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念頭概述
詠春拳術無論招式結(jié)構、拳理和攻守技術,均算得上博大精 深,這種拳術把人體肌肉特征、骨骼結(jié)構、力學原理、精神 (思想)和力量的潛能都融匯在一起,以發(fā)揮出人類搏擊的最高 技巧。
詠春拳術,分為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基本拳法,每套拳 法均有其獨特的理論構思。即,每套拳法均有其中心理論作為鍛 煉目標。三套拳法各有不同的作用,而三套拳法互相配合運用, 便成為攻守兼?zhèn)?、威力無比的霸道拳法。此外,再加一套木人樁 法,作為輔助練習,除了增加練習者的興趣之外,還可以使練習 者在練習時加深對拳理的思考和感受。
第一節(jié)小念頭的發(fā)展演變
“小念頭”的名稱,據(jù)傳是很多年前的詠春前輩所定的。假 如將“小念頭”這三字的意思解釋為現(xiàn)代語言,即與“基本概 念”最為接近。
學詠春拳術,必須要由小念頭開始,因為很久以前的詠春前 輩將大部份詠春拳中經(jīng)常用到的手法放這套拳中,其目的是為練 習者打下以后練習所必須的基礎。
一、小念頭之名
小念頭是詠春拳的第一套拳。佛山人在過去亦稱小念頭為 “三拜佛”。其意是指在以前的詠春拳套路中,有“一攤二伏” 的次序;且每次做動作收回手時則以四指朝天,手形如同拜佛狀 的護手動作緩慢地拉回胸前,故名為三拜佛。時至今日的小念頭 則將“一攤二伏”改為了“一攤?cè)钡膭幼鳌?br />
小念頭作為詠春拳的第一套拳法,有其重要意義。據(jù)傳在過 去師傅傳授詠春拳時,一位初學者準備學練詠春拳,師傅會告誡 初學者:“小念頭不正,終身不正;習武是如此,做人亦是如 此?!逼湟馐钦f,一個人立身處世,如果連小小的一點念頭都不 能向正途發(fā)展,其人品格也不難想象了。從這也可以看出創(chuàng)拳者 的一番用心。
小念頭之名,還有一層意思,是指練習者在練習時切勿有太 多雜念,或念頭太大,或全無念頭。其意是說練習時,如果雜念 太多,會使自己在練拳時馬虎草率完事;如果念頭太大,則使練 習者缺少耐性細研所練拳法意義;如果練習時全無念頭,則使練 習拳法成了有外形而不具備內(nèi)涵。這樣一來,練習者在練習拳法 時,不但不能體會到拳法中各種招式的不同動作的意義和不同動 作的發(fā)力方法,及重要的心法,更不能練至武術的最高境界,甚 至有可能連套路拳法中的基本動作及其要求都不能正確做到。因 此,有數(shù)月或數(shù)年練習者,卻不得要領,不得法,而使練習的拳 法表現(xiàn)出笨手笨腳的形態(tài)。
—、小念頭的悟
小念頭,不只是一個詠春拳的基本拳套,其還喻意著更深層 的意思。詠春拳的風格特點,明顯與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其他拳種有 著一定的區(qū)別。
第一章+念頭概述
詠春拳師在教授詠春拳時,可以讓練習者以一個固定招式, 來消解另一個固定招式,但同時告誡練習者在運用時,必須放棄 固定的方法,而以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實戰(zhàn)。這是因為實戰(zhàn)是千 變?nèi)f化的,固定的招式是對付不了流動變化的搏擊實戰(zhàn)狀況的, 唯將自己練習的招式融人打斗中,并隨流動變化的搏擊形式而變 式,方可使詠春拳發(fā)揮應有的實戰(zhàn)技巧。
這個意思是說,人是創(chuàng)造方法的,不是方法創(chuàng)造人,所以, 練習者不要把自己束縛在別人預想的招式之中。毫無疑問,他的 方法適合他,但卻不一定適合你,你自己是要展現(xiàn)技巧而非 “做”技巧。例如,當被對手襲擊時,我方使用的并非特定的招 式,而是當我方察覺到對手的襲擊時,輕輕一閃,如影隨形,像 回聲一樣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就像我叫你時你會答應一樣,或 是我扔東西,你會接住,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僅此而已。這就是 告誡所有的詠春拳練習者,當自己熟練掌握各技巧之法后,應放 棄固有的觀念和形式,以使自己所掌握的各技巧能更好地適用于 搏擊實戰(zhàn)中。
可以說,詠春拳是一種練習如何“隨敵之變而變”的靈活 實用的拳術。詠春拳告誡練習者,一個練習者練習詠春拳時,不 在于其能多學或少學一招半式,而在于練習者學練之后如何以活 學活用的方式,將自己所學的基本手法配合感覺鍛煉,以便將來 一旦面對對手實戰(zhàn)時,自己便可在與對手接觸之際,即能瞬間順 著對手的來勢變化,將對手的動作化解并將其制服。
由此,小念頭的真正意義,就是要首先放棄固有的觀念,方 能另立一套完全族新的觀念。當然這套簇新的觀念,是要靠一個 “小小的念頭”重新開始了。也有其他佛山支系詠春拳稱“小念 頭”為“小練頭”,即“小”為初學,“練”為練習,“頭”為 首。也就是說,一個練習者的詠春拳藝水平日臻成熟,其就會進 人無形之形的階段。就像冰融于水,它能適應任何結(jié)構或容器。
一旦進入無形的階段,無形就成為一切之形。
三、 關于一百零八點
據(jù)傳,詠春拳整套“小念頭”有“一百零八點手法”之說。 有關此類說法,細細從中分析,可以看出其奧妙來。即,小念頭 每一動作算作一點;諸如雙手同時做同一動作(例如交叉耕手、 雙攤手等動作),名為復式,作兩點計算。單手動作,則屬單 式,作一點計算。但是,一個復式或單式動作,并非由出手起至 收拳止計算,而是指每個不同動作,稱為一點。例如,由左日字 沖拳打出,至收拳回腋間的動作,便是作為三點來計算的。
四、 葉悶系流傳的+念頭
如今,已故葉問先生流傳下來的詠春拳,與其當年所學的佛 山詠春拳稍有區(qū)別,并有一定的內(nèi)容增刪。這可以從葉問系小念 頭與今日的佛山詠春拳小念頭對所體現(xiàn)出來的不同看出。
由于缺乏具體的文字資料記載,有關葉問系流傳的詠春拳, 只是以言傳身教的形式流傳的。目前流行的葉問系詠春拳小念 頭,以及其他拳法套路,還是較為科學、合理、實用的,并且流 傳下來的套路更適合練習者一氣呵成地完成整套動作,整個小念 頭以及其他拳套也較以前的內(nèi)容充實些。
任何學詠春者,學拳是為求其真意,不可拘泥于一招一式間 的區(qū)別或次序問題,如果強求所謂的“正統(tǒng)”,而忽略了拳理中 的優(yōu)劣正誤,這對于詠春拳的練習及發(fā)展是不利的,這也有背于 詠春拳創(chuàng)拳者的思想。因此,要用正確的思想去看待詠春拳。
詠春拳的發(fā)展與演變,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前輩的練習、研究、運 用與實踐。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各有其徑,各索其妙,并不斷地 總結(jié)、提高和完善。因此各支系的詠春拳在練法上小有不同,各 家自有各家的獨到之處。我們的正確態(tài)度應是取別家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詠春拳成為更加完善、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拳術。
瀏覽2,5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