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諸徒中最著名者有尹福、程廷華、馬惟祺、宋長榮、劉 鳳春、梁振甫等五十六人。徒之授徒、代代相傳。八卦掌的內(nèi)容 也越來越豐富,當今在全國流行的就有八卦連環(huán)掌、游身八卦 掌、老八掌、陰陽八卦掌、八盤掌、八卦連環(huán)腿、八卦劍、八卦 刀、八卦鞭、八卦槍、子午鴛鴦鉞、陰陽銳、燕尾翅、日月雙簾
等。公雖逝百余年,但八卦掌并未因此而衰,而越傳越廣,越來 越興旺發(fā)展,練的人越來越多,真乃是桃李滿天下,八卦傳四 方。
二、 尹福小傳
尹福,字德安,號壽鵬,河北省冀縣漳淮村人。生于1810 年,卒于1909年。
尹福出身貧寒,幼年即來京城,以賣油條燒餅為生。然天生 喜武成辟,初習“羅漢拳”、“彈腿”,頗俱功力。后聞肅王府有 董海川者八卦掌出神人化,名播京師,尹福十分仰慕,欲拜其門 下,遂去肅王府拜見董公。董公問其由,尹實言告之,董公聽其 言,觀其形,知其子可教,便欣然答應收其為徒,授以八卦掌及 各種器械和技擊之術。董公果然未看錯人,尹為人聰慧,篤實有 信,對師之所教舉一反三,深得神髓。故董公對其十分喜愛,口 傳心授,傾心而授之。成為董川公眾徒中之姣姣者,位列首徒, 聲名大噪。后供職于宮廷,出人禁中,被稱之老師。據(jù)說光緒皇 帝亦曾隨尹學習八卦掌。尹一生授徒頗眾,卓有成就者有:李永 慶、馬世清、居慶元、楊俊峰、門寶珍、曹鐘聲、何金魁等。尹 有子成璋、玉璋,深得其精髓,能繼其技,而廣大之。
三、 程廷華小傳
程廷華,字應芳,綽號“眼鏡程”。生于1848年,卒于 1900年。河北省深縣程村人。少年時至京師學做眼鏡,即長便 開眼鏡店為業(yè)。程天資聰穎,自幼習武,20歲后便小有名氣, 并以善摔跤而著稱。聞董公海川之大名,心儀仰慕,于而立之年 拜董公海川為師學習八卦掌。在董公的悉心教授下,經(jīng)過十數(shù)年 的刻苦努力,終成大器。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被譽為 “程式八卦掌”或“程派八卦掌”。因程派八卦掌行走如游龍, —動身體各部位都動,故程廷華定名為“游身八卦掌”。其掌法
以龍爪掌為基本掌型,動作圓活,輕靈敏捷,多摔法,尚橫力自 成一體。1894年,程廷華與劉德寬、李存義、劉煒祥等接為盟 兄弟,交流拳藝,互授弟子,致力于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合 為一體,同為一家,摒除門戶之陋習,視天下武術為一家的武術 大同觀,促進武術門派的團結(ji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90年, 八國聯(lián)軍人侵北京,程廷華深惡痛絕,身藏利刃,獨襲德國侵略 軍巡邏隊,力斃數(shù)人,然雙拳難敵四手,血肉之軀怎檔敵酋之火 槍利哭,死于亂槍之下。裝哉!烈哉!人雖逝,英名則長存!雖 死猶生矣!
四、史計棟小傳
史計棟(1835—1908)字振邦。河北省冀縣小寨村人。初 業(yè)冥衣行,后于北京朝陽門內(nèi)開設義和木器廠,因排行六故人稱 史六掌柜。自幼嗜武,初練彈腿,練連環(huán)腿等。史計棟與尹福系 同鄉(xiāng),并為武友。尹福拜八卦掌宗師董海川為師習練八卦掌。而 史計棟對董公海川之八卦掌亦仰慕之久,經(jīng)尹福引薦與拜在董公 門下。史計棟為人謹慎篤厚,天資聰穎,甚受董公之器重。史計 棟之妻后來又拜董公為義父。更是親上加親,董公盡其所能而授 之,史計棟技藝大進。有一次董公教史六比手時,突發(fā)一腿,被 其閃過,董公心喜而罵曰:“賊腿也”。故人又稱史為“賊腿史 六”。史一生授徒身體力行,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特別對勤奮 好學,刻苦練功的弟子,另眼相看,倍加關心,傾囊授之,對那 些華而不實,光說少練弟子或求教者,輕則逐之,重則薄懲,令 其知難而退。史謹遵“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之遺訓,對董公 晚年衣食起居,乃至董公百年之棺槨等一切費用均由其任納???見其尊師孝道之一斑矣。史卒于清宣統(tǒng)元年,正月二十六日,享 年七十有三。葬于小寨村西南祖塋
五、 梁振甫小傳
梁振甫,字昭庭,河北省冀縣城北郝家冢村人。生于同治二 年五月二十日(1863年),卒于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十三日(1932 年)。自幼習武,八歲即跟本地秦鳳儀老師學彈腿,后人北京, 于十六歲時拜董公海川為師學習八卦掌,勤學苦練,終年不掇, 盡得八卦掌之精妙。梁于京從事估衣待業(yè),世人稱其為估衣梁。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其大鬧馬家堡,打死金鏢趙六等 二十余人,人刑部大牢。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 進北京,西太后與光緒帝逃亡西安,諸臣逃遁,犯人炸獄,梁遂 趁亂出獄,回鄉(xiāng)間隱居。后在家鄉(xiāng)開設德勝鏢局,其聲名遍播保 定、德州一帶。后又進人各級學校教授武術,以授拳為生。梁振 甫性情豪爽,仗義疏財,好濟人之急,有燕趙俠士之風,其弟子 遍于北京、河北、山東諸地等。其徒姣姣者,有李子鳴、子梁寶 炎等。
六、 劉德寬小傳
劉德寬(1826—1911),字敬遠,河北滄州人。天資聰穎, 自幼習武,初從金槍徐六學六合大槍,又從田春奎學六合拳,即 露頭角,被譽為“大槍劉”。至中年,只身出游,尋師訪友。曾 于湖北宜昌遇上官氏,學得方天畫戟六路。還曾于綠林好漢處學 得暗器“月牙鏢”和“十八魁手法”。清同治末期,應蒙古貴族 曼親王之聘至京為護院教習。時值董海川、劉仕逡、楊露禪等設 教京師。遂從董學八卦掌、劉學岳氏散手、楊學太極拳,博采眾 長,諸藝集身。1894年與程廷華、李存義等結(jié)盟,倡導八卦、 形意、太極等各派摒棄門戶陋規(guī),交流拳技,互授弟子,取長補 短,促進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劉德寬一生不講門派,好學而不拘泥舊法,博采眾長,勇于 實踐,善于創(chuàng)新,他不但精于八卦掌械,還精于太極拳、少林六
合拳、岳氏連拳等。先后創(chuàng)編了八路“岳氏連拳”、“太極長 拳”、“八趟戟法”,以及“直趟八卦六十四掌”等。為中華武術 的繼承和發(fā)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七、 劉鳳春小傳
劉鳳春(1853—1922),人稱“涿州劉”、“翠華劉”。河北 涿州劉家營人。自幼習武,初從承俊慶習練秘蹤拳、羅漢十八手 等。1872年赴北京打磨廠吉祥翠花坊學徒,后以制做翠華(一 種婦女用飾品)為業(yè)。時有鄰居程廷華者經(jīng)營眼鏡業(yè),人稱 “眼鏡程”精于八卦掌,為董海川之高徒,劉遂求學于程。翌 年,經(jīng)程舉薦得拜董公海川為師,如魚得水,刻苦習練,幾達癡 迷,盡得董公之精髓。功力深厚,技藝精湛。凡與人角,無不所 向披靡,一時名聲大噪。從學者甚眾,成為一代八卦掌名師。
八、 吳峻山小傳
吳峻山(1870—1941)字德連,北平人,家庭殷實,自幼 喜文嗜武,初習六合拳諸藝,成績卓著,嶄露頭角。二十儀征市 勻時偶遇八卦掌名家韓福順,得以列人門下,學習八卦掌拳械, 經(jīng)年苦練不掇,技藝突飛猛進,幾臻化鏡。尤精于老八掌、九宮 八卦掌和八卦刀,系韓公唯一傳人。近不惑之年時,吳峻山又迎 來拳藝大進的機遇。經(jīng)友人介紹,結(jié)識了八卦掌第二代傳人劉德 寬先生(1826—1911),按輩份算德寬公應是福順公之師叔,年 近八十余歲。德寬公性情豁達,毫無門派輩份之見,看到虛心好 學,聰慧篤厚,且有相當水平的吳峻山,甚是喜愛。不僅將八卦 掌、八卦易理和拳理拳譜傾囊相授,還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八卦太極 拳、直趟八卦六十四散手掌、太極長拳等也傳給了峻山公,連從 不輕傳的八卦掌內(nèi)功心法也一并相授。使峻山公在原來的武功基 礎上又上了一個新的境界,成為八卦掌一代名家。在二十世紀二 十年代就與當時著名拳師郭鑄山、蔣馨山齊名,人稱“河北三山”,并同時任教于河北省國術館。1929年,民國政府在南成立 “中央國術館”特聘峻山公為教授,在該館廣泛傳授八卦掌拳 械,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因教學成績突出,1935年被提升為 教務處處長。在國術館任教期間還深人進行理論研究,以易理引 導拳理,易拳結(jié)合創(chuàng)編了八上說主十四掌、一百零八式八卦太極 拳等優(yōu)秀套路,為傳統(tǒng)武術的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937年抗 曰戰(zhàn)爭爆發(fā),中央國術館南遷。在歷經(jīng)越南、昆明等地。1941 年8月,中央國術館北遷重慶。由于長期顛沛、操勞,峻山公于 途中不幸染病,同年11月病逝于四川江津縣白石驛,終年71 歲。峻山公一生傳人頗眾,著名者有張文廣、何福生、傅淑云、 李元智、王天與、蔣員培、張鏡圓等。
瀏覽2,2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