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1986年認識家?guī)燑S淳棵先生,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曾提出外面?zhèn)髀?有所謂“標指不出門”,是否意謂“標指”乃^春派最厲害之拳術,所以不輕 易傳授,而在他門下學藝需要多久才能學完標指。他即時向我指出這是很多人 錯誤的思想,如果^春有最厲害的拳術,他只會教這套拳術而不會教其他,因 為他不想浪費自己和學生的時間。他亦補充說:春是一門全面性的拳術, 每一階段之訓練都有其特定意義,缺一不可,而標指只是其中一個階段。"我 即時追問:“那么哪一個階段才是^春最高之境界? ”他以簡單直接之方法答 復我:“^春最高的境界乃是要做^春的主人,所有技術均在掌握之中,不會 再受招式及門派之限制?!痹诋敃r我只是一個陌生人,他竟肯花上一小時向我 解釋^春之特色,這確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好老師,所以在當日便拜在家?guī)熼T 下,一轉(zhuǎn)眼已是十多年。如果有人認為我既為家?guī)熼T下,這篇文章一定偏向他 的思想,我不反對有這種想法,但我亦想大家知道,其實我是非常尊敬和崇拜 師叔李小龍的,因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術天才,并且早在70年代已是國 際知名,為中國人爭取到崇高之榮譽。大家對截拳道的不理解,原因不在師叔 本人,而是他沒有時間去完成他希望完成的工作,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大家提 供一個可能的答案。師兄弟武術生涯之特色李小龍走過的歷程李小龍在美國《黑帶》雜志,曾經(jīng)這樣介紹截拳道:“截拳道之基礎是非 常接近割:春的,因為它也倡導肘部位置,中線理念及直線沖拳。要培養(yǎng)截拳 道,需要經(jīng)過三個互為聯(lián)系的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藕緊核心’;第二個階段 為‘從核心中解放’;第三個階段為‘回返原本之自由第一個階段:舞緊核心李小龍曾經(jīng)這樣形容此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根據(jù)兩點之間以直線最 短的原理,而盡量采取內(nèi)外直線攻擊,放棄任何弧形之角度?!边@個階段與 ^春拳理論非常接近。他部分弟子亦把這個階段與李小龍在香港學習^春拳 這段時期拉上關系,這段時間大約是從1956—1958年,前后總共一年半時間 左右。從家?guī)熆谥兄?,李小龍在這段時間,只能學完小念頭、尋橋、藕手 及半套木人樁法。因此在李小龍眼中的春拳,只有直線攻擊。但無論如 何,包括李小龍及其主要弟子均認為^春拳是組成截拳道中不可缺少的核心 部分。第二個階段:從核心中解放李小龍認為,雖然直線攻擊是主要的和非常有效的,但放棄弧形攻擊,會 造成阻礙和不全面,一位優(yōu)秀的武術家應該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手或腿擊。其實從標指開始,春拳已訓練拳手從任何角度(包括弧形)使出直 拳。在木人樁法后半套里更加重手或腿從任何角度向敵人進行攻擊。木人樁 法中著名的^春八腳,即是指八種不同角度之攻擊,而并非指^春只有八式 腳法。這個階段李小龍稱之為“從核心中解放”階段。上文所提之“核心”,即 指傳統(tǒng)割:春拳。李小龍是要從傳統(tǒng)^春拳中解放,其主要原因是他從香港到 美國后,認為周圍環(huán)境改變了,所以他的武術亦隨之改變,但仍不失^春拳 之特色,故被稱為“修改之^春"(Modified Wing Chun )o李小龍身故后, 他的弟子為了更強調(diào)這段時期的武術,亦稱之為“振藩國術” (Jun Fan Gung Fu )o這個階段大約是從1959-1967年,李小龍的代表弟子為西雅圖之木村武 之及奧克蘭之嚴鏡海。他們二人均曾受我先師公葉問宗師贈與親筆簽名照片, 并且照片上稱呼他們二人為徒孫,亦即正式承認他們二人為^春門人。其中木 村先生曾憶述當年李小龍所教授他的武術主要仍是^春拳,并且他以七十多歲 高齡在不久前仍然提出,希望正式加入香港^春體育會,并把名字加進^春族 譜之內(nèi)。至于嚴鏡海,他在1972年12月去世,但在去世前不久他完成并出版 了一本名為春拳》(Wing Chun Kung Fu )的英文書,據(jù)《黑帶》雜志調(diào) 查所得,當年因嚴鏡海已病重,而出版這本書是他一生之志愿,所以書中大部 分內(nèi)容其實是由李小龍代為執(zhí)筆,但由于在1972年之前,李小龍已提出了截 拳道理論,所以不便在書中被稱為作者,改以“技術編輯”稱之。李小龍在 1973年去世,他能夠在1972年出版有先師公葉問宗師親筆簽字照片的最早一 本^春拳專著,而不是截拳道專著,可見他對^春拳之重視。李小龍的著名弟子黃錦銘先生,亦為該書做出各種動作示范。事實上^春拳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 拳術,它能夠隨著時代而進步,^春派多位先賢,如葉問宗師及佛山贊先生 等,都對^春拳作了大膽改革,所以現(xiàn)今仍然有人在爭論傳統(tǒng)派^春拳及更新 派^春拳之優(yōu)劣,其實沒有這個必要。嚴鏡海先生曾在書中提及^春拳是他一 生中所學到的最好武術,今天所學,今天可用。第三個階段:回返原本之自由在1964年李小龍初到奧克蘭后,因他采取有教無類之法,把國術教給外 國人,引起當?shù)兀ㄈ校┤A人國術界不滿,派出了一位黃姓教頭跟李小龍 決斗,雖然這場決斗,李小龍取得了最后勝利,但事后他感到非常疲勞,因 為對手在一個大的空間場地不斷地走避,李小龍運用了^春之近體格斗,因 而需要不斷地追打及迫打?qū)κ?。在這場決斗后,李小龍認為傳統(tǒng)之^春打法 限制了他的發(fā)揮,在他看來,這場決斗本來可以很快就打完,所以事后他便 加強了對自己的體能訓練,并且參考其他各種武術特色,取長舍短,尤其從 1966年之后,發(fā)展出適合他個人風格的遠距攻擊術。李小龍正式招收學生教 授截拳道,是在1967年2月黃錦銘加入洛杉磯的振藩國術館這段時間。至于 截拳道的取名,據(jù)李小龍的一位主要弟子說,在1967年的一天,當李小龍駕 車時談及西洋擊劍,并且解釋擊劍之最佳對抗方法是“截擊”,即消及打在同 一時間發(fā)生,因西洋劍要攻到對方身體才能取得分數(shù),其他所有動作皆為不 必要。突然之間,李小龍認為他應把他的武術稱為“截拳道”,英文讀法為 他的目標是要把所有消解動作一概取消,而改為“截擊”。但 后來,李小龍又因為截拳道這個名稱還是太限制,并且把自己的武術局限于 另一種形式或門派上,所以他索性便把名字稱,有時甚至有什么好 的東西,都會以來形容,例如昨天酒樓之食物真是或昨晚之電影真 是等。李小龍始終強調(diào),無論是截拳道或是,均只是一個名稱,他認為是一個自我發(fā)現(xiàn)之方法,它就好像一條船,能幫助你到達彼岸,一旦你渡過河 流,到了對岸,就無需再背負著這條船,這時亦可拋開這個名稱。雖然 李小龍有這樣的思想,但他的弟子卻為了截拳道這個名稱,在20世紀90年代 出現(xiàn)了兩派不同學說。其中一系是以黃錦銘先生為首的“原始風格截拳道”, 這一系之門人相信截拳道與李小龍原始風格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當門人 對截拳道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會向著李小龍原始風格技術進行探索,直至 找到問題之答案。這一系的思想方法與家?guī)熡兄芏嘞嗨频牡胤?。另外一系是以伊魯山度為首的“截拳道概念”,因他們相信李小龍所教授的主要是概念?并非技術。有了概念,可以形成很多技術。例如李小龍曾說:“一個人需要松 弛,他可以去沙灘,登山或看書,三種方法都可以達到同一目的。一位好的導 師,應該教導其學生松弛之概念,而讓學生去選擇松弛的方法?!钡捎谟辛?這一概念,他們便可以把各種武術摻雜其中,伊魯山度于是乎把菲律賓、印尼 及其他武術混入了截拳道當中,大大地違反了李小龍簡化武術的原意。伊魯山 度其中一位著名弟子更說截拳道實際上是包含了最少26種不 同武術的精華,而菲律賓武術更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發(fā)生這樣的爭論,主要是因為李小龍之截拳道還未完成,他已與世長辭。 他在回港之前,下令他的學生把他所有的武館關閉,例如洛杉磯武館已于 1970年1月29日關閉。因他恐怕他的學生會把他所教授之技術或概念,發(fā)展 成另外一種形式或門派。因此黃錦銘有很長一段時間遵從李小龍的要求而沒有 公開活動,但是伊魯山度卻另起爐灶繼續(xù)活動。近年黃錦銘為了維護李小龍的 原始風格技術又公開活動了。他在后期一直是李小龍主要的練習對象和得寵弟 子,因此最了解李小龍在后期(1967—1970年間)的訓練及教學方法。所以, 原始風格截拳道注重李小龍的正統(tǒng)技術研究。伊魯山度很喜歡學習各種武術, 即使到了現(xiàn)在,他仍然是到處拜師學習各種傳統(tǒng)武術,單是^春拳他就拜過最 少三位師父,所以他特別喜歡吸收李小龍所講解之概念,這樣他便可以對各種 武術無所不學和無所不用。
瀏覽7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