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純陽醉劍動作名稱
領(lǐng)備動作
預(yù)備勢
(一) 云頂弓步抱劍(手捧金樽)
(二) 醉形弓步前指(醉仙指路)
(三) 抱劍仰身舉腿平穩(wěn)(醉憩岳陽)
第一段
(四) 點步下刺(下海屠龍)
(五) 左右撩劍(醉仙撩衣)
(六) 點步挑劍(醉挑酒旆)
(七) 攪劍反刺(水中攬月)
(八) 點步平洗劍(麻姑獻(xiàn)酒)
(九) 叉步翻身挽花點劍(梨花舞袖) (十)退步劈劍(醉漁撒網(wǎng))
(十一)挽花攪云騰空平斬(醉攪乾坤) (十二)前撩點步舉劍(倚天拔劍)
第二段
(十三)上步劈劍(沉香劈山)
(十四)歇步挑崩(醉酒邀月)
(十五)轉(zhuǎn)身左右撩劍(醉仙撩衣) (十六)挽花騰空洗劍(白蛇吐信) (十七)騙腿抹劍(張果跨驢)
(十八)穿劍云頂跪步架劍(蝴蝶穿花) (十九)擊步挽花踢腿挑劍(揚鞭催馬) (二十)豎叉劈劍(馬失前蹄)
(二十一)絞腿掃劍(烏龍絞柱)
(二十二)點步舉劍(倚天拔劍)
第三段
(二十三)左右挽花劈劍(童子捕蝶) (二十四)踉蹌步撩崩劍(醉仙撩衣) (二十五)并步洗劍(專諸端魚)
(二十六)下蹲向前下洗(猛虎下山) (二十七)倒弓步崩劍(崩斷昆侖)
(二十八)點步劈劍(劈石試劍)
(二十九)歇步挑崩(醉酒邀月)
(三十)前撩云頂轉(zhuǎn)身帶劍(醉漢勒韁) (三十一)行步回身提劍(提壺沽酒)
(三十二)叉步點劍(點石成金)
(三十三)側(cè)倒后翻云劍(岳陽醉跌)
(三十四)退步左右剕劍(湖中蕩槳)
(三十五)翻身掄劈點步洗劍(麻姑獻(xiàn)酒)
結(jié)東動作
(三十六)行步云劍(醉游三島)
(三十七)踉蹌醉顛點步背劍(唯我獨醒) 收勢
二、純陽醉劍動作圖解
預(yù)備勢
面向南方,兩腳并步站 立;左手反握劍柄,使劍貼靠 前臂垂立于左臂后面,劍尖朝 上;右手五指并擾貼靠右腿 側(cè),掌指朝下;兩肘微屈;立 正姿勢站好;眼向身體前方注 視(圖5-1)。
要點:兩肩松沉,兩肘微向前牽引,挺胸,直背,收腹,腿要 靠攏,膝要挺直,五趾要抓地。
(―)云頂弓步抱劍(手捧金樽)
右手握成劍指,臂外旋從下向右、向上直臂弧形回環(huán)上舉, 手心朝左,劍指朝上;左手持劍不變;頭左轉(zhuǎn),眼向左側(cè)前方注視 (圖 5-2)。
上動微停,右手劍指屈肘向左、由左肩前向下弧形回環(huán); 同時,左手持劍臂外旋手心朝前,從下直臂向左、屈肘向上、向 右弧形回環(huán),使劍尖從上由背后向右、向下、向左繞行;左腿屈 膝在身前提起,右腳腳面繃平,腳尖朝下;頭轉(zhuǎn)正,眼視前方 (圖 5-3)。
上動未停,抬頭身向后仰;左手持劍以腕關(guān)節(jié)為軸,臂外 旋轉(zhuǎn)腕使劍尖從左向前、向右、向后、向左平繞一周盤旋云劍,手 心翻轉(zhuǎn)朝上;眼視劍柄(圖5-4)。
上動未停,左手持劍屈肘將劍柄收至左肋前,手心仍朝上; 同時,身軀直起,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向右鋪腿伸出,腳尖里扣; 右手劍指臂外旋手心朝前,屈肘向下、向右伸至右腿脛骨前,身向 前探;眼視右腳(圖5-5)。
右腳尖外展,身體重心前移,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成為 右弓箭步;與此同時,身向右轉(zhuǎn),右手劍指臂外旋手心朝上,屈肘 收于右腰側(cè);左手持劍將劍柄伸至右膝前,屈肘環(huán)抱,手心仍朝 上,劍尖順勢繞向身左南方;眼視劍柄(圖5-6)。
要點:云劍要平,腕須靈活;鋪腿要低,防止兩腳外掀和拔 跟;身向前探要防止臀部凸起;弓箭步可以稍高,左臂肘須屈成半 圓如抱物狀;劍刃不可觸及身體和肘臂。
(二)醉形弓步前指(醉仙指路)
右腿直起,身向左翻轉(zhuǎn)仰起;左手持劍肩向上提以肘腕為 軸,將劍柄在臉部上方從右向前、向左、向后、向右平繞一周,劍 尖隨之轉(zhuǎn)動盤旋云劍;右手劍指自然下垂(圖5-7)。
上動不停,身軀以腰為軸從后向右、向前回環(huán)醉顛,右腳隨勢向東南方踉蹌半步,兩腿自然屈膝;同時,左手持劍將劍柄 向下、由腰側(cè)繞向身后,劍尖朝上;右手劍指自然屈肘收至腹前, 手心朝上(圖5-8)。
身軀繼續(xù)向左、向后回環(huán)醉顛,邊顛邊轉(zhuǎn)身一周,左腳隨 勢向東北方踉蹌上步,左腿屈膝,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箭步;同 時,右手劍指向身則平伸指出,手心朝肖II,劍指朝上;左手持劍屈 肘提于左胯外側(cè),手心朝后,劍尖朝上;眼視劍指(圖5-9)。
要點:云劍和醉形動作要銜接緊密,醉顛必須自然,踉蹌步要 順勢前趨,身法、步法、指法三者合一,做到上下相隨;動作要柔 和似醉,不能太快。
(三)抱劍仰身舉腿平衡(醉憩岳陽)
左腿直起,右手劍指屈肘收至胸腹前(圖5-10)。
身右轉(zhuǎn)向西,左腳向前上步;右手劍指屈肘收于右腰側(cè),手心朝左;左手持劍直臂向左將劍柄舉至水平部位,向身前平擺繞環(huán), 以腕為軸使劍尖從后向左平繞;與此同時,身軀后仰(圖5-11)。
上動未停,左手持劍 臂外旋轉(zhuǎn)腕使劍尖向前、向 右、由臉部上面向后平繞云 劍,屈肘將劍柄收至腹前,手心朝上,劍尖朝后;同時,左腿伸直站立;右腿伸直向 身前舉起至水平部位,右腳 腳面繃平,腳尖朝前;身軀 此時后仰至水平部位;右手 劍指不變(圖5-12)。
要點:此動也須柔和自然,仰身平衡時則要直項、挺胸、腰背 挺直,右腿平舉要超過腰部以上,站立要穩(wěn)固,堅持2秒鐘左右。
第一段
(四)點步下刺(下海屠龍)
身軀與右腿順橫軸向左翻轉(zhuǎn)朝下;在翻身的同時,右手劍 指放開將劍接換過來滿把正握,使劍柄靠近右腰后側(cè),手心朝左, 劍尖朝前下斜方,劍刃分為上下;左手握成劍指,直臂向前下斜方 指去,手心朝右,劍指朝前;眼視前下方(圖5-13)。
上動微停,右腳向東 北前方上步,右膝自然微屈; 左腳向前跟步,在右腳近處以 腳尖虛點地面;與此同時,右 手握劍用劍尖向前下方直臂螺 把刺出,手心朝左,劍刃分為 上下;左手劍指向左、向后直 臂平擺后舉,拇指一側(cè)朝上, 眼視劍尖(圖5-14)。
(五)左右撩劍(醉仙撩衣)
右手握劍,劍尖 方位不變,臂內(nèi)旋手心 朝右,屈肘將劍柄舉至 右肩上方,稍高過頭; 左手劍指從后屈肘經(jīng)臉 前由右肩前向下繞行; 同時,身右轉(zhuǎn);眼視前 方(圖 5-15)。
左腳向東北方上 步,右腳隨之向前上步; 與此同時,左手劍指由 腹前向左、向后直臂弧 形繞行;右手握劍用劍 刃前端直臂螺把向上、 向后、向下、向前轉(zhuǎn)肩 繞行撩擊,手心朝上, 劍尖斜朝下,劍柄與肩 齊;身體重心隨勢向前 落于右腳(圖5-16)。
上動未停,身體 重心繼續(xù)向前移動,左 腳隨勢從右腳前向東邁 步,左腿屈膝;與此同 時,左手劍指從后直臂向下、屈肘向前繞行至右腋處;右手握劍繼續(xù)直臂向上、屈肘滿把 由左肩外側(cè)向后轉(zhuǎn)肩繞行,手心朝右;眼視劍尖(圖5-17)。
上動未停,身軀右轉(zhuǎn),右腳向東南方上步,右腿自然屈膝, 成右弓箭步;右手握劍繼續(xù)直臂向下、螺把向前繞行反撩,隨即屈 肘滿把將劍柄從前由右耳側(cè)向后抽回,手心朝右,劍尖朝前,刃分 上下;在向后抽劍的問時,左手劍指從右胺處向則平伸指出,劍指 朝上;眼視劍指(圖5-18)。
要點:此動的步法要踉蹌,應(yīng)在使身體失去重心前傾時向前進(jìn) 步;身法要帶醉形,有意地使身體失去重心,借以帶動劍法和步 法;動作要自然,可隨心所欲。
(六)點步挑劍(醉挑酒旆)
上動不停,右腿直起,左腳向前以腳尖虛點地面;左手劍 指從前向下直臂弧形繞行;右手握劍臂外旋使劍尖向前直臂平伸刺 出,隨即螺把向上挑起,手心朝左;身軀稍向右后倚(圖5-19)。
上動未停,身軀左轉(zhuǎn)向東,左腳跟離地掀起,右腳隨之上 步在左腳內(nèi)側(cè)以腳尖著地;左手劍指繞行至身后,右手握劍使劍尖 繼續(xù)向上、向后挑起;此時,身向后仰;眼視前方(圖5-20)。
要點:向上挑劍要與身軀后仰的動作協(xié)調(diào)一致,身軀的右倚和 后仰要有醉形。
(七)攪劍反刺(水中攬月)
右手握劍向前、向下繞行劈下,將劍柄屈肘收于腹前,手心 朝左;左手劍指屈肘附于右腕,手心朝下;與此同時,身軀向前醉 顛,右腳隨勢踉蹌上步以腳尖著地;低頭眼視劍尖(圖5-21)。
身軀左轉(zhuǎn)向右醉顛側(cè)傾;同時,髖關(guān)節(jié)從左向后、向右、 向前回環(huán)一周;右手握劍隨髖回環(huán)使劍尖從右向前、向左、向 后、由右腿則向右繞環(huán)一周攬動(圖5-22)。
隨身軀右傾之勢,左腳跟著地,左腿屈膝半蹲;右腳向 東橫跨一步,右腿屈膝;同時,右手握劍臂內(nèi)旋手心朝后,直臂 螺把反手將劍向東刺出,劍柄高與跨齊,劍尖斜朝下,刃分上 下;左手劍指屈肘舉于左肩前,高與耳齊,手心朝后,劍指朝 上;眼視劍尖(圖5-23)。
上動未停,右手握劍臂外旋使手心翻向身前,劍身翻轉(zhuǎn), 劍尖方位不變;身軀隨之右轉(zhuǎn);左手劍指臂內(nèi)旋,從左耳側(cè)屈肘向下,經(jīng)腹前向右后弧形繞行,舉于身后,手心朝下,劍指朝前;眼 視劍尖(圖5-24)。
要點:劍尖的繞環(huán)攪動必須與髖回環(huán)配合緊密,以髖的回環(huán)來 帶動劍的攪動;右腳跨步必須借助身軀的右傾醉顛之勢,以身帶 步;右腳跨出后重心要坐落于左腿上面,形成左七右三;右手最后 臂外旋翻劍時,身軀的右轉(zhuǎn)必須帶有向右腰回環(huán)的動作,使身軀回 環(huán)前探,這樣,劍的翻轉(zhuǎn)和腰的回環(huán)取得了身劍的一致。
瀏覽4,602次