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應敵時,行走如龍,威猛如虎,沉穩(wěn)如熊,敏捷如猿, 精靈如鹿,撲擊如鷹,突撞如駝,手、眼、身、法、步隨意一體, 并發(fā)揮到極限,即心態(tài)極穩(wěn),膽量極大,身法極快,出手極狠,力 道極強,技法極妙,時機極佳,目標極準。
八極拳最重貼身靠打,猛攻硬闖?!胺觊W必進,逢進必閃,閃 即進,進即閃”。八極講究“破門”而入,即出招搶攻對手正門, 強行打開對方的防守,以對手的胸腹為主要攻擊目標,素有“八極 如虎威猛”之稱。
八極拳技擊歌訣有“上打云掠點提,中打挨撞擠靠,下打吃根 埋根”之說,講求三盤連擊,招法連貫,進發(fā)退穩(wěn),“身不舍正門, 腳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處”。
八極拳技擊講究彼不動,我不動;或彼不動,我以引手誘敵發(fā) 招,隨即用崩開裹進之法強開對方之門,貼身爆發(fā)。要求眼隨手 轉,手腳齊到,上打下封,緊逼硬攻,長短兼施,做到攻中有防, 防中寓攻。
此外,八極拳中的“打跺子”在實戰(zhàn)中也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不僅有助于突然改變發(fā)力的方向,改變對手與自己之間的態(tài)勢, 同時還能給對手造成心理上的沖擊。
任何一種精妙的拳術,要在搏擊實戰(zhàn)中充分發(fā)揮其技術,依靠 的是快捷靈活的步法,而八極拳可以在快速移動步法的同時施展拳 法,做到手眼身法步相合一體。八極拳技擊有“眼快在于心,手快 在于身,身快在于足”的要訣。其實,決定勝負的只是一個“快” 字,即所謂“進招快如風,勝負即可分”。
八極拳演練時,要求含胸拔背、頂項直腰、沉肩墜肘、氣貫丹 田、實腹斂臀、圓襠扣膝、固足。踢腿不過襠,震腳闖步如穿石人 洞、落地生根;出手如箭離弦、快似閃電。其身法特點是十大形 意,即“龍、虎、熊、猿、蛇、雞、鹿、朋烏、鶴、駝”十種動物在 運動搏擊中所善用的“抖、縮、愣、含、驚、崩、撐、挺、豎、 橫”的“十大勁別”,在八極拳法中都有體現。
練習八極拳時要明三節(jié),否則“上節(jié)不明手忙腳亂,中節(jié)不明 全身落空,下節(jié)不明足多而跌”。三盤連擊時,上盤施以頂抱纏拿, 擢砸劈挑;中盤施以挨撞擠靠,崩撼突擊;下盤施以旋轉進退,擺 扣鎖捆。
(三)八極拳的技術體系
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拳”,拳諺曰“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 八極定乾坤”,它是我國傳統(tǒng)拳術中的一種。八極拳以其剛烈雄健、 樸實簡潔的風格和獨特的技擊特點著稱于世。
八極拳是一個完備的武術拳派,不但有完整的理論,而且還有 拳術、器械、功法和技擊等體系內容。
歷經近300年的不斷發(fā)展,當下已有馬氏、吳式、李氏、劉 氏、霍式等八極拳門派,但整體內容大致相似,僅是風格微存不同 而已。
不管是哪門哪派的八極拳,其技法核心皆為“六大開” “八大 招”?!傲箝_”指頂、抱、擔、提、挎、纏六種手法,其中頂法六 個,抱法六個,擔法兩個,提法兩個,挎法一個,纏法四個。每一 種手法都有較強的技擊性,簡樸剛烈,兇猛異常,均是八極拳的主 要技擊手段。
“八大招”是八極拳的動作組合,每組可單獨練習,也可連在 一起貫穿練習,是八極拳的技擊散手,和“六大開”有異曲同工之 妙,可合而不可分。八大招有:“閻王三點手”“猛虎硬爬山”“迎 門三不顧” “霸王硬折韁”“迎封朝陽掌” “左右硬開門”“黃鶯雙抱 爪”“立地通天炮”等。
現今主要流傳有三路,第一路是八極架,也稱八極小架或小八 極,第二路是八極拳,也稱大八極或八極大架,第三路是八極對 接,也稱對接趟或八極對練。,三者都是以六大開門勁法和八大招法 為核心,即以“小八極奠其基,大八極肆其術,六大開極其藝”。
八極小架是最基礎的套路,由二十余個動作組成,是以“兩儀 式”為基本架子演變出來的套路。套路雖然不長,然八極之手法多 蘊含其中,很吃功夫。整個套路編排巧妙,動作樸實,內涵深奧, 它“易學、難精”,即學會容易,學精很難。
八極拳門主要拳術有八極小架、八極拳、八極拳對練、金剛八 式、應手拳、十二路小架、黑虎拳、飛虎拳、開拳、二十四連手 拳、六肘頭、剛功八極、八極新架等。
主要器械有六合大槍、六合花槍、提柳刀、六合刀、四門刀、 春秋大刀、三節(jié)棍、八棍頭、梨花槍、行者棒、夜戰(zhàn)刀、青龍劍、 純陽劍、萬勝雙刀、提袍劍、青萍劍、太師虎尾鞭、雙戟、雙鉤、 鴛鴦鉞、雁翅鏈等。
主要對練有劍對槍、單刀進槍、雙刀進槍、三節(jié)棍進槍、八棍 頭對打、樸刀進槍、春秋刀對雙劍、三節(jié)棍對雙拐、梢子棍對槍、 對劈槍、樸刀進槍、梢子棍對棍、空手奪刀等。
主要功法有內功、站樁功、靠樁功、鐵砂掌功、滑大桿功等。
最初,八極拳的器械套路只有一個六合大槍,這一點不難理 解,正如《劍經》所講:一個拳種一旦看起來內容繁多,面面俱 到,則是滅亡的象征。這正是“真?zhèn)饕痪湓?,假傳萬卷書”。吳殳 在《手臂錄》中寫道:“槍為諸器之王,以諸器遇槍立敗也。人唯 不見真槍,故迷心于諸器,一得真槍,視諸器兒戲也?!倍F在看 到的其他八極拳器械,是后人們在八極拳理論的指導下將其他拳種 門派的一些刀、槍、劍、棍等器械套路融入八極拳門派中,使八極 拳器械的技術體系更加豐富。
在八極門中,如果學了拳術不學大槍,等于只掌握了一半的功 夫,是不完整的。只有做到拳、槍合一,兩技皆精,互相促進,才 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八極大槍主要以六合大槍、對扎大六合為主,為八極門器械之 冠,槍身長重,招法精絕。“王祥立世”“金梁托架”“二郎拔草” “童子降香”“白馬回頭”“哪吒探?!钡日蟹?,“招招藏妙機,出槍 定輸贏”。其槍法的獨特之處在于,其一,前手即左手食指前指, 且不準翻動;其二,槍扎出之前、收回之后都要緊貼腹上,不得離 開;其三,一般所講的攔、拿動作均靠后手即右手來完成。
練槍很吃功夫,所謂“年刀、月棍、久扎槍,隨身習練是寶 劍”。精槍法者,搭桿即勝。當然,后人習藝以“先易后難”為原 則,即先學拳,后學械。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練八極拳是為了 給練大槍奠定基礎的,是大槍入門最好的前期準備。
此外,八極拳常規(guī)“四兵”的講究中,刀法講究的是砍、劈、 截、掃、扎、撩、攔等。槍法講究的是攔、拿、扎、挑、擺、 點、穿、劈、纏、舞花等。劍法講究的是劈、刺、撩、穿、攪、 抹、掛、崩等。棍法講究的是推、挑、架、壓、背、戳、攪、 蓋等。
八極拳對練是八極拳術的代表套路,在對練中站上首,稱上趟 八極拳,與之相對的站下首,稱下趟八極拳,兩趟拳由兩人合練對 打。此套路由六十余個動作組成,為“兩儀”之縱向“四象”變化 和“六開八招”變化的總體體現,以撞靠勁、崩撼勁、突擊勁貫于 各招勢之中。
初練者先學單打,再習對打。學習對打時*先者一攻一防,后 者一防一攻。開始為你一招、我一式,慢慢入門,稱之“喂手”。 熟練后體知“六開”之法,初期掌握拆招應變之術,稱之“拆手”。 “拆手”由慢而快,由粗而精,而后“六開八打”運用自如,由必 然變化進入條件反射的自由變化*稱之為“無招無式”,即入“無 形”之境。
總之,八極拳門的技術體系簡單易學、實用善戰(zhàn),不圖花哨。 若是以“繁巧復雜、玄虛莫測”的表象來自我炫耀或迷惑初學者, 對八極拳的傳播是極為不利的。
第二章近現代淮北武術名家
第一節(jié)淮北武術繼承者何君崗
何君崗,祖籍廣東省番禺市.中國武術八段、國家級裁判、高 級教練、華拳第六代傳人。1952年出生于武術世家,其父何金章 為著名武術家。何君崗自幼秉承家學,癡迷武術。在其父的悉心指 導和嚴格要求下,練就一身扎實的武術基本功。
何君崗年幼時,練拳刻苦用心、悟性極高。小小年紀就有著超 群的練武天賦。在其父親的精心指導下,青少年時期的何君崗就基 本掌握了少林拳、華拳、查拳等長拳類的武術套路;各類長、短器 械更是精煉于手。除此之外,螳螂拳、八卦掌、南拳、鷹爪拳、翻 子拳等,他都有涉獵。年輕時的何君崗尤其擅長跳躍動作,騰空躍 起時的一剎那,其滯空能力令人驚嘆,落地時的造型動作瀟灑 飄逸。
20世紀70年代,何君崗隨上海知青來到安徽淮北插隊務農。 在那艱苦的歲月里,何君崗始終不忘初心,堅持練武。每天白天到 地里務農,利用早晚時間在打谷場上刻苦練武,復習父親傳授的武 術技能。1973年,他被招調到原淮北市體委任武術教練,開始了 職業(yè)武術生涯。1975年開始何君崗先生正式擔任淮北市體委首任 武術隊主教練,以后又出任安徽省武術隊教練,在當時教學條件極 差的情況下為地方培養(yǎng)了一大批武術優(yōu)秀人才。
幾十年來,學習百家之專長、修煉百家之精華,是何君崗先生 永遠不變的習武宗旨。進入壯年以后,何君崗先生在原有武術套路的基礎上,對各式太極拳等悉心鉆研、深入探究。他多次利用全國 比賽、教練員培訓、段位制晉升會議、學習交流等機會深入探訪名 師名家,虛心討教。20世紀70年代以來,他曾向楊振鐸老師學習 楊式太極拳;向齊德昭老師學習八極拳;向張繼修老師學習孫式太 極拳;向李秉慈老師學習吳式太極拳;向喬松茂老師學習武式太極 拳;向闞桂香老師、陳小旺老師學習陳式太極拳等。有時為了一個 動作、一個步法、甚至一個手勢,他都要弄明白為止。他的好學與 鉆勁也感動了不少名師高手。如今何君崗的各式太極拳修煉的出神 人化,尤其擅長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他經常強調:各式太極 拳都有自己的特點,無論練習哪一式的太極拳不僅僅是照葫蘆畫瓢 般的形似,更要有一種深入骨髓般的神似。
瀏覽3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