肩同寬,手高與肩平,手心向下。兩腿屈膝下蹲,同時輕輕下按兩掌,目平視看前方(圖81.1,圖8小2,圖81.3)。
圖8一1一1 圖8一1一2 圖8一1一3
要點:頭頸正直,下頜微向后收,身體自然放松,精神集中,兩臂下沉,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身體重心落在兩腿中間。按掌和下蹲動作要協(xié)調一致
左右野馬分鬃
左野馬分鬃:上體微向右轉,身體重心移到右腿上,同時右臂收到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經(jīng)體前向右下劃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左腳隨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右手(圖81.4),身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腳跟先落
11 圖8一1一5
1
1
、
地,右腳跟后蹬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左右手隨轉體慢慢分別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心斜向上,右手落在右胯旁,肘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左手(圖81.5)。
右野馬分鬃:身體向后移重心,同時左腳尖向外擺,身體重心慢慢前移,同時上體左轉左手翻轉向下,收到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劃弧放到左手下,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右腳隨即放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眼看左手(圖8小6)。右弓步分掌,右腿向右前方邁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時上體右轉,左右手隨轉體分別慢慢向左下右上分開,右手心斜向上高與眼平,左手落在左胯旁,肘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右手(圖8小7)。左野馬分鬃與右野馬分鬃,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8小8,圖8小9)。
圖8一1一6 圖8一1一7
要點:上體不可前俯后仰,兩臂分開時要保持弧形。身體轉動要以腰為軸。做弓步時,邁出腳先是后跟著地,然后慢慢落到前腳掌。腳尖向前,膝蓋不超過腳尖,后腿自然伸直。野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腳的腳跟要分在中軸線兩側,它們之間的橫向距離應保持在10、30厘米左右。
圖8一1一8
(三)白鶴亮翅
圖8一1一9
上體微向左轉,左手翻掌心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弧掌心轉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眼看左手(圖8.1.10),右腳跟進半步,上體后移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兩手隨轉體慢慢向右上左下分開,右手上提,停于右額前,
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圖8一1一10心向下,指尖向前;目平視前方。
要點:完成姿勢身體自然不要挺胸,兩臂上下分開要保持半圓形,上步、移重心、分手、上下肢要協(xié)調一致。
(四)左右摟膝拗步
左摟膝拗步:右手從體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劃弧至右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掌心斜向上,左手從左下向上,向右下方劃弧落至右胸前,掌心斜向下,同時上體先向左再向右微轉身,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右手(圖81.(1)。接
著上體左轉,左腳向前(偏左)成左弓步,右手由耳側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左手由左膝前摟過落于左胯旁,指尖向前,目視右手手指。接著身體向后,移重心落至右腿,左腳尖翅起,微向外擺,隨后重心前移,身體左轉,重心移到左腿,右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劃弧至左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隨轉體向上,向左下劃弧落于左胸前,手心斜向下;目視左手(圖81.12)。
圖8一1一11 圖8一1一12
右摟膝拗步:同左摟膝拗步,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
81.13,圖8“1.14)。
一13 14
左摟膝拗步同右摟膝拗步,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81-15,圖81.16)。
手揮琵琶
轉,左腳提起稍向前移成左步,接著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膝關節(jié)微屈,同時左手從左下向上挑掌,掌心向右,高與鼻尖平,臂微屈,右手收至左臂肘關節(jié)內側,掌心向左;目視左手食指(圖81.17)。
要點:身體自然放松,左手上挑
時要微帶弧形,右腳上步要前腳掌先圖8一1一17
落地,再全腳踏實。身體重心后移和左手上挑、右手回收要協(xié)調一致。
左右倒卷肱
左倒卷肱:上體右轉,兩手同時翻掌心向上,右手翻掌心
向上同時經(jīng)腹前由下向后方劃弧平舉,臂微屈,隨右轉體先目右視,再轉向前方目視左手。接退步推掌,右手由耳側向前推,掌心向前,左臂由下向后分開,至左肋外側,掌心向上,同時退左腿,腳尖先落地,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虛步;目視右手(圖8小18,圖81.19)。
圖8一1一18 圖8一1一19
右倒卷肱體微向左轉同左手隨轉體向后方劃弧平舉,掌心向右手翻掌心上隨轉體先目左視再轉向前方目視右手著退步推掌同倒卷肱退步推掌唯左右方向相反圖0圖
20 21
要點:推手時,要轉腰松胯,兩手的速度要均勻,前推手臂不可伸直,后撤手不可直向回抽,隨轉體走弧線。退腿應退在直線兩邊,最后退右腳時,腳尖外撇角度略大些,便于接著做“左攬雀尾"動作(七)左攬雀尾
卜體微向右轉,右手隨轉體向后E方劃弧平舉,掌心向上,右臂不停接著做屈肘,掌心轉向下,收至右胸前,左手放松,掌心向下,隨轉體左手自然下落,慢慢翻掌心向上,經(jīng)腹前劃弧至右肋前,掌心向上,同右掌心相對成抱球狀。同時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右手(圖81.22)。接著做轉體左弓步繃,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步,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左前方繃出。高與肩平,掌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放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接著做身體微向左轉,左手隨之前伸翻掌心向下,右手翻掌心向上,經(jīng)腹前向上向前揮動伸至左肘內側,目視左手(圖8小23)。接著做轉體后捋,上體右轉,兩手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后上方劃弧后捋,高與肩平,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目視右手。接著做轉體弓步,上體微向左轉,右臂屈肘于左手腕內側,上體
22 一23
繼續(xù)左轉,雙手同時向前慢慢擠出,左手掌心向后,右手掌心向前,左臂保持半圓形,同時重心前移成左弓步,目視左手腕部(圖8小24)。接著做后坐收掌,左手翻掌心向下,右手經(jīng)左腕上方向前,向右掌心向下,兩手左右分開與肩同寬,上體慢慢后移到右腿上,左腳尖翹起,同時兩手屈肘收至腹前,掌心向前下方,目平視前方(圖81.25)。接著做左弓步按掌,上式不停。身體重心慢慢前移,同時兩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成左弓步,目平視前方(圖81.26,圖81.27)。
圖8一1一24
26
圖8一1一25
27
要點:繃出時,兩臂前后均保持弧形。下捋時,上體不可前傾和后傾,必須隨腰轉,走弧線,左腳全掌著地。向前擠時,動作要與松腰、弓腿一致。向前按時,兩手須走曲線,手腕高于肩平,肘微屈。
(八)右攬雀尾
右腿屈膝身體重心移到右腿,上體后移右轉,左腳尖內扣。右手向右平行劃弧至右側,掌心向前,目視右手。接著做丁步抱球,右手由右下經(jīng)腹前向左劃弧,掌心向E至左肋前,左手掌心向下,平屈胸前,兩手抱球,身體重心移到左腿,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左手(圖8小28)。接著做右弓步繃,動作同左攬雀尾,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8小29)。接著做轉體伸臂,同左攬雀尾,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接著做轉體后捋,同左攬雀尾,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接著做轉體弓步擠,同左攬雀尾,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接著做后坐收掌,右弓步按掌,同左攬雀尾,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8小30,圖81.31,圖81.32,圖81.33)。
要點:同左攬雀尾,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
一圖1一圖1 圖8一1一29
一
圖
1
一
圖
1
圖8一1一30
圖8一1一32
(九)單鞭
圖8一1一33
重心后移至左腿上,右腳尖內扣,同時上體左轉。兩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運轉,直至左臂平舉于身體左側,掌心向左,右手經(jīng)腹前運至左肋前,掌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接轉體丁步勾手,身體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腳尖點地向右腳靠攏,同時右手向右上方劃弧至右側方時變鉤手,臂與肩平,左手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上劃弧停于右肩前。掌心向里,眼看左手(圖8小34)。接轉身弓步推掌,左腳向左前側方邁出成左弓步,身體重心前移的同時,左掌隨轉體慢慢向前推掌,掌心向前,手指與眼平,眼看左手(圖81.35)。
圖8一1一34 圖8一1一35
要點:上體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時,兩肩下沉。上步推掌隨轉體邊翻邊推,上下肢動作要協(xié)調一致。
(十)云手
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腳尖內扣,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上劃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后,同時右手變掌,掌心向右前,目視左手。接著做小開立步,云左手。身體重心左移,同時左手由眼前向左側運轉。掌心慢慢轉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經(jīng)腹前向左上劃弧至左肩前,掌心斜向后。同時右腳向前靠近左腿,成小開立步(兩腳距離約120厘米);目視右手(圖8小36)。接著做
圖8一1一36 圖8一1一37
、
橫跨步云手,上體向右轉,同時,右手向右側運轉,掌心翻轉向右,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上劃弧至右肩前,掌心斜向后,隨之左腿向左橫跨一步,眼看左手。接著做小開立步云手、橫跨步云手。小開立步云手,同前面動作一樣(圖8一1一37)。
要點:身體轉動要以腰為軸,松腰,松胯,兩臂運轉要自然圓活,速度要均勻,下肢移動時重心要穩(wěn),不能忽高忽低。
分腿收腿腳掌先著地再踏實;目隨手走。
單鞭
上體右轉,右臂運至側方時變鉤手,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劃弧至右肩前,掌心向內。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尖點地,眼看左手。接著做轉身左弓步推掌。動作同(九)(圖8.1.38)。
高探馬
右腳跟進半步,身體重心后移至右腿,右鉤手變成掌,兩掌心翻轉向上,同時身體微向右轉。左腳跟慢慢離地,眼看左
前方。接著做虛步推掌,上體微向左轉,右掌經(jīng)右耳旁向前推]氣9出,掌心向前,手指與眼同高,左手收至左側腰前,掌心向上,同時左腳微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目視右手(圖81一39)。
圖8一1一38
77
7
7
、了圖8一1一39
要點:身體自然,雙肩下沉,跟步移重心時身體不要有起伏。
右蹬腳
上體微右轉,左手手心向上,從右腕背面穿出,雙手交叉,眼看兩手中間。接著做弓步分手,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成左弓步,兩手與邁步同時向兩側分開,掌心斜向下,眼看右前方。接著做丁步合抱,兩手由外圈向里劃弧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掌心均向后,同時右腳向左腳靠攏,腳尖點地,目平視右前方(圖810)。接著做提膝獨立,右腿提膝,腳尖自然下垂,同時兩手由胸前繼續(xù)上抬。接著做蹬腿分掌,兩臂左右劃弧分開平舉,掌心均向外,同時右腳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目視右手(圖8小(1)。
0
圖8一10 圖8一11
要點:身體要穩(wěn),不可前俯后仰。蹬腳時,右腳尖回鉤,勁使在腳跟。分手和蹬腳要協(xié)調一致。右臂和右腿E下相對。
(十四)雙峰貫耳
右腿收回,屈膝平舉,兩手翻掌心向上落至體前。接著做兩手同時向下劃弧分落于右膝蓋兩側,目視前方。接著做弓步貫耳,右腳向右前方落下,身體重心慢慢前移,成右弓步,同時兩手下落,慢慢變拳,分別從兩側向上,向前劃弧至面部前方,兩拳相對,高于耳齊,拳眼斜向內下(兩拳中間距離約10、20厘米),目視右拳(圖8.12)。
要點:完成式時,頭頸正直,松腰松胯,兩拳松握,沉肩垂肘,兩臂保持弧形。
轉身左蹬腳
身體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尖內扣,同時兩拳變掌,由上向左右劃弧。分開平舉,手心向前,眼看左手。接著做丁步合抱,身體重心移到右腿,左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兩手由外向里劃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掌心均向后,目平視左方(圖8小43)。接著做提膝獨腿提膝,腳尖自然下垂。同時,兩手由胸前繼續(xù)上抬。接著做蹬腳分掌。同右腿",唯左右方向相反,目視左手(圖81.44)。
圖8一1一43 11
1
1
要點:與右蹬腿式相同,只是左右方向相反,左蹬腳方向與右蹬腳成180度
左下式獨立
左腿收回平屈,上體右轉。右掌變鉤手,左掌向上,向右劃弧下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目視右手。接著做仆步穿掌,右腿屈膝下蹬,左腿由內向左側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順左腿內側向前穿出,目視左手(圖81一45)。接著做弓步挑掌,身體重心前移,成左腿前弓,右腿后蹬,右腳尖內扣,上體微向左轉并向前起身,同時左臂繼續(xù)向前伸出(立掌)。掌心向右,右鉤手下落,鉤尖向后,目視左手接著做提膝挑掌,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獨立式,同時鉤手變掌,由下方順右腿外側向前弧形擺出,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與膝相對,掌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右手(圖8小46)。
圖8一1一45 圖8一1一46
要點:右腿全蹲時,上體不可過于前傾,左腿伸直,腳尖內扣,全腳掌落地。獨立時腿微屈,右腿提起時腳尖自然下垂
右下式獨立
右腳下落于左腳前,身體同時左轉,左手向后平舉變鉤手。右掌隨轉體向左側劃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目視左手接著做仆步穿掌,弓步挑掌,提膝挑掌,動作同前“左下式獨
Y'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81一47,圖8小48
TA1JAJANSHJ
圖8一1一47
要點:右腳尖觸地后必須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做仆腿其他同“左下式獨立"只是左右方向相反。
左右穿梭
圖8圖8左穿梭:身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前落地,右腳跟離地,同時兩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狀(左上右下),然后右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左前臂(圖81.49)。接
圖
8
圖
8
體右轉,右腳向右前方邁出,成右弓步。同時右手由臉前向卜舉并翻掌停在右額前,掌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經(jīng)體前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前,目視左手(圖8小50)。
圖8一1一4950
右穿梭:身體重心后移,右腳尖向外撇,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腳跟進,停于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兩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狀(右上左下),目視右前臂(圖81巧1)。接著做弓步架推,同左穿梭,唯左右動作方向相反(圖81.52)。
圖8一1一51 圖8一1一52
要點:完成姿勢面向斜前方,推手時上體不可前俯。一手上舉一手前推,要與弓腿松腰上下協(xié)調一致。
(十九)海底針
右腿跟半步,重心移到右腿上,同時上體微向右轉,右手向上提至耳側,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左手經(jīng)體前下落,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前。眼看前下方。接著做虛步插掌,上體微向左轉至面向前方。右手從耳側向斜前下方插下,指尖向前下,掌心向
左,左手向左劃弧按在左胯旁,掌心圖8一仁53
向下,左腳稍前移,膝微屈,腳尖點
地成左虛步。目視前下方(圖81.53)。
要點:身體要先右轉再左轉身,完成姿勢避免低頭和凸
閃通臂
上體微向右轉,左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左弓步。右手由體前上提,停于右額前上方,掌心翻轉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經(jīng)胸前向前推出,高于鼻尖平,掌心向前,目視左手(圖81.54)。
要點:完成姿勢上體自然正直,松腰松胯,推掌、舉掌和弓腿動作要協(xié)調一致。
轉身搬攔捶
身體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腳尖內扣,身體向右轉,然后身體重心移到左腿上。同時,右手隨轉體向右,向下(變拳)經(jīng)腹前劃弧至左肋旁,掌心向下,左掌上舉于頭前,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圖8小55)。接著做轉身撤腳翻拳,繼續(xù)向右轉身,右腳收回不點地向前邁出一步,腳尖外撇,右拳經(jīng)胸前翻轉,掌心向上,左手下落按在左胯旁,目視右手(圖8小56)。接著做轉
圖8一1一55 56
體進步搬攔沖拳,身體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腳向前邁一步,同時,右拳向右劃弧收至右腰旁,拳心向上,左手隨同左腳前邁經(jīng)左側向前上劃弧攔出,掌心向前下方(圖81.57)。左腿成左弓步,同時沖右拳,拳眼向上,高與肩平,左手附于右前臂內側,目視右拳(圖8.1.58)。
圖8一1一57 圖8一1一58
要點:轉身,移重心,扣左腳尖,上下肢動作要協(xié)調一致。
沖拳上左腳,腳跟先落地,再落到全腳掌。
如封似閉
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變掌,兩掌心向上,眼看前方。接著做后坐收掌,身體重心后移至右腿上,左腳尖翹起,同時兩臂慢慢分開,回收至胸前翻掌心向下,落于胸前,目視前方。接著做弓步推掌,兩手向下經(jīng)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與肩平,掌心向前,同時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目視前方(圖81巧9,圖81.60)。
要點:身體后移時,不可后仰。兩臂隨身體回收時,肩、肘部略向外松開,向前推手寬度不要超過肩。
十字手
向右轉身,重心移到右腿,左腳尖內扣,右手隨轉體向右
?J1anShenWuShe
TA1C丿丿
圖8一1一59 圖8一1一60
劃弧平舉,右腳尖外撇。右腿屈膝成右側弓步,右臂與左臂成平舉,兩掌心向前,眼看右手。接著做收腳合抱,重心慢慢移到左腿,右腳尖內扣,隨即向左收回半步,兩腳距離同肩寬,兩腿慢慢蹬直,成開立步,同時兩手向下經(jīng)腹前向上劃弧交叉合抱于胸前,腕高與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掌心向后,目視前方(圖8小(1)。
要點:兩手分開和合抱時,上體不要前俯,站起后身體自然正直,兩臂環(huán)抱時須沉肩垂肘。
圖8一1一6162 圖8一1一63
(二十四)收式
兩手向外翻掌,掌心向下,兩臂慢慢下落,停于身體兩側,目視前方(圖8.1一62,圖81.63)。
要點:兩手分開下落時,注意全身放松。呼吸平穩(wěn)后,把左腳收到右腳旁,再走動休息
第二節(jié)四十二式太極拳
為適應國內外武術競賽活動的開展,中國武術研究院組織國內武術專家\著名教練及優(yōu)秀運動員,于1989年編創(chuàng)了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拳的取材兼采各家太極拳,不限于某一種流派,所以人們又俗稱它為“綜合太極拳"
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特點如下:內容包含了不同流派太極拳的代表性動作,表現(xiàn)了太極拳的不同風格和技術特氣內容取舍、動作設計和編排,既發(fā)揚了太極拳傳統(tǒng)風貌,又表現(xiàn)了時代特點,吸取了近年來太極拳的創(chuàng)新成果,較好地表現(xiàn)了對武術遺產(chǎn)的挖掘整理,繼承發(fā)展的方針;在保證競賽要求的前提下,兼顧了群眾普及和全民健身的需求。選枋力求群眾熟悉,開展廣泛,造型優(yōu)美,鍛煉全面,難度適當,廣大愛好者喜聞樂見,使競賽套路起到促進競賽、推動普及的雙重作用
(一)起式
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并攏,頭頸端正,下頦內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兩手輕貼大腿側;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視前方。左腳向左輕輕開步,相距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手慢慢向前平舉,與肩同高,手心向下,兩臂相距同肩寬,肘微下垂。F.體保持正直,兩腿緩緩屈膝半蹲;兩掌輕輕下按,落于腹前,掌與膝相對。屈坐時彎腿落胯,屈膝屈髖斂臀,肛門收縮上提,保持上體中正,屈坐高度因人而異。體重落于兩腳后半部(圖821,圖822)。
圖8一2一1 圖8一2一2
(二)右攬雀尾
右腳尖稍外撇,同時身體微向右轉;右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左手翻轉向右劃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與右手相對如抱球狀,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收于右腳內側;目視右手。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輕輕落地。上體繼續(xù)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前出,左手高與肩平,手心向內,指尖向左;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兩臂微屈;目視左前臂。上體微左轉,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左臂內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轉向下,與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向左劃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兩掌相對如抱球狀;目視左掌。上體微右轉,右腳向右前方輕輕邁出一步,腳跟著地上體繼續(xù)右轉,重心前移或右弓步;同時右臂向前出,臂微屈,掌心向內,高與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視右前臂。上體微右轉,左掌前伸,掌心
翻轉向上,伸至右腕下方;目視右掌。重心后移,上體微左轉;雙掌向下后捋至腹前;目隨右掌。右臂外旋屈肘橫于胸前,右掌心向內,指尖向左;左臂內旋,左掌心轉向外,掌指附于右腕內側。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掌同時向前擠出,兩臂撐圓;目視前方。重心后移,上體微右轉,右腳尖上翹;右臂外旋,右掌心翻轉向上,自前向右、向后屈肘劃平弧至右肩前左掌仍附于右腕內側隨之劃弧;目隨右掌。身體左轉,右腳羹內扣落地;右掌平旋內收。上體微右轉,重心右移,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著地成丁步;右臂內旋,右掌翻轉向右前方立掌按
圖8一2一3
圖8一2一5
—
圖82
出,腕高與肩平,掌心向外;左掌隨之翻轉向內,指尖仍附于右腕側;目視右掌(圖8一23,圖82,圖825,圖&26)。
左單鞭
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腳跟著地;右掌變勾手;左掌向左劃弧至面前;目視左掌。上體繼續(xù)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前臂內旋,左掌翻轉向前推出,掌心向前,腕高與肩平;目視左掌(圖82丷)。
提手
重心后坐,上體右轉,左腳尖內扣,左掌向右平擺劃??;目視左手。重心左移,右勾手變掌,左掌稍向左平帶。上體微右轉,右腳提轉,腳跟落地,腳尖上翹,右掌成側立掌舉于體前,指尖高與眉齊;左臂屈收,左手也成側立掌合于右肘內側;目視右掌(圖828)。
圖8一2一7 圖8一2一8
白鶴亮翅
上體左轉,兩手向左下方劃弧分開;目視前方。右腳尖內扣落地;兩手繼續(xù)向左下方劃弧,再翻轉抱于左胸前,左手在上,兩臂微屈成弧形;目視左手。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兩手邊分邊舉至右肩前;目視右手。上體微左轉,左腳稍向內收,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兩手右上左下劃弧分開,右掌提至右額前,掌心向內;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兩臂保持弧形;目平視前方(圖829)。
樓膝拗步
上體微左轉;右手隨之向左劃弧圖8一2一9
自頭前下落;目視右手。上體右轉,
隨之右手向下、向右、向上劃弧至右前方,高與頭平,手心斜向上;左手向上、向右、向下劃弧至右肋旁,手心向下;左腳收至右腳內側;目視右手。上體左轉,左轉向前上步,腳跟輕輕落地;右臂屈肘,右手收至耳旁,掌心斜向前;左手向下劃弧至腹前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成立掌向前推出,指羹高與鼻平;左手由左膝前摟過,按于左胯旁;目視右掌。重心稍后移,左腳尖外撇,上體左轉;右手隨之向左劃
??;目隨右手。左手向左、向上劃弧,舉至身體左前方,高與頭平,手心斜向上;右手擺至左肋旁,手心向下;右腳收至左腳內側;目視左手。上體右轉,右腳向前上步,右臂屈肘,左手收至耳旁,手心斜向前;右手向右、向下劃弧至腹前;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左手成立掌向前推出,右手由右膝前摟過,按于右胯旁;目視左掌(圖8210)。
圖8一2一10
撇身捶
重心稍后移,右腳尖外撇,上體右轉;左手向左前伸展,手心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向右后方劃弧分開;目視左手。左腳收于右腳內側;左手握拳,下落于小腹前,拳心向內,拳眼向右,右手向上、向體前劃弧,附于左前臂內側,手心向下;目視左前
方。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圖8一2一步,腳跟著地;左拳上舉至面前。重
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拳翻轉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與頭平;右手仍附于左前臂內側;目視左拳(圖82-11)。
捋擠式
重心稍后移,左腳尖內扣,上體右轉;左拳變掌,右掌向右劃一平弧,隨即收于左前臂內側。重心前移,上體繼續(xù)右轉;右掌由左向右前方劃弧平抹,掌心斜向下;左掌落于右肘內側下方,掌心斜向上;目視右掌。兩掌自前同時向下、向后捋,左掌捋至左胯旁,右掌捋至腹前;右腳收至左腳內側;目視右前方。右腳向右前方上步,腳跟著地;同時左前臂內旋,右前臂外旋,兩手翻轉屈臂上舉,收于胸前,手心相對;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臂同時向前擠出,左掌指貼于右腕內側,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右掌心向內,指尖向左,高與肩平;目視右掌。重心后移,右腳尖內扣,上體左轉;右掌翻轉向上,左掌劃一小弧從右前臂上穿出。重心前移,上體繼續(xù)左轉;左掌自右向左前方劃弧平抹,掌心斜向下;右掌收于左肘內側下方,掌心斜向上;目視左掌。兩掌自前同時向下、向后捋,右掌捋至右胯旁,左掌捋至腹前;左腳收至右腳內側;目視左前方。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同時右前臂內旋,左前臂外旋,兩手翻轉屈臂上舉收于胸前,手心相對;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兩臂同時向前擠出,兩臂撐圓,右掌指貼于左腕內側,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左掌心向內,指尖向右,目視左掌(圖8212,圖8213)。
圖8一2一12 圖8一2一13
進步搬攔捶
重心后移,左腳尖外撇,上體左轉;左掌向下劃弧,右掌向右前方伸展,掌心斜向下;頭隨上體轉動。重心前移,右腳收于左腳內側;左掌向左劃弧,再向上卷收于體前,掌心向下,右掌變拳向下劃弧收于腹前,拳心向下;目向前平視。右腳向前上步,右拳隨之經(jīng)左臂內側向前翻轉搬出,拳心向上,高與胸平;左掌順勢按至左胯旁;目視右拳。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左腳收于右腳內側;右前臂內旋,右拳向右劃弧至體側,左前臂外旋,左掌向左向前劃弧至體前:目視前方。左腳向前上一步,右拳收于右腰間,拳心向上,左掌翻轉向下,攔于體前;目視左,,掌。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打出,拳眼轉向上,高與胸齊,左掌收于右前臂內側;目視右拳(圖8一214,圖8.2一15)。
,
,
圖8一2一14
如封似閉
左掌從右前臂下穿出,右拳隨之變掌,掌心也轉向上。上體后坐,重心后移,左腳尖上翹;兩掌分開并屈臂內旋,收至胸前,與肩同寬,掌心斜相對。兩掌翻轉向下,落至腹前;目視前方。重心前移,右腳收至左腳側后方,腳尖點地,成右丁步;兩拳向前按出,與肩同寬,掌心向前,腕
高與肩平;目視兩拳(圖8216)。
開合手
圖8一2一16
以右腳掌和左腳跟為軸,依次右轉,兩腳踏實,再成丁步;兩掌翻轉掌心相對,指尖向上,屈收至胸前,再向左右分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兩掌相合,與頭同寬,掌心相對,目視兩掌中間(圖8217)。
右單鞭
身體稍右轉,右腳向右橫開一步,兩臂內旋,兩掌虎口相對,掌心向外;目視左掌。重心右移,成右側弓步(橫襠步);兩掌向左右分開,平舉于身體兩側,目視左掌(圖82.18)。
圖8一2一17 圖8一2一18
肘底捶
重心左移,右腳尖內扣,上體稍左轉;右前臂外旋,掌心轉向上,右掌向內劃弧至右肩前;左掌向左、向下劃??;目視右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右掌翻轉屈收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左前臂外旋,左掌心轉向上,經(jīng)腹前向右劃弧,
與右掌上下相對,兩臂相抱如“抱球"圖8一2一19
狀。上體左轉,左腳向左前方擺腳上
步,左掌經(jīng)右前臂下向上、向左劃弧,掌心向內,高與頭齊;右掌經(jīng)左胸前劃弧下落至右胯旁;目視左掌。上體繼續(xù)左轉,重心前移,右腳前跟半步,腳前掌落在左腳后面;左臂內旋,掌心轉向外,左掌向左、向下劃弧至體左側;右臂外旋,右掌向右、向前劃弧至體前,高與頭齊,目視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向前進步,成左虛步;左掌收經(jīng)左腰際成側立掌,再經(jīng)右腕上向前劈出,指尖高與眉齊,右掌握拳,拳眼向上,收至左肘內側下方;目視左掌(圖8219)。
轉身推掌
左腳撤至右腳后,右拳變掌上舉,腕高與肩平,掌心向上;左掌翻轉下落至右胸前,掌心向下;目視右掌。以右腳跟、左腳掌為軸,向左轉身,轉身時重心仍在右腿;同時右掌稍卷收,左掌稍下落;目視右掌。左腳向前偏左上步,腳跟落地;右掌屈收至右耳側,左掌向左劃?。荒恳暻胺?。重心前移,轉腰順肩,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后方,腳前掌著地,成右丁步;右掌順勢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掌經(jīng)左膝上摟過,按于左胯旁;目視右掌。以左腳跟、右腳掌為軸,向右后轉身,轉身后重心仍在左腿;左臂外旋向左前方上舉,右掌下落至左胸前,掌心向下;目視左掌。右腳向前偏右上步,左掌卷收至左耳側,右掌下落至腹前;目視前方。重心前移,轉腰順肩,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后方,成左丁步;左掌順勢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掌經(jīng)右膝上摟過,按于右胯旁。目視左掌〈圖8220,圖8221)0
圖8一2一20圖8一2一21
玉女穿梭
上體右轉,左腳向左撤半步;左臂外旋,左掌向右劃弧至右胸前,掌心轉向上;右掌經(jīng)左前臂上方向前伸探至體前,掌心斜向下,腕高與肩平;目視右掌。上體左轉,重心移至左腿,右腳收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兩掌同時向前向下、向后捋至左胯旁,右掌捋至腹前;目隨兩手。右腳向右前方卜.步,兩前臂旋轉,兩掌上舉合于胸前,右掌心向內,左掌心向外,掌指附于右腕內側;目視右掌。重心前移,H體右轉,左腳隨之跟至右腳內側后方,腳前掌著地;右掌自左向前劃平弧,掌心轉向上;左掌隨之轉動;目隨右掌。左腳落實,上體左轉,右掌屈肘內旋向右、向后劃平弧;目視右掌。上體右轉,右腳再向前方上一步,右掌內旋翹腕至右肩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左掌隨之劃弧后收于左腰際;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右弓,上體右轉;右掌上架于右額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左掌前按至體前,掌心向前,指尖與鼻尖相對;目視左掌。重心后移,右腳尖內扣抬起,上體左轉;右前臂外旋,右掌翻轉下落于體前,掌心向上,右腕高與肩平;左掌向右劃弧后收至右肘內側,掌心向下;目視右掌。重心前移,右腳落實,上體繼續(xù)左轉;左掌從右前臂上穿出,并自右向左劃弧抹掌;右掌收于左肘內側下方,兩掌心上下斜相對;目視左掌。上體右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兩掌自前同時向下、向后捋,右掌捋至右胯旁,左掌捋至腹前;目隨兩掌。左腳向左前方上步,兩前臂旋轉,兩掌上舉合于胸前,左掌心向內,掌指向右;右掌心向外,掌指附于左腕內側;目視左掌。重心前移,上體左轉,右腳隨之跟至左腳內側后方,腳前掌著地;左掌自右向前劃平弧,掌心轉向上,右掌隨之轉動;目視左掌。右腳落實,上體右轉,左掌屈肘內旋向左、向后劃平弧,目視左掌。上體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左掌內旋翹腕至左肩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右掌隨之劃弧后收于右腰際;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體左轉;左掌上架于左額前上方,掌心斜向上;右掌向前,指尖與鼻尖相對;目視右掌(圖8222,圖823)。
圖8一2一22 圖8一2一23
右左蹬腳
重心后移,左腳尖內扣,上體扣轉;左臂外旋,左掌翻轉落于體前,掌心向上,腕高與肩平;右掌向劃弧后收至左肘內側,掌心向下;目視左掌。重心前移,上體左轉;右掌從左前臂上方穿也,向上、向右劃弧展開;左掌向下、向左劃弧至腰側;頭隨上體轉動。E體右轉,右腳收至左腳內側;右掌向下、向左、向上劃弧,左掌向左、向上、向右劃弧至胸前兩腕交疊,兩掌交叉合抱,右掌在外,掌心均向內;目視右前方。左腿微屈站穩(wěn)右腿屈膝提起,右腳向右前方(約30度)慢慢蹬出,腳尖上勾,兩掌分別向右前方和左方劃弧分開,掌心向外,腕與肩平,右臂與右腿上下相對;目視右掌。右腿屈收,右腳向右前方落下,右前臂外旋,右掌心轉向上,稍向外收;左掌下落,經(jīng)腰間向前、向上劃弧伸至右肘內側掌下,目視右掌。重心前移,右腳落實,上體右轉;左掌從右前臂上方穿出向上、向左劃弧展開,右掌向下、向右劃弧至腰側;頭隨上體轉動。上體左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左掌向下、向右、向上劃弧,右掌向右、向上、向左劃弧至胸前兩腕交疊,兩掌交叉合抱,左掌在外,掌心均向內;目視左前方。右腿微屈站穩(wěn),左腿屈膝提起,左腳向左前方(約30度)慢慢蹬出,腳尖上勾,兩掌分別向左前方和右方劃弧分開,掌心向外,腕高與肩平,兩臂伸展,肘微屈,左臂與左腿上下相對;目視左掌(圖8224,圖8225)。
圖8一2一24
梅手肱捶左小腿屈收,左腳落于右腳內側,兩臂外旋,兩掌掩合于頭前,掌心向內;目視兩掌。左腳尖上翹,腳跟擦地向左開步,上體稍右轉;兩臂內旋,兩掌翻轉下落,上下交叉相疊于小腹右側,左掌壓于右掌背上,掌心均向下;目視前方。上體左轉,重心左移;兩掌向兩側分開,高與肩平,前臂內
圖8一2一25
圖8一2一26
旋,掌心轉向外;目視前方。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兩臂外旋,肘內合,左掌擺至體前,掌心向上,高與肩平;右掌變拳,屈臂合于胸前,拳心向上;目視左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轉腰順肩成左弓步;右拳旋轉向前方?jīng)_打,拳心轉向下;左掌后收,掌心貼于左腹部,目視右拳(圖8226)。
野馬分鬃
上體左轉;右拳變掌向下劃弧至腹前,掌心向下;左掌以拇指為軸,四指向下轉動。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右臂內旋,右掌翻轉向外,并向上、向右劃弧,屈臂置于右肩前,拇指向下,四指尖向左;左臂外旋,掌心轉向內,掌指背貼于右前臂內側,隨之劃弧,目視右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右臂外旋,左臂內旋,兩掌成橫掌,掌心向左前方,橫于腹前,腰腹彈性發(fā)力;目視兩掌。腰再向左轉;兩掌自右向左劃弧,交錯擺至腹前,左掌略前;眼看左掌。重心右移,腰向左轉,兩掌向右劃弧分開,左掌心轉向上,右掌心轉向右;目視前方。重心后移,左腳屈膝提起;左臂處旋,左掌向上托于左膝上方;右掌向右上劃弧橫于右側,掌心向右,高與肩平;目視前方。左腳向前上步,左手微屈臂后引;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向前穿靠,掌心向上,指尖向前,左腕高與肩平;右掌撐至身體右方,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腕高與肩平;目視左掌。重心后移,左腳尖外撇,上體左轉,左臂內旋,左掌心翻轉向外,右臂亦外旋,右掌稍下落內收;目視左掌。重心前移,上體左轉,右腳屈膝向前提收;右掌向下劃弧,經(jīng)體側前舉,托于右膝上方,掌心向上;左掌左擺橫于體側,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目視右手。右腳向前上步,右手微屈臂后引;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掌向前穿靠,掌心向上,指尖向前,腕高與肩平;左掌撐至身體左方掌外指尖斜向上
腕高與肩平;目視右掌(圖8227,圖8一228)。
圖8一2一27 圖8一2一28
云手
重心左移,右腳尖內扣,上體左轉;右前臂內旋,向左擺至右肩前;左掌微向左撐,掌心向左;目視左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左腳跟隨之碾動;右掌翻轉向外,橫掌右擺至身體右側;左掌自左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劃弧,掌心隨之翻轉向上;目隨右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左掌掌心向內;自右向上向左,經(jīng)面前劃弧云轉,右掌向下經(jīng)腹前,向左劃弧云轉,掌心由外轉向內目隨右掌。上體繼續(xù)左轉,右腳收于左腳內側落地,兩腳平耨向前,兩掌云至身體左側逐漸翻轉,左掌心轉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左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右掌自左經(jīng)面前向右劃弧云轉,左掌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劃弧云轉;目視右掌。上體繼續(xù)右轉,左腳向左側開步,兩掌云至身體右側,逐漸翻轉,右掌心轉向外,左掌云至右肘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右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左掌經(jīng)面前向左劃弧云轉;右掌向下經(jīng)腹前劃弧向左云轉目隨左掌。
上體繼續(xù)左轉,右腳收于左腳內側落地兩腳平向前兩掌云至身體左側逐漸翻轉,左掌心轉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左掌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右掌自左經(jīng)面前向右劃弧云轉,左掌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劃弧云轉;目視右掌。上體繼續(xù)右轉,左腳向左側開步,兩掌云至身體右側,逐漸翻轉,右掌心轉向外,左掌云至右肘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右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左掌經(jīng)面前向左劃弧云轉;右掌向下腹前劃弧向左云轉;目隨左掌。上體繼續(xù)左轉,右腳收于左腳內側落地,兩腳平行向前,兩掌云至身體左側逐漸翻轉,左掌心轉向外,右掌云至左肘內側,掌心轉向內;目視左掌(圖82.29,圖&230)。
圖8一2一29 圖8一2一30
(二十)獨立打虎
重心右移,左腳向身后撤一步,右腿屈膝前弓;左掌掌心翻轉向上,向下劃弧,收于腹前;右掌掌心翻轉向下,經(jīng)左前臂上方穿出,向前伸探至體前,腕高與肩平;目視右掌。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右腳尖內扣;兩掌向下,經(jīng)腹前向左劃??;視線隨上體轉動。兩掌逐漸握拳,左拳經(jīng)體側屈臂上舉至左額前上方,右拳屈臂收于左胸前拳內左腿微屈站穩(wěn),右腿屈膝提起,右腳收至襠前,腳尖上翹;頭轉向右前方;目平視前方(圖82(1)。(二十一)右分腳
上體微右轉,左腳內收,腳尖下垂;兩拳變掌疊抱于胸前,右掌在外,掌心皆向內;目視右前方。右腳腳面展平,腳尖向右前方慢慢踢出,兩掌同時向右前方和左方劃弧分開,掌心皆向外,指尖向上,腕高與肩平,兩臂撐舉,肘關節(jié)微屈,右臂與右腿下相對;目視右掌(圖8232)。
圖一2一31圖8一2一32
雙峰貫耳右腿屈膝,小腿回收,腳尖下垂;兩臂屈肘外旋,在胸前相合,兩掌經(jīng)面前劃弧平行下落于右膝上方,掌心翻向上;目視前方。右腳向前落步,兩掌分落于腰側,逐漸握拳,拳心向上;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拳同時經(jīng)兩側向前上方劃弧貫打,高與耳齊,兩臂半屈成鉗形;目視前
—.
圖8一2一33
膽方(圖8233)。
左分腳
重心后移,右腳尖外撇,上體右轉;兩拳變掌左右分開,掌心皆向外;目視左掌。重心前移,左腳收于右腳內側,上體微左轉;兩掌從左右兩側向下、向內劃弧,至腹前相交、舉抱于胸前,目視左前方。右腿微屈站穩(wěn),左腿屈膝提起,左腳尖向左前上方慢慢踢出,兩掌向左前和右方劃弧分開,掌心向外,腕與肩平,兩臂撐舉,肘關節(jié)微屈,左臂與腿上下相對;目視左掌(圖8234)。
圖8一2一34 圖8一2一35
轉身拍腳
左腿屈收下落,身體以右腳掌為軸順勢向右后轉身,左腳尖隨體轉內扣落地;兩掌從兩側向腹前劃弧下落,前臂外旋,掌心斜相對;頭隨身體轉動。重心左移,身體繼續(xù)右后轉,右腳隨之轉正,腳尖點地;兩掌交叉,右掌在外舉抱于胸前;目視右前方。左腿支撐,右腳向E踢擺,兩前臂內旋,掌心轉向外,右掌向前擊拍右腳面,左掌向后劃弧分開,平舉于身體左方,目視右掌(圖8235,圖8236,圖8237)。
圖8一2一36
進步栽捶左腿屈膝、右腿屈收,右腳前落,上體右轉,重心前移;兩前臂外旋,左掌向上、向右劃弧,掌心轉向右;右掌翻轉下落至腰間,掌心向上;頭隨上體轉動。上體繼續(xù)右轉。右掌繼續(xù)自下而上劃弧至右后方,右掌經(jīng)頭前劃弧至右肋。左腳向前上一步,腳跟著地,上體微左轉;右拳向右、向
上劃弧,屈肘握拳收于右耳側,拳心
圖8一2一37
圖8一2一38
向下,左掌向下劃弧落于腹前;目視前下方。上體左轉,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拳向前下方打出,左拳自左膝上方摟過,按于左胯旁;目視右拳(圖8238)。
斜飛式
重心后移,左腳尖外撇,上體左轉,右拳變掌向上、向右劃弧,左掌向左劃弧,兩掌分開。右腳收于左腳內側;左掌向上、向右劃弧,屈臂于胸前,掌心斜向下;右掌向下、向左劃弧,屈臂于腹前,掌心斜向上;兩臂交叉相抱,左前臂在上;TA1J1Q丿A目視左掌。上體微右轉,右腳向右側開步,目視左掌。重心右移,上體左轉,成右側弓步右肩向右傾靠;兩掌分別向右前方和左前下方撐開;右掌略高于頭,掌心斜向上,左掌與胯同高,掌心斜向下;目隨左掌(圖839)。
單鞭下式
重心左移,上體左轉,右腳跟稍外展;左掌變勾手,提至身體左側,腕與肩同高右掌向左劃弧,經(jīng)頭前擺至左肘內側;目隨右掌。左腿全蹲,成右仆步;右掌下落經(jīng)腹前右腿內側向右穿出,掌心由內轉向外,指尖向右;目視右掌(圖8.240)。
圖8一2一39 圖8一2一40
金雞獨立
重心右轉,上體右轉,右肢尖外展,左腳尖內扣,右腿屈弓,左腿自然蹬直;右掌向上挑至體前,左臂內旋下落至身后,勾尖向上;目視右掌。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左腿屈膝向前上提起,腳尖下垂,右腿微屈站穩(wěn),成右獨立步;左勾手變掌,經(jīng)體側向前、向上挑起,成側立掌,右掌翻轉下按于右胯旁;目視左掌。右腿稍屈,左腳落于右腳內側后方,重心后移;左手翻轉下落,右手向下伸展。上體左轉,右腿屈膝提起,左腿微屈站穩(wěn),成獨立步;左掌按于左胯旁;右掌成側立掌挑至體前,目視右掌(圖821,圖8242)。
圖8一2一41 圖8一2一42
退步穿掌
左腿稍屈,右腳后撤一步,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弓,左腳以前腳掌為軸順勢扭正,成左弓步;左臂外旋,左掌翻轉掌心向上,收經(jīng)腰間,從右前臂上穿出,腕高與肩平;右臂內旋,橫掌下按,落于左肘下方;目視左掌(圖823)。
圖8一2一43
—J1anShenWuSY$.
T丿鼾J
〈三十)虛步壓掌
圖圖重心后移,左腳尖內扣,上體右后轉;右掌收至腹前,左掌舉于左額側上方;目隨轉體平視。重心移至左腿,右腳提起,腳前掌落地,成右虛步;上體向下松沉,微向前俯;左掌自上而下橫按于右膝前上方,指尖向右;右掌按于右胯旁,目視前下方(圖8244)。
圖
圖
獨立托掌
左腳蹬地;左腿微屈站穩(wěn),右腿屈膝提起,成左獨立步;右掌翻轉上托,舉于體前,腕高與胸平;左掌向左、向上劃弧,撐于體側,腕高與肩平,掌心向外,指尖斜向上;目視右掌(圖845)。
馬步靠
右腳前落,腳尖外撇,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右臂內旋,右掌翻轉下捋;左臂外旋,左掌向上、向右劃弧;目視前方。左腳收于右腳內側,上體繼續(xù)右轉;右掌翻轉向上,并向右劃弧舉于體側,左掌握拳,落于右腹前,拳心向下,目視右掌。上體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
步,左臂內旋,擺至身體左側。重心略向前移,成半馬步;左臂內旋,向前靠出,左拳拳眼向內,拳面向下,置于左膝前;右掌屈收,經(jīng)身側推助左臂向前擠靠,拳心向左,掌指附于左上臂內側;目視左前方(圖8一2一46)。
(三十三)轉身大捋
重心后移,左腳尖外撇抬起;左拳變掌,左臂外旋,右臂內旋,兩掌心同時轉向外,并微向后收帶;目視兩掌。上體左轉,重心前移,右腳收于左腳內側,兩腳平行向前,重心仍偏于左腿,并稍向上升高;左臂內旋,左掌屈肘提至胸前,橫掌掌心向外,
右臂外旋,舉于身體右側,高與肩平, 圖8一2一47
掌心向上;目視右掌。右腳前掌為軸,
腳跟外展,身體在轉,兩掌隨轉身向左平捋至體前。體繼續(xù)左轉,左腳后撤一步,腳尖外展落地,右腿屈弓;兩掌心斜相對,右掌高與頭平,左掌置于右肘內側;目視右掌。上體繼續(xù)左轉,重心左移,右腳跟外展,右腳自然蹬直,成左側弓步兩掌向左
平捋,逐漸握拳,左臂外旋,左拳向左劃弧,拳收于腰拳心向上;右臂屈肘外旋滾壓置于體前,目視右拳(圖8247)。
(三十四)歇步擒打
上體右轉,重心右移;右臂內旋屈肘上撐,右拳置于右額前,拳心向外;左臂內旋,左拳向身體左后方穿出,拳心向后;目視前方。上體左轉,左腳尖外展,重心前移;右拳經(jīng)體側下落卷收腰間,拳心向上,左拳變掌,
向前劃弧,掌心翻轉向右;頭隨體轉,圖8一2一48目視前方。右腳經(jīng)左腳前向左前方蓋
步橫落,成歇步;左掌握拳,收于腹前,拳心向下,右拳經(jīng)左前臂上向前、向下方打出,高與腹平拳心向上目視右拳(圖
穿掌下式
上體右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兩拳變掌,右臂內旋,掌心翻轉向外,掌翻轉向外,掌指向左,提至胸前;左臂外旋,掌心翻轉向外,掌指向左,舉于身體左側;目視左掌。上體右轉,右腿屈蹲,左腿向左側伸出;兩掌向上、向左劃弧,經(jīng)面前擺至身體右側,
圖圖掌心轉向斜下,指尖斜向右上,右掌伸舉于右前方,左掌屈臂擺至右肩前,目視右掌。右腿全蹲,成左仆步;兩掌繞轉,指尖轉向左,經(jīng)腹前順左內側向左穿出,左掌在前,掌心向外,右掌在后,掌心向內;目視左掌(圖8249)。
圖
圖
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上體左轉,左腳尖外撇,右腳尖內扣,右腿蹬直,左腿屈弓;左掌向前、向上挑起,腕高與肩平,掌心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微向后拉,側置于右胯旁;目視左掌。右腳前上一步,腳前掌落地,成右虛步;左掌握拳,微向內收,拳心向內;
右掌變拳向前、向上架起,拳心向外; 圖8一2一50
兩腕交疊,兩拳交叉于身前,高與肩
平,右拳在外,目視左拳(圖82一50)。
退步跨虎
右腳向右后方撤一步,兩拳變掌;目視兩掌。上體右轉,重心右移;右掌向右下方劃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左掌隨身體右轉稍向右劃弧,掌心向右;頭稍右轉,目視右前方。左腳稍向后收,腳前掌著地,落于右腳前,上體左轉,身體略向下屈蹲;右掌向上劃弧經(jīng)頭前再向左、向下劃弧,落于左腿外側,掌心向外;視線隨身體轉動,左顧右手。右腳蹬地,獨立站穩(wěn),左腿前舉,
膝微屈,右掌向前、向上挑起,或側圖8一2一51
立掌,腕高與肩平;左掌變勾手同時
上提,舉于左方,高與肩平,勾尖屈腕向下,上體左轉;目視左前方(圖8251)。
轉身擺蓮
左腳前落,上體右轉;右臂內旋,右掌翻轉向下,屈肘向右平帶;左勾手變掌,掌心轉向上,自后向前平擺至體側;頭隨體轉,目視前方。以兩腳前掌為軸,向右后轉體;右掌擺至體前,掌心向上,高與頭平,右掌翻轉向上,經(jīng)胸前及左肘下方向左穿出;目視前方。上體繼續(xù)右轉,至與“上步七星"式成背向;成右虛步,右掌穿出后向上、向右劃弧,同時前臂內旋,掌心轉向右,指尖向上,置于身體右側,腕高與肩平;右掌自右臂內側翻轉下落,收至右肩前下方,目視右掌。上體左轉,右腳跟提起。上體繼續(xù)左轉,右腳提起向左、向上、向右作扇形外擺,上體左轉,兩掌自右向左平擺,在頭前左先右后依次擊拍右腳面;目視兩掌(圖8252,圖82巧3)。
彎弓射虎
右小腿屈收,左腿獨立站穩(wěn);上體左轉,兩掌繼續(xù)左擺,左掌擺至身體左側,右掌擺至左肩前下方,掌心均向下,高與肩平;目視左掌。右腳向右前方落步上體右轉兩掌同時下
一圖8一圖8圖8一2一52
一
圖
8
一
圖
8
落劃弧,目視兩掌。重心前移,上體右轉;兩掌向下、向右劃弧至身體右側時兩掌握拳,拳心向下;目視右拳。上體左轉,成右弓步;左拳經(jīng)面前向左前方打出,拳心斜向前,右拳同時屈肘向左前方打出,至右額前,拳眼斜向下;目視左拳(圖8254)。
(四十)左攬雀尾 圖8一2一54
重心后移,右腳尖外撇抬起,上
體右轉;兩拳變掌,左掌向左伸展,右掌翻轉向下劃弧至腰間,掌心向上,頭隨身體自然轉動。重心前移,左腳收至右腳內側;右掌自下向右再翻轉向上畫弧,左掌由右向下畫弧,兩掌在胸、腹前上下合抱,掌心相對;目視右掌。上體微左轉,左腳向前上步,兩掌微分;目視前方。重心前移,左腳落實,成左弓步;左前臂向前擁出,左掌掌心向內,高與肩平;右掌按落于右胯旁,掌心向下;目視左掌。上體微左轉,左掌翻轉向下,稍向前伸;右掌翻轉向上,經(jīng)腹前向上、向前畫弧,伸至左前臂內側下方;目視左掌。上體右轉重心后移兩掌下捋,經(jīng)腹前
再向左后上方畫弧,至右掌高與肩平,掌心斜向前;左掌屈臂擺至右胸前,掌心向內;目視右掌。上體左轉,面向前方;右掌屈臂卷收;掌指貼近左胸襟內側;左臂平屈胸前,掌心向內,目視前方。重心前移,成左弓步;雙臂向前擠出,右掌指附于左腕內側,
高與肩平;目視左前臂。右掌經(jīng)左掌圖8一2一55
上伸出,兩掌分開,掌心均轉向下;
身體重心后移,左腳尖上翹;兩臂屈肘,兩掌收經(jīng)胸前下落至腹前,掌心向前下方;目向前平視。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兩掌平行向上、向前按出,腕高與肩平,掌心向前,目平視前方
(圖8.255)。
(四十一)十字手
重心右移,上體右轉,左腳尖內扣,右腳尖外展;右掌隨身體右擺至面前,掌心向外;左掌分于身體左側,目隨右掌。右腳尖繼續(xù)外展,重心右移,上體繼續(xù)右轉,左腿自然蹬直;右掌擺至身體右側,兩掌左右平舉于身體兩側,兩肘略屈,掌心向前;目隨右掌。重心左移,右腳尖內扣,上體左轉;兩掌向下、向內畫弧,于腹前兩腕相交,兩合抱,舉至胸前,右掌在外,掌心均向內;目視兩掌。右腳內收,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成開立步;隨即上體轉正,兩腿慢慢直立;兩掌交叉成斜十字形抱于體前,掌心向內,高與肩平;目視兩掌(圖8.2巧6,圖82巧7)。(四十二)收式
兩前臂內旋,兩掌邊翻轉,與肩同寬,掌心向前下方;目視前方(圖82巧8)。
形意
內容提要}形意拳被稱為內家拳的必勝之拳,也稱為五行拳。其拳法集合了五行十二形的大成,內涵無窮威力。本章主要介紹五行拳的基本動作,即劈、崩、鉆、炮、橫五拳。使學生了解形意拳的基本特點,長期堅持練習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各系統(tǒng)機能的發(fā)展。
〖學習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正確掌握形意拳的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練習方法,為其將來從事傳統(tǒng)武術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體式(起式)
、劈拳
預備式;劈拳左起式;劈拳右落式;劈拳右起式;劈拳左落式;劈拳回身;劈拳右起式;劈拳收式一、崩拳
預備式;右崩拳;左崩拳;右崩拳;左崩拳;崩拳回身;右崩拳;崩拳收式
、鉆拳
預備式;右鉆拳;左鉆拳;鉆拳回身;鉆拳收式四、炮拳
預備式;右炮拳;左炮拳;右炮拳;炮拳回身;炮拳收式五、橫拳
預備式;右橫拳;左橫拳;右橫拳;橫拳回身;橫拳收式
、劈拳
1.預備式左二體式。
2.劈拳左起式。
(1)由三體式開始,左手(即前手)下落變拳(隨落隨握拳),右手也同時握拳,兩手拳心翻轉向上,靠在肚臍兩旁,兩前臂緊抱腹部的兩側;目視前方(圖9小1)。
要點:身體方向不變,握拳時要卷緊,但胸腔不可緊張,要自然,不可憋氣;左手下落時要走圓弧路線,由落而收,不是直線抽回;兩肩仍下垂,兩臂緊靠兩肋,兩手變拳后要同時在腹前翻轉,不可有先后。
(2)左腳向前墊步(長約一腳左右),腳尖外撇約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腳不動,右腿前蹬,成似直非直狀;同時左拳經(jīng)胸前由下頦處向前上方鉆出,路線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傾斜,小指向上翻轉,肘尖下垂;這時整個伸出的左臂要彎屈適度呈弧形,不能挺直,左拳高與鼻尖齊平;右拳不動;目視左拳(圖91.2)。
圖9一1一1 圖9一1一2
要點:左拳前伸必須與墊步動作一致;在鉆拳的墊步時,身體方向不變;注意后肩不可向前扣使兩肩平行;左拳要貼胸
上提,到口邊處再用力向前伸出;同時,腰要塌,頭要頂。
劈拳左落式。左腳盡力向前邁一步(抬腳不要過高),膝部微屈,左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時右拳經(jīng)胸前由口的前方鉆出,隨即翻轉變掌向前劈下,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隨之向內翻轉變掌下
圖9一1一3
落于腹前,拇指緊靠肚臍部位;目視右手食指(圖9小3)。
要點:右手向下劈肘,要與右腳落地協(xié)調一致;邁步時身體不可上竄,應保持平穩(wěn);身體及上下肢動作要點與前三體式相同,唯步略小一些
劈拳右起式。
(1)右手下落變拳(隨落隨握拳),左手也同時握拳,兩手拳心翻轉向上,靠在肚臍兩旁,兩前臂緊抱于腹部兩側;目視前方要點:與前左式墊步完全相同,唯左右式相反。
(2)右腳向前墊步,腳尖稍外撇,膝部微屈,左腳不動,左腿后蹬,重心隨即移于右腿;同時右拳經(jīng)胸前由下腭處向前上方鉆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傾,小指側向上翻轉,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與鼻尖平,左拳不動;目視右拳(圖91.4)。
要點:與前左式墊步完全相同,唯左右相反。
劈拳左落式。動作及要點均與圖9小4說明相同,唯左右相反。如繼續(xù)前進練習,則仍墊左腳,進右步,劈右拳,成劈拳右落式;如此可以左右式反復交替進行練習(圖91.5)。
圖9一1一4 圖9一1一5
劈拳回身。轉身時須劈出左掌,以后,左掌下落變拳,右掌也隨之變拳,兩拳心翻轉向上,靠在腹部兩旁,左腳隨即以腳跟為軸里扣,身體也向右后轉約180度,右腳腳尖為軸扭直,腳跟略提起成右虛步式;目視前方(圖9小6)。
要點:轉身時,身體不可忽高忽圖9一1一6
低或左右搖擺;扣左腳,落左手與轉
體動作要完整一致;眼神要隨著轉體的方向轉視前方,不可低頭彎腰,腰要塌,頭要向上頂。
7,劈拳右起式。右腳向前墊步,腳尖外撇(約45度),膝部微屈,左腳不動,左腿向后蹬,重心移于右腿;同時右拳經(jīng)胸前由下頦處向前上方鉆出,拳心斜向上方,小指向上翻轉,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與鼻尖齊平,左拳不動;目視右拳。
要點:與前左式墊步說明完全相同,唯左右相反。
8.劈拳收式。
(1)轉身后,墊右腳,鉆右拳,再進左步,劈出左掌,右腳跟進半步,成劈拳左落式姿勢。動作要求和前面進行時相同。
(2)左腳收回靠攏右腳跟,同時左臂屈回胸前,然后兩臂輕緩垂于身體兩則;身體也隨之輕緩站起,仍斜向前方,同時注意氣向下沉,兩肩放松;目平視前方。
、崩拳
崩拳是左右拳輪換向前直打的鍛煉方法。出拳時,既要求有速度、有力量,又要求保持周身完整,與步法進退起落整齊合拍。步法則完全以左腳直向前進,右腳盡力后蹬,再向前跟步的單一形式,屈膝蹲身,高矮一致。進步時,右腿蹬勁,落腳后重心仍偏重右腿,這樣就要求左腿前伸和右腿后蹬發(fā)揮最大的力量,使上下肢與軀干同時得到充分的鍛煉。
1.預備式。預備式的方法完全與三體式動作相同,參閱圖
4圖動作及要點說明(圖9小7)。
右崩拳
由三體式姿勢開始,先將兩手變拳握緊,如螺旋形狀,隨即將右拳拳心翻轉向上,右肘緊靠右腰部,前臂貼于腹部右側;目視左拳。(圖9小8)
圖9一1一7 圖9一1一8
要點:左手握拳后,肘尖仍下垂,肩要向下松,頭頸要豎直,握拳時雖然要求握緊,但心理上不要有絲毫緊張,胸肌務要注意松弛,不要有意識地憋氣,要呼吸自然。
左腳盡力向前邁進一步,右腳隨即向前跟步,重心仍坐于右腿,前腳跟與后腳踝骨相對,橫向距離約20、30厘米;在進步的同時,右拳順著左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眼向上,拳面微前傾,左拳收回停于腰部左側,拳心向上,成右拳前伸、左腿在前的拗步姿勢;目視右拳(圖91.9)。
要點:左腳向前邁步時,抬腳不要過高,落腳時,腳跟先著地,但不要故意跺地;右腿盡力蹬勁,身體不要高起,步子越大越好;打出拳后,右臂要向前順,左胯略向后收,上體
朝左前方,右臂肘部下垂;身體要穩(wěn)圖9一1一9
定,頭要向上頂勁,塌腰;左腳前進落地與右拳的打出要協(xié)調一致。
左崩拳。左腳繼續(xù)盡力向前進步,右腳仍向前跟步;同時左拳順著右臂方向直向前打出,拳心向右,右拳收回停于腰部右側,拳心向上,成左拳左腿在前的順步姿勢;目視左拳。
要點:身體仍要保持向右半斜姿勢,左肩不要太向前伸,兩胯略向后縮;其他各部要求均與右崩拳相同。
右崩拳。動作與要點均與2右崩拳說明相同。
5.左崩拳。動作與要點均與(三)左崩拳說明相同。
根據(jù)以上動作和要點,可以左右拳互換向前直打,數(shù)目多少,要視場地條件而定,回身式總以打出右拳后再轉身。
6.崩拳回身。
(1)打出右拳之后,左腳尖向回扣(約90度),右拳收回停于腹部右側,左拳不動,右腳以腳跟為軸,腳尖隨身體轉后正對前方,同時身體向右后轉約180度;目視前方。
要點:左腳回扣、右拳收回與向右后轉身上一連貫動作,中間不要停的時間過長,轉身時避免低頭彎腰。
右拳經(jīng)胸前靠近口部向前上方鉆出,整個右臂要成弧
形,不能挺直,拳心斜向上,并略外傾,小指側向上擰勁;同時右膝向上提起,腳尖向右(向上勾),左腿微屈,成左獨立姿勢;目視右拳(圖91.10)。
上式不停,右腳橫擺向前落地,左腳隨之向前跟步,腳跟離地,右膝抵住右膝窩,成交叉半坐盤姿勢;左拳在落右腳時,經(jīng)胸前向上順右臂向前方變掌劈下,掌心向下;目視左掌食指(圖91-11)。
圖9一1一10 圖9一1一11
要點:右拳上鉆與右膝上提,要動作一致;右腳落地時要盡力向前橫著踩出,兩腿交叉要靠緊,左手前劈與右腳落地,須整齊合一
右崩拳。兩掌變拳握緊,右腳向前墊步,左腳再盡力向前邁一步,右腳隨之向前跟步,距離左腳約230厘米;同時右拳直向前打出,左拳收回腰部左側;動作與要點均與前右崩拳打法相同,請參閱右崩拳圖解。
如此左右崩拳交替向原來路線打回,往返趟數(shù)不限,要根據(jù)體力自己掌握。最后打到起式的位置(崩拳右式),再回身作收式動作。
崩拳收式。
(1)向右回身,提右腿,劈掌等到動作完全與前6回身式和7崩拳右式相同(圖9小12、圖9小13、圖9小14、圖9小巧),打成崩拳右式后身體不動,右腳向后撤回半步,左腳再撤至右腳后方,兩腿交叉,左腳順,右腳橫,左腳跟微離地面,仍成交叉半坐盤式;左腳后撤時,左拳向前打出,右拳收回腰部右側,拳心向上;目視左拳圖(圖9小16)。
圖9一1一12 圖9一1一13
圖9一1一14 圖9一1一15
(2)左臂屈肘由上經(jīng)胸前下落,兩手垂于身體兩側;同時右腳收回靠攏左腳,身體輕
向下松沉;目視前平視(圖9小17)。
圖9一1一16
緩起立,保圖緩起立,保圖要點:退右腳時,兩拳不動,注意右肩不可隨著向后扭轉,左腳向后撤,贊頌作力以腳跟觸地,再提起腳跟;兩腿膝部要靠緊;左腳后撤與左拳向前打務要協(xié)調
緩
起
立
,
保
圖
緩
起
立
,
保
圖
、鉆拳
1.預備式。起式方法完全同三體式動作。
2.右鉆拳。
(1)由=體式預備姿勢開始,左手握拳下落,經(jīng)腹前翻轉(成拳心向上),再經(jīng)胸前由嘴前向上鉆出;右手也同時變拳,轉為拳心向下,緊靠臍部右側;左腳在左手鉆出的同時向前墊步,腳尖外撇,膝部略向前弓;目視左拳的小指。
(2)右腳向前邁一大步,左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時右碰撞經(jīng)胸部由嘴前順著左拳上面鉆出,高與鼻尖平,在左拳向內翻轉(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緊靠臍部;目視右拳的小指。
要點:墊左腳和鉆左拳要動作一致;鉆右拳和進右步也要
一致,須做到手到腳步停,整齊合一;邁步時步子要大,腳跟先觸地,但避免抬腳過高。鉆拳時力量要集中在拳有前端,前拳要與前腳尖相對,鼻尖又和前拳相對,前拳、前腳尖和鼻三點構成一直角三角形;上鉆的拳向外擰勁;下按拳向內擰勁,肘要垂,肩要松,步要穩(wěn)定。
3.左鉆拳。右腳向前墊步,腳尖外撇,然后左腳再向前邁一大步,右腳隨之再跟進半步,重心偏于右腿;同時左拳翻轉經(jīng)胸部由嘴前順右拳上鉆出(拳心向上),高與鼻平,右拳向內翻轉(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緊靠部;目視左拳的小指(圖91.18)。
要點:完全與右鉆拳相同,唯左右相反。這樣,可以左右式反復交替練習,次數(shù)多少根據(jù)場地等條件而定。
4,鉆拳回身。鉆出左拳之后(左拳左腳在前),以左腳跟為軸,腳尖里扣,身體隨之向右后轉,兩臂保持原狀隨身體右轉180度,右腳在轉體過程中,相應以腳尖為軸扭成順直;然后,右腳墊步,腳尖外撇,右拳經(jīng)胸部由嘴前順左拳上鉆出(拳心向上),左拳向內翻轉(腕部向里扣)撤回腹前,拳心向下,拇指緊靠臍部;目視右碰撞小指(圖91.19)。此式不停,再進
圖9一1一18 圖9一1一19
左腳鉆出左拳。如此再向原來方向打回,往返趟數(shù)不限,要根據(jù)個人體力情況掌握。
要點:回身時,眼要看著左拳,兩臂要隨身體轉動,不可松勁,身體約轉到90度時,再轉右腳;頭要頂,腰要塌
5.鉆拳收式。往返打到原來的位置時,作鉆拳回身式,并打成左鉆拳式停住。隨后,左臂由上屈回經(jīng)胸前下落,兩手垂于身體兩側;同時左腳收回,靠攏右腳,身體站起,上體仍成向右半斜姿勢,兩肩向下松沉、呼吸要平穩(wěn),目向前平視四、炮拳
.預備式。起式方法完全與三體式動作相同。
右炮拳。
由三體式姿勢,左腳向前直進半步,同時左臂微外旋,掌心斜向上方,手指向前;右臂微外旋右掌前伸與左手心斜相對,隨即右腳用力蹬地,盡力前進一步(身體不可高起),屈膝半蹲,左腳隨之跟進,并提起靠在右腳里側踝關節(jié)處;兩掌在右腳進步的同時變拳撤回,靠緊腹部兩則,拳心均向上;目平視左前方。
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時左拳經(jīng)胸前、面前向上翻轉,由拳心向里轉為拳心向外,停于頭部左額角旁(拳心朝前),右拳由腰部順左腳前進方向向前打出,拳眼朝上,肘部微屈,拳高與胸齊;目視右拳(圖
91.20)。 圖9一1一20
要點:左腳向前直進和右手前伸
要同時,右腳落地與兩拳回撤也要一致,以上動作必須整齊如右拳向前打和左腳前進落地要一致;左拳上起時,要隨著身體的轉動先順著胸部鉆過鼻前,然后再向上翻轉,切不要橫著直接向上架;架起后拳勿過高,兩肩要平要向下沉。
3.左炮拳
(1)左腳向前半步,屈膝半蹲,右腳跟進,提起靠在左腳內側踝關節(jié)處;同時,左拳由前向下落,與右拳相齊后同時撤回,緊靠腹部兩旁,拳心均向上;目平看右前方。
(2)右腳向右前方斜進一步,左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時右拳經(jīng)胸部、面部前方向上翻轉,停于頭部右額角旁(拳心向前);左拳由腰部順右腳前進方向向前打出,拳眼向上,肘部微屈,拳高與胸齊;目視左拳(圖9小(1)。
要點:與右炮拳完全相同,唯
方向、左右手相反。圖9一1一214右炮拳。
(1)右腳向前半步,屈膝半蹲,左腳再跟進提起,靠在右腿內側踝關節(jié)處;同時右拳下落,與左拳相齊后同時撤回,緊靠腹部兩旁,拳心均向上;目平視左前方。
(2)上左腳打右拳。這樣,則可反復左右式交替進行練習。
5,炮拳回身
(1)打出左炮拳之后,稍停,以左腳掌為軸,身體速向左后轉;右腳隨著轉體方向落在左腳旁邊,左腳隨即提起緊靠右腳內側踝關節(jié)處;同時右拳由前落下,與左拳一齊撤到腹部兩旁,拳心均向上;目平視左前方。
(2)上式略停,再向左前方進左腳打右拳,成右炮拳姿勢;
然后再墊左腳,進右腳打左拳,成左炮拳式(圖9一1.22,圖9小23)。
圖9一1一22 圖9一1一23
如此再向原來路線打回,動作完全與前式相同,唯進行方向相反。
6,炮拳收式。到原來起式一端,打出左炮拳之后,做炮拳回身式(參見前回身式說明),再打出右炮拳式,稍停,兩拳由胸前下落,垂于身體兩側,同時左腳撤回靠攏右腳,成立正姿勢;目平視前方。
五、橫拳
1.預備式。起式方法完全同三體式。
右橫拳。兩拳握緊,然后左腳向左前方斜進一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時右拳經(jīng)胸前由左臂肘下方隨右前臂外旋向前擰轉沖出,拳心轉向上,高與口齊,肘部微屈成弧形,左拳隨上體左轉,撤至右臂肘部下方,拳心向下;目視右拳
(圖9.1.24)。 圖9一1一24
要點:右拳向前伸出時,拳心要慢慢向上向外翻轉,左臂要向里、向下扣勁,兩臂如同擰繩一樣,不要有絲毫松懈,右拳既要有沖的力量,又要有含著右方橫滾的勁(不要過分顯露于外),兩胯要縮,兩膝要扣,頭要頂,肩要松,右肩要向前順,身體要穩(wěn)
左橫拳。左腳向前墊半步,右腳隨之經(jīng)左腳里側向右前方邁一大步,左腳再跟進半步,重心偏于左腿;同時左拳擰著勁由右肘下向前沖出,拳心轉向上,高與口齊,肘部微屈成弧形,右拳隨上體右轉撤至左肘下方,拳心向下;目視左拳(圖9小25)。
要點:左腳墊步時,腳尖不要外圖9一1一25撇,右腳進步要大,但必須經(jīng)過左腳
里側走一弧形路線;進步時身體不要向上起,應保持平衡穩(wěn)定;上體和上下肢要點與右橫拳相同。
右橫拳。右腳向前墊步,左腳隨之經(jīng)右腳里側向左前方邁一大步,右腳再向前跟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時右拳經(jīng)胸前擰著勁由左肘下向前沖出,拳心轉向上,高與口齊;同時左拳撤至右肘下方,各部要求皆同前右橫拳式。
這樣左右式反復交替練習。
橫拳回身。打出左橫拳(右腳左拳在前)后,稍停,身體向左后轉,右腳隨轉動方向向左腳內側扣步落地,左腳隨即提起順右腳里側向左前方進一大步,右腳隨之跟進半步,重心偏右腿;同時右拳在身體轉動時,由胸前經(jīng)左肘下方向前沖出,左拳隨上體左轉撤至右肘下方,拳心向下;目視右拳。
要點:左后轉身時,身體不要散亂,兩臂要隨身體轉動(右
臂外旋,左臂內旋,互相擰勁);右腳扣步不要太大,身體要穩(wěn)定、靈活,速度要快
這樣可以依原來路線,進右步,打左拳打回去,左右動作相同;唯行進方向相反。
6橫拳收式。打到原來起式的一端,等打出左拳(左拳右腿在前)之后,作橫拳回身式,再打出右橫拳,稍停,兩拳由胸前下落,垂于身體兩側;同時左腳撤回靠攏右腳,成立正還原姿勢;目平視前方。
思考題
1.形意拳五拳的動作要領及特占
2.形意拳與太極拳的異同。
3.簡迷形意拳教學的步驟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八卦掌
BaGuaZhang
〖內容提要〗八卦掌是以《易經(jīng)》的陰陽、五形、八卦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先天八卦圖指導內功的修煉,以后天八卦圖指導功法技法的修煉,技擊中以掌為主,輔以腿、肘、拳、爪、指、頭等擊打敵人的內外兼修的拳法。本章主要簡單介紹八卦掌的技術方法、基本原理及八卦掌的基本知識。使學生了解八卦掌的基本特點,長期堅持練習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各系統(tǒng)機能的全面發(fā)展。
〖學習目標〗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八卦掌的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練習方法,為學生從事傳統(tǒng)武術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瀏覽3,8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