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董海川八卦掌體系的武學(xué)風(fēng)采
- 展示了傳統(tǒng)武術(shù)的雄健武威
八卦掌能夠在中國武術(shù)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這是與其自身顯著的技擊威名密不可 分的。一個多世紀(jì)以來,眾多門人的高超武功,為八卦掌贏得了雄健的英名,同時也直觀而明 確地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的赫赫武威,
八卦掌初人京師之時,就是憑借著卓爾不群的武功一舉打開局面的o據(jù)記載,清同治四 年(1865年),董海川至京師,初充清官宦官,旋因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引起同人猜疑而改隸 南親王府。董初為散差太監(jiān),后升任七品首領(lǐng)職。肅王太監(jiān)中有個叫全凱亭的,略解武技,一 次偶然窺見董海川練習(xí)武技,慕董武功高深,跪求錄為弟子。此后,董海川的拳技漸為人知。 因其術(shù)以繞圓走轉(zhuǎn)為基本運動形式,區(qū)別于過去流傳的拳術(shù),武'壇人士稱之為“平日所未聞 末睹者”。一些懷疑其術(shù)技擊實用性的武技家,紛紛來與董海川較量。精于羅漢拳的尹福,擅 長摔較術(shù)的程庭華,善用連腿的史繼棟,以大槍著稱的劉德寬等少壯武豪,相繼敗在董海川 手下,后求為董門弟子后來,號稱楊無敵的楊露禪先生與董海川先生比武后也說:我與董先 生比武只能比個平手,勝董海川先生很難。據(jù)董誨川碑銘載:“十?dāng)?shù)武士圍攻(董公),手到皆 疲。”“更有劍戟專家,特與公賽,公赤手空拳,奪其械,踏其足,賽者皆靡。嘗游塞外,令數(shù)人 各持利器。環(huán)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風(fēng),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憚其豐采。”董海川 名聲曰隆,弟子日眾,“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工賈與達(dá)官等幾及千人”。
董海川的眾弟子中也是名手如林,皆以武功顯揚。特別是以尹福、程庭華、史計棟、馬維 祺、劉德寬等為代表的第二代弟子更是以武技名揚京城及全國。尹福先生和程庭華先生在北 京先后創(chuàng)辦了南場和北場兩個武場,程尹兩式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廣為流傳。程庭 華、梁振圃、劉德寬、劉鳳春與形意拳名家李存義、張兆東等結(jié)為八拜之交,形意拳界曾掀起 了學(xué)習(xí)八卦掌的熱潮,李存義、張兆東后來也成了八卦掌名家,而其弟子中,如黃柏年、姜容 樵、韓慕俠等也皆為八卦掌名家,承傳八卦掌并著書立說,其中的李存義、韓慕俠等還曾經(jīng)參 加了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甚至擊敗了洋人大力士,為中國武術(shù)爭了光。以上述弟子等為代表 的八卦掌門人的髙超武功在屮國武壇可謂有口皆碑,這些都對八卦掌的發(fā)展,普及和傳播起 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武術(shù)源遠(yuǎn)流長的尚武傳統(tǒng)和技藝高超的赫赫 武威。
- 弘揚了武術(shù)文化的尚德理念
八卦掌以高超的武功揚名,但同時也是一個尤其重視武德的武術(shù)流派。作 為八卦掌的創(chuàng)始人,董海川首先就是中國武術(shù)崇尚武德傳統(tǒng)思想的優(yōu)秀實踐 者。孫祿堂在其《拳意述真》一書中寫道:“能到至誠之道者,僅八卦掌之董海 川先師,形意拳中李洛能先生,太極拳中之楊露禪和武禹襄先生四人而已?!?br />
據(jù)李子鳴發(fā)表在《中華武術(shù)》上的《董海川先師軼事》記述,董海川自幼即 性情豪爽,任俠尚義,于清咸豐年間,因于鄉(xiāng)間抱打不平之命案才以太監(jiān)身份
匿跡北京肅王府,不露鋒芒。當(dāng)時在肅王府任武術(shù)總教師的沙回回提出與董海川比手,敗北遭 免職,沙回回即拜董海川為師,又行刺董公未遂而逃,“先師也沒追趕。肅王聞而至詢問,先師 稟道:‘沙夫婦行兇殺我,本想把他們擒拿,被他們逃了?!?”董海川收徒之前,必先使徒服之以 藝,感之以德,五體投地,方始得列門墻。其徒弟全凱亭曾經(jīng)持刀躲在墻角暗處,待其端著菜 湯小盤走過時,突從身后一刀劈下,先師往后一抽身,順其刀一腳將全蹬倒地下,而手托湯盤 絲毫未灑,仍端著自顧去吃飯。后感其誠仍答應(yīng)收他為徒。董海川對待門徒非常嚴(yán)格,曾經(jīng)親 手懲戒憑武功而為非作歹的義子李榮貴,并將其逐出八卦門。
著名的八卦掌第二代傳人中,因為大部分出身貧寒,長期的社會底層生活培養(yǎng)了他們正直 的品行和良好的武德,他們又各以自身的言行實踐極大地影響了各自的弟子門人,因而使八 卦掌形成了注重武德的良好傳統(tǒng)。如尹福,河北省冀縣人,幼年來京,居朝陽門(齊化門)吉市 口,曾以賣燒餅、油條為業(yè);程庭華,河北省深縣城南程家村人,自幼入京學(xué)徒,后在崇文門外 開設(shè)眼鏡店;梁振普,河北省冀縣城北后冢村人,13歲到北京,在前門外“萬興估衣莊”做學(xué) 徒,以販估衣為生等。在以他們?yōu)榇淼陌素哉频闹麄魅酥?,以德?lián)P名的可以說是屢見不鮮。 如被稱為“估衣梁”的梁振普,性格豪爽,好濟人急,有古俠之風(fēng),曾挫敗河北冀縣“四霸天”, 在北京永定門外掌斃歹徒趙六等數(shù)十人;被稱為“翠花劉”的劉鳳春功深德高,“翠花劉魔窟 奪國寶”的故事在武林中廣為傳誦;“溜腿史六”史計棟破山盜為民除害之事跡傳遍整個京城; “神腿力大腳門”門寶珍為救窮人而怒砸賭場也表現(xiàn)了除暴安良的武德修養(yǎng);“眼鏡程”程庭 華為反抗外侮而犧牲于八國聯(lián)軍槍下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一直被奉為武林義舉的揩模。
- 開創(chuàng)了因材施教的武壇佳話
八卦掌是繼形意拳、太極拳之后誕生的三大內(nèi)家拳之一,但八卦掌與形意拳及太極拳的 發(fā)展歷程卻有著顯著的不同,原始的八卦掌既沒有拳譜,也沒有套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 《云盤三十六歌訣》是尹福先生的弟子曾省三所撰,各種各樣的“游身八卦連環(huán)掌”的拳套也 大多是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傳人們于董海川之后而創(chuàng)編的,董海川先師除了轉(zhuǎn)掌的心法和八式 行樁外,據(jù)說只傳了幾式轉(zhuǎn)刀。
八卦掌自董海川進(jìn)京首傳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間,由于歷代名人輩出,且風(fēng)格各 異,八卦掌一直引起世人的廣泛關(guān)注。尹福、程庭華、史計棟、馬維祺、梁振普、劉鳳春、張占 魁、劉德寬、宋長榮、宋$樣、樊志勇等八卦掌第二代傳人,是八卦門中公認(rèn)的繼董海川之后 成就較大、建樹卓著的佼^者。上述名家雖然都是董海川的人室弟子,但由于大多數(shù)都是帶 藝投師的成名拳家,所以董海川傳藝之法一向是留其長處,因材施教,以繞圓走圈為基本功, 強調(diào)“百練不如一走”,以操練單式與基本掌法相組合,以變?yōu)榉?,量體裁衣,而不過于強調(diào)動 作的一致性,所以在八卦掌第二代傳人中自然出現(xiàn)了流派紛呈、不拘一格的現(xiàn)象。八卦掌門中 這種因材施教的特殊傳授方法,也成為中國武術(shù)中一段傳誦不已的佳話。在郭古民先生的遺 著中有一段文字最能說明為何尹派、程派、馬派、史派等董海川先師親傳的各派掌法卻又都各 不相同——“董先師之教人,不以拳腳演示,純以口授,非至近弟子萬難學(xué)擬。而其特別之教 授,則在于因人施教,非泥于一技而教之。故董門高弟各有所長,凡授以相當(dāng)之藝,無不易成 標(biāo)奇。”董公的弟子大多都只練單、雙、順三掌,且這三掌也各不相同,都融人了其他武技的招
式,如程派的“走馬活攜”就是程庭華原有的摔跤絕技。董公的第一代傳人中,以尹派和程派 最有影響力,尹派以穿掌為主,俗稱“槍式”;程派以掖掌和削掌為主,俗稱“刀式'第一代傳 人會的掌法都很少,但是也都練出了很高的功夫。與董海川這種因材施教的獨特方法相適應(yīng), 八卦掌第二代傳人中一些著名的拳家雖然同練八卦掌,但其各人所擅長和傳承的八卦掌掌 法、套路、器械的練法各不同,因而形成了后人所稱的不同流派。
尹派八卦掌的代表人物尹福(1840—丨909年),字德安,號壽鵬,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 武,精于彈腿,后帶藝投師拜董海川習(xí)八卦掌,將其所學(xué)彈腿、羅漢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練數(shù) 年,自成風(fēng)格,名震京師。其門下成名弟子很多,如居慶元、門寶珍、馬貴、李永慶、宮寶田、女 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總管太監(jiān)崔洳貴是他的弟子,光緒皇帝也跟著他練掌,故 北京人尊稱他為帝師。尹派八卦掌的特點是,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為“牛舌掌”,臂伸得較直, 四指并攏,拇指內(nèi)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勁力上,以干冷剛直見長,講冷、 彈、硬、脆、快。善爆發(fā)、頓挫和彈抖,人稱“硬掌法”;其在進(jìn)手時鹿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轉(zhuǎn), 步子小,趨于急行,橫開斜進(jìn),擰翻走轉(zhuǎn),進(jìn)退直接,多穿點,在速度上強調(diào)“打閃穿針”,瞬間 爆發(fā)。
程派八卦掌的代表人物程庭華(1848—1900年),字應(yīng)芳,河北省深縣程村人,自幼入京 學(xué)徒,藝成后在京崇文門(哈德門)外花市上四條,以制鏡為業(yè),江湖人稱“眼鏡程”,擅長摔 跤,投師董公門下后深得八卦掌之精奧,因其傳人主要在北京南城一帶活動和傳練,故又稱北 京南城派八卦掌。其掌法的特點是屈腿蹚泥,橫開直人,擰翻走轉(zhuǎn),舒展穩(wěn)健,勁力沉實,剛 柔相濟,善擺扣步,螺旋力層出不窮,行裹勁變化萬千。程派八卦掌樁功全面,不但有行樁,還 有站樁,在八卦掌各流派中流傳最為廣泛。其傳人遍及全國各地及海外,著名者除孫祿堂合太 極、形意、八卦自成一派外,較有影響的傳人有劉斌、楊明山、李文彪、程有龍、張永德、姬風(fēng) 祥、劉振宗、王丹林、馮俊義、張玉奎、郭風(fēng)德等。
史派八卦掌創(chuàng)始人史計棟(1837—1909年),字振邦,河北冀縣小寨村人, 木商,善技擊,精腿法,排行六,故人稱“史六”,拜人董公門下,苦練多年,成 為名家。其妻為董公義女,董公晚年即住其家,因史在東城開有木H故其流派 被稱為北京東城派八卦掌,與程廷華流派的南城派八卦掌同時馳名京城。史派 八卦掌出掌為“鉤鐮手”,食指、中指二指并攏,虎口撐開,其余二指則向內(nèi)抱微 屈。步法有蹚泥步和雞形步兩種。其所傳弟子中,著名者有韓福順、張德修等。
樊派八卦掌代表人物樊志勇(1840—1922年),綽號“樊瘋子”,滿族,世居北京。自幼曾習(xí) 少林、彈腿等術(shù)達(dá)八年之久,后拜董海川為師習(xí)八卦掌。樊氏掌以“瓦垅掌”為基本掌型,其拳 式緊湊、輕捷靈活,善“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以穿九官為主,走轉(zhuǎn)圓為輔,具有獨特風(fēng)格。 樊氏八卦掌主要傳人有其女樊鳳蘭、婿王志能等,再傳有文大生、王剛、韓杰等。
梁派八卦掌代表人物梁振普(1863—1932年),字昭庭,人稱“估衣梁”,河北冀縣人。
自幼好武,7歲拜本村秦鳳儀老拳師學(xué)彈腿,13歲到北京,在前門外“萬興估衣莊”做學(xué)徒, 以販估衣為生,故人稱“估衣梁”。梁派八卦掌在掌法上以“龍虎掌”為標(biāo)準(zhǔn),步法抱膝摩 脛,如趟似踢,其特點是以正擊斜,借力發(fā)勁。其后世傳人有田金峰、李少奄、郭古民、傅振
倫、李子鳴等。
其他還有如宋長榮一派八卦掌特別注重下盤功夫,要求運動時前腳起,后腳蹬,掌要與 肩齊,掌要握力,步法為“駝形步”;宋永祥一派八卦掌的基本掌法為“荷葉掌”,其特點是 換掌時要疊步,擺扣均衡,暗掌多于明掌;劉寶珍的八卦掌又稱八卦陰陽掌,行步轉(zhuǎn)圓速度 較快,變掌換式不講擺扣步法;劉鳳春一派八卦掌,僅單換掌一勢就練了三年,所以“翠花 劉”的單換掌未逢過敵手;張占魁的八卦掌集形意、八卦、迷蹤拳為—體,剛?cè)嵯酀?,身法靈 活,步法為蹚泥步;劉德寬則綜合八卦掌第一代傳人中的散手和自身功夫而編創(chuàng)了“六十四 掌”等。
瀏覽2,4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